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农业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2016-05-30管珊红周军许晶晶黄荣华付英王影曾小军
管珊红 周军 许晶晶 黄荣华 付英 王影 曾小军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为实现江西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推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婺源“油菜花”和“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两个成功模式的经验,理清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在资源、区位、政策及特色农产品等方面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其劣势在于缺乏整体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观念意识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缺乏专业的创意人才,部分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建议】加大对创意农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转变观念、增强创意农业意识,加强创意农业的市场营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创意,加大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力度及资金支持力度,以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 创意农业;农业现代化;优势;劣势;对策;江西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6)09-1615-07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iangxi from big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vince to stro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Jiangxi. 【Method】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author analyzed two successful modern eco-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s,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Jiangxi,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a targeted manner. 【Result】Jiangxi enjoyed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resources, location, policies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Yet there were following problems: insufficient overall planning, serious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weak consciousness, relatively low capac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ck of professional creative talents and undeveloped creative agriculture resources in good measure. 【Suggestion】Following measures are suggested 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Jiangxi: increas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policy supports for creative agriculture,changing ideas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marketing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driv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cre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ncreasing funding support for creative agriculture.
Key words: creativ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dvantage; disadvantage; countermeasure; Jiangxi
0 引言
【研究意義】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农业省份,农业是全省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农民是最需要关心、帮助的群体。要想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卫,2013)。创意农业作为创意产业的延伸,把科技、文化、市场、产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创新农业业态,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王景山和毛晓雅,2013),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推力。因此,综合分析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对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创意农业”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08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两会”上首次提到(杨眉,2009)。目前关于创意农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内涵、原理、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例如,李磊(2012)针对河南省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创意农业的基本原理入手,提出了发展河南创意农业的思路及对策;杨良山等(2012b)针对浙江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扶持政策欠缺、产业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浙江创意农业的路径选择、支撑体系构建及相关政策建议;俞美莲等(2012)从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农业旅游、农业科技、城乡人文资源等5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了上海创意农业的发展经验,并展望了发展前景,进而提出建议;袁媛等(2013)通过剖析云南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提出了创意农业助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国内有关创意农业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江西创意农业发展的两个成功模式,进一步阐明其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如何发展创意农业进行深入研究,为实现其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推动江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成功模式
1. 1 婺源“油菜花”模式
婺源县油菜花种植始于江岭,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婺源县创新发展模式,依托油菜花的自然禀赋,跳出传统意义上单纯种植农作物油菜的思维,衍生出最初的“油菜花”模式,即以景观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理念打造花海,并逐渐带动婺源全域旅游的发展,借势打造和提升婺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管理模式由政府主管逐渐转变为旅游公司主要负责经营。婺源县目前已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2015年婺源县接待境内外游客共1529.0万人次,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综合收入76亿元;2016年油菜花盛开高峰期接待游客494.7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0.5%,单日最高人次达23.7万。“油菜花”创意不仅提升了油菜花的附加值,拓展了农业的生产功能,还实现了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了持续健康的农村产业体系,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1. 2 “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模式
“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黄马高速出口旁,园区面积8 km2,由江西省农业厅规划、打造和主管,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负责实施和运营。自建园以来,示范园紧紧围绕茶叶、蚕丝、花卉、农耕等特色文化主题,构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态特色,成功获评4A级国家旅游景区、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郭远明,2012)。目前,园区内栽培水果品种64种,实现了四季有果,每年举办的桑果采摘节成为园区特色名片,深加工的桑果汁也成为其特色农产品,为园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园区接待旅游人数超过55万人次,资产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各大产业主营业收入在6600万元以上,其中,苗木收入4000多万元,旅游产业收入2000多万元。至今,示范园走出了一条旅游休闲市场开发与创意农业休闲园区相结合,现代农业与科研、文化、生产、休闲、科普、培训及体验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位一体”效益,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统筹了城乡发展。
1. 3 两种成功模式对发展创意农业的启示
婺源“油菜花”模式和“凤凰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模式是近年来江西省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经营模式。两者在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管理理念与体制、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其成功经验中可获得以下启示。
(1)发展创意农业是提升农业定位、拓宽农业功能的重要形式。两种成功模式均依托油菜花、蚕桑茶叶等地域性自然禀赋,借势打造和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一地一特色”的农业及生态条件。当前不少地方也进行农业资源开发,但大多数停留在表层,缺乏创新和创意,文化内涵明显不足,导致产品的品位不高。发展农业必须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目标,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把农产品与文化、科技创新、艺术创意等相融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和效益(厉无畏,2012),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创意农业是加强农业规划引导、规范农业开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发展创意农业不能停留在大拆大建、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层面上,应统一规划,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两种成功模式中政府和科研机构在各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策划、扶持和主导角色,在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开发的原则下,规划的档次、质量和实施均达到较高的水准,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3)发展创意农业是建立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开发市场化的重要载体。婺源“油菜花”模式的重要经验是景村共建、利益共享,当地农民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地方政府、农户、企业、消费者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既满足了各方的价值需求,又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尽管原有8 km2的科研基地,但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处于“守着金窝讨饭吃”的境地。近10年来,经过改革改制,该所先后组建了4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进行了股份制公司化改造,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工”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了市场化配置与组织配置相结合的农业科研新机制,以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再奔,2008),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有效激发了内在潜能。
2 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和劣势
2. 1 发展优势
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鹿心社,2015)。江西始终保持着农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具有发展创意农业的优越条件。
2. 1. 1 资源优势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江西发展创意农业的内在动力。江西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要形式,农用地总面积1447.74万ha,是发展农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1.84万km;湖泊众多,以鄱阳湖最著名,其面积51万ha,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江西最大的聚水盆,其丰沛的水资源确保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生物资源丰富,有哺乳类100多种、鸟类420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77种、鱼类205种,包括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等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拓宽了江西农业发展的空间;江西已被列为全国4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省份之一,划定生态红线范围面积372万ha(鹿心社,2015),其中國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不论从数量还是面积上均呈上升态势(表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孕育高品质农产品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创意农业的天然宝贵财富。
2. 1. 2 区位优势 江西地处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西靠湖南,南连广东,北毗湖北、安徽且共接长江,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相毗邻。江西依靠自身绿色生态优势发展起来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满足了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成为大中城市的生态“后花园”和天然氧吧。另外,通过承接发达省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物质支撑。江西境内高速公路达3088 km,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11个设区(市)中已有10个融入高铁网;航空和水运交通便捷(王文生,2012)。沪昆高铁及便利的交通枢纽条件为江西特色农产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提升了江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 1. 3 政策优势 创意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江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农村科技计划项目。根据江西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江西争取国家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64项,获资助7638.18万元(鹿心社,2015);继续深化省校省院合作,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新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13个,新增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院士工作站28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专利申请量2.56万件,授权量1.38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1.1%和38.7%,增幅居全国第一。按照《关于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江西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富民强县工程,针对涉农县(市、区)的1~2个农林产业革命、3~5个科技型涉农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对接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持(鹿心社,2015)。
2. 1. 4 农产品优势 江西农业资源丰富,以占全国2.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3.6%的粮食,是全国的粮食和生猪大省。2014年全省新增国家级生猪大县4个,总数达23个,全省生猪外销1380万头,增长6.2%,其中,供沪234万头,供港43万头,供沪、供港生猪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从表2可看出,2010~2014年江西主要农产品产量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连丰”。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江西省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成了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工作;全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4%,“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416个。2014年,江西农产品出口1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柑橘出口额达1.63亿元,增长75.0%(鹿心社,2015)。高品质的农产品有效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成为该省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载体。
2. 2 发展劣势
2. 2. 1 缺乏整体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 江西作为农业比重较高的省份,虽然目前尚未提出创意农业的概念,但创意农业的各种发展形式普遍存在,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均是创意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截至2014年,全省已建成各类休闲农业规模企业3200家,比上年增长15%;拥有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6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园区11个,比上年增加了5个(鹿心社,2015)。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创意农业发展的形式越来越趋同,企业过多追求现实利益,高端产品较少,同质化现象明显。“农家乐”模式在城市近郊更是随处可见,且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个体、私营的居多,布局凌乱,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农业旅游形式,主要依托自身的优势,特别是独有的乡野气息,日益受到城镇居民青睐,但也存在形式单一、档次较低、在盲目开发中重复建设的现象,不能充分体现当地的农业特色,且缺乏统一规划和发展新机制。如婺源的“油菜花”已成为婺源的一张特色旅游名片,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若省内其他地区再效仿建设,产生的各种效益不仅会大打折扣,还会形成内部的恶性竞争,同质化的项目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创意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2. 2. 2 观念意识有待提高 一是由于农业投资时效长、收益低、见效慢,使得农户、企业对农业的投入兴趣一直不高,对创意农业的认识仅停留在概念上;有些学者认为研究创意农业是不实际、华而不实的东西,研究意义不大。二是对已形成的创意产品品牌意识不强。目前江西已有的休闲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在国内的知名度普遍不强,缺少较著名的品牌园区。品牌意识薄弱,创牌意识不强,阻碍了江西创意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对已有创意缺乏维护意识。江西创意农业总体发展还不成熟,缺乏维护意识及进一步开发、完善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知识含量、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的后劲不足。
2. 2. 3 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科技创新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农产品的外形、色彩、口味、营养价值等功能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科技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更需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江西目前仍是以粗放型农业为主的农业增长模式,据统计,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54.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62.0%,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为67.1%(鹿心社,2015)。而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还不是很高,制约了农业科技转化应用,进而影响到江西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2. 4 缺乏创意农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创意农业的支柱。从表3可看出,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2014年农村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01%。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农业劳动者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理解并接受创意农业均较困难。另外,由于江西地處中部欠发达地区,缺少吸引人才的机制和优势,特别是缺少具有创意理念的高素质农民及农业创意构思、创意技术应用、创意品牌运作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制约了其农业的创新发展。
2. 2. 5 部分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赣南原中央苏区是革命老区,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浓郁的风土人情及独特的红色文化,但由于这些地区多数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受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宝贵的农业特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3 发展对策
当前社会经济已发展到创意经济阶段,在此背景下,创意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农业新兴业态,将成为江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推力。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在工业化对生态环境危害日趋明显的现实状况下,农村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只会对农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带来新一轮的破坏。因此,江西农业发展需要走一条新的道路,创意农业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1 加大对创意农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
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创意农业对江西农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创意农业作为其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意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发展规划,并给予政策支持。(1)依托江西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遵循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创意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并根据规划对全省创意农业做出总体部署,确定创意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避免重复性、同质化建设(尹成杰,2013)。(2)参考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密切关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建设与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把创意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培育。(3)结合农业资源季节性、地域性、景观性的特点,立足省情实际,规划好长、中、短期项目,注重近期效益和远期目标相结合,使项目适应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论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发展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农业产业。(4)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产业规划、科研、生产、人才培育、技术革新、专利申报、科技交流、资金融通、网络构建、法律等方面给予创意农业全方位的支持和扶持,促进创意农业健康、有序、高效、快速发展(毕亮亮和郭铁成,2012)。
3. 2 转变观念,增强创意农业意识
理念先行,充分認识到创意农业是以创意产业的思维对各类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首先,农民是推动创意农业发展的主体,农业现代化必须由高素质的农民来推进。转变保守、僵化的思想,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创意农业发展相一致;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其次,市场化处于较低水平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现状,农民的自主创新观念不够,决定了现阶段在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还主要依靠政府积极引导(杨良山等,2012a),因此,政府部门首先要把创意农业提升到认知层面,改变农业单一生产功能的传统认知,把农业单纯的种养模式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发展,通过丰富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农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吸纳科技、文化、产业、市场与生态绿色等多元因素,延伸农业生态链条,开辟发展新空间(赵兰香,2012)。
3. 3 加强创意农业的市场营销
创意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创意载体的内在动力,还需要市场营销的外力扩张。(1)以品牌化建设推动营销。品牌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创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可通过积极申报专利、“三品一标”和注册商标等打造创意农产品品牌,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也可根据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的建设要求,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通过打造高端、树立龙头,营造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功能丰富,且参与性强、服务完备、较具规模的国家级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园区的知名度。(2)以创意平台深化营销。由省农业厅牵头,林业、宣传、财政、信息等部门协调配合,组建江西创意农业宣传推广平台,通过网络加强对创意农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创意农业的推广展示,如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园区、绿色观光农业等成功创意的宣传推介(杨良山等,2012a)。(3)以创意载体的等级评价强化营销。等级评价的目的是打造高品质、高级别的创意,因此,有必要对创意农业进行等级评价;等级越高、产业优势越明显、功能特色越突出的载体具有更好的示范导向作用,且越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同时,等级评价也有利于创意农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是强化营销的有效手段。
3. 4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创意
通过把科技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做到农业与科技的有机整合,给创意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潜力。(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应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农村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2)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地方农业科研院校对创意农业的综合规划、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企业的创新资源,采取“企业+高校院所+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学研用联合机制,并适当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权,通过赋予创新领军人才较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加强创意农业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适合江西的农业创意项目。(3)促进“互联网+”与创意农业的深度融合。创意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更注意农业、工业、商业的相互融合与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厉无畏,2012)。“互联网+”正是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注入跨界发展的凭借和桥梁,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式低效型向集约化高效型方式转变,通过对农产品产、加、销、运、储等全面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创新驱动。
3. 5 加大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力度
第一,着力推进农民职业素质教育常态化。农民是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创意农业的领悟、掌握、转化应用及创新发展都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加快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探索解决农民半农半读、享受国家助学和减免学费等教育优惠政策,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第二,注重创意人才的培育。根据江西省发展创意农业对创意人才的要求,通过重点引进和短期培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育;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意企业的合作,聘请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创意人才和企业人才组成“智囊团”(蔡恒,2012),培育农业创意研发的专业团队。第三,健全创意人才激励机制。面对当前农村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困难的情况,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越的福利待遇,探索科研与收益挂钩的分配机制,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实际收益,应在分成比例上给予合理的提高。通过建立专业、高效的创意农业人才队伍,引导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大学生长期留在农业领域,成为创意农业带头人,全面提升农业创意的实践能力。
3. 6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鼓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农字头”金融机构支持创意农业发展,对投资创意农业项目的贷款给予减息、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税务部门可给予多年从事创意农业项目的企业减免税收待遇;从省级“财政惠农信贷通”中划出一块专门用于发展创意农业,积极鼓励创意农业的发展;通过整合现有支农资金,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创意农业发展基金,并由统一的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和使用,专项支持发展农业创意。
参考文献:
毕亮亮, 郭铁成. 2012. 创意农业:引领传统农业转型[N]. 经济参考报,2012-11-29(5).
Bi L L, Guo T C. 2012. Creative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N]. Economic Information Daily, 2012-11-29(5).
蔡恒. 2012. 创意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新视角[J]. 群众,(1):52-53.
Cai H. 2012. Creative agriculture: new perspective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J]. Masses,(1): 52-53.
郭远明. 2012. 产业为根文化为魂 撑起特色休闲农业——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启示[EB/OL]. 2012-11-20. 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jxtt/2012-11/20/c_113737313.htm.
Guo Y M. 2012. Industry and culture as the soul to support characteristic leisure agriculture-lessons learned from leisure and culture industry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garden in Jiangxi province[EB/OL]. 2012-
11-20. 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jxtt/2012-11/20/c_113737313.htm.
李磊. 2012. 河南省創意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J]. 时代贸易,(24):170.
Li L. 2012. Development idea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J]. Economic & Trade Update,(24):170.
厉无畏. 2012. 创意农业,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J]. 农村·农业·农民(B版),(7):4-5.
Li W W. 2012. Creative agricultur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agriculture[J].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Peasantry(B),(7): 4-5.
鹿心社. 2015. 江西年鉴2015[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Lu X S. 2015. Jiangxi Yearbook 2015[M]. Beijing: China Economic Times Press.
强卫. 2013. 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N]. 农民日报,2013-05-08(1).
Qiang W. 2013.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vince to modern strong agricultural province[N]. Farmers Daily, 2013-05-08(1).
王景山, 毛晓雅. 2013. 现代农业需要创意驱动提升[N]. 农民日报,2013-05-18(1).
Wang J S, Mao X Y. 2013. Modern agriculture needs creative drive improvement[N]. Farmers Daily, 2013-05-18(1).
王文生. 2012. “中央1号文件”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研读[J]. 中国农村科技,(7):22-26.
Wang W S. 2012. Policy study on IT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No.1 Central Document[J].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7):22-26.
杨良山,龙文军,何海玲,胡豹. 2012a. 创意农业发展路径选择[J]. 农村工作通讯,(19):42-44.
Yang L S, Long W J, He H L, Hu B. 2012a. Route selection for creative agriculture[J]. Newsletter About Work in Rural Areas,(19): 42-44.
杨良山,王丽娟,章伟江,胡豹. 2012b.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与对策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9):1229-1334.
Yang L S, Wang L J, Zhang W J, Hu B. 2012b. Path choi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Zhejiang creativ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9): 1229-1334.
杨眉. 2009. 创意改变中国[EB/OL]. 2009-03-16.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6/00375978208.shtml.
Yang M. 2009. Creativity changes China[EB/OL]. 2009-03-16.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6/00375978208.shtml.
尹成杰. 2013. 拓展和丰富农业功能[N]. 农民日报, 2013-05-18(2-3).
Yin C J. 2013. Expanding function of agriculture[N]. Farmers Daily, 2013-05-18(2-3).
俞美莲,张晨,张莉侠,马莹,俞菊生. 2012. 关于上海创意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 上海农业学报,28(4):119-122.
Yu M L, Zhang C, Zhang L X, Ma Y, Yu J S. 2012. Surveying and thinking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Shanghai[J].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28(4): 119-122.
袁媛,李学林,董晓波,陈良正,董云峰. 2013. 以创意农业助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 25(5):132-135.
Yuan Y, Li X L, Dong X B, Chen L Z, Dong Y F. 2013. Consideration about apply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to boost development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Yunnan province[J].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25(5): 132-135.
再奔. 2008. 江西开建现代农业展示区 八大园区打造科普品牌景观[EB/OL]. 2008-07-15. http://www.jxgdw.com/jxgd/xwzxztmb/yhtzhj/zxbd/userobject1ai810540.html.
Zai B. 2008. Jiangxi built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region to creat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rand landscape[EB/OL]. 2008-07-15. http://www.jxgdw.com/jxgd/xwzxztmb/yhtzhj/
zxbd/userobject1ai810540.html.
趙兰香. 2012. 关于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研究[J]. 农业经济,(3):22-24.
Zhao L X. 2012. Research on develop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 Agricultural Economy,(3):22-24.
(责任编辑 邓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