农活里有道“数学题”
2016-05-30张德全
张德全
十月的乡村秋高气爽,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人和孩子一同走出家门,开始崭新的一天;大人们扛着铁锹,拎着麻袋,拉着人力车上山挖洋芋;孩子们背着书包,吃着馍馍,来到学校学习知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上数学课,今天的讲授内容是“常见数量关系”。课程上到一半时,我发现靠窗坐的四个小家伙没有听讲,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窗外。顺着他们张望的方向看去,我隐约看见,远处山坡上有一群男人正在辛苦地挖洋芋,这四个小男孩或许想找找里面有没有他们的爸爸吧?不过,上课开小差可不是好习惯,我有点儿不高兴,想批评教育一下他们,只是话到嘴边,我又转念一想:课已经上了一半,何不把今天所教的知识与农活结合一下呢?
我对全班朗声说道:“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看窗外,看到了外面的大人正在做什么吗?”
“他们在挖洋芋。”全班同学齐声回答。
“那你们家里都种洋芋吗?”
“种!”学生们纷纷点头。
“王荷,你说说,你们家种了几亩洋芋?”我点了刚刚看向窗外的一个男孩问道。
“三亩。”王荷答道。
“一亩能收多少斤洋芋呢?”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那好,假设一亩地能收3000斤左右的洋芋,王荷,你能算下你们家一年能收多少斤洋芋吗?”
“3000×3=9000斤。”
“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
“单产量乘数量等于总产量。”王荷回答道,看来这小子讲课内容还是听进去了嘛,我满意地让他坐下。接着我又向全班同学问道:“假设洋芋每斤卖三角钱,那王荷家的洋芋全部卖了能卖多少钱呢?”
“9000×0.3=2700元。”同学们答道。
“这又用了哪个数量关系呢?”我继续问。
“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很好。不过,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投入,三亩地就能收入2700元吗?”
“不能。”经常帮父母干农活的王亮抢着说,“一亩地买种子要花300元左右,两袋化肥价值100元左右……三亩地总投入1500元。”
“我们买了种子和化肥,洋芋就能直接长出来吗?”我问。
“不是,要把洋芋块切小,育苗、插种、追肥、除草,等洋芋成熟还要把它们挖出来,再从山上背下来。”王亮接着说。
“那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些活儿中哪一项最辛苦?”
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背洋芋!”
郭小强补充说:“背洋芋特别疼,我一次只能背30斤,一天下来,后背都肿了。”
我摸摸他的头,深情说道:“同学们,三亩地除去前期投入,每亩地只能收入400元;而仅背3000斤土豆这一项农活,我们同学就要背100次。你们想一想,这400元的收入来得容易吗?你们的学费来得容易吗?”孩子们一个个若有所思,特别是那四个开小差的男生,其中一个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下课铃响了,我让孩子们回家写写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第二天,学生们交来的作业本上写着:“数学课上,我们用所学的两个数量关系,算清了家里的洋芋产量,我知道了学费来之不易。”“我的学费是爹娘上山背洋芋攒的,我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假如,当时我仅仅只是批评那四个不听讲的同学,就不会有后面的触动。课堂上错误生成后,如果我们能经触动心灵的方式进行处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