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戏曲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2016-05-30叶冰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戏曲

摘 要: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而也正因为它隶属于传统文化,因此,必然会面临着传承的问题。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集成,必须要把握“扬弃”的原则。本文主要从传承、保护和创新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中国戏曲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戏曲;传承;保护;创新

中国的戏曲富于多种形式,它具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共性,同时,由于自身的多样性,中国戏曲有具有文化的个性。因此,在涉及到其传承方面的内容是,必须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笼统地一概而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中国戏曲的传承存在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的含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创新。

1 中国戏曲的传承

传统的中国戏曲是一个以舞台為绝对性中心的单面美学,这一美学形式的存在也推动了戏曲音乐的代表性。但是,传统的戏曲表演只是对演员进行单纯的服装和化妆,但是在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上得重视度却较少,而且,戏曲编剧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浅层次的走形式,切没有新颖的内涵,或者应当具备的美学理想,这样对于戏曲的传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另外一个方面,戏曲的传承大都是以口头相传的方式,这在传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而且一旦教授的教师不能够从传承传统文化的高度出发,戏曲的教授也会出现私藏的现象。因此,在这样一种有很多漏洞存在的传授过程,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2 中国戏曲的保护措施

关于中国戏曲的发展状况,通过近几年来的戏曲发展就可以看出,中国戏曲面临着诸多的危机,必须实施有效的措施,对中国戏曲进行保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各级政府根据宪法制定法律法规保护与扶植戏曲的发展。虽然很多崎岖政府都为戏曲的发展打通了绿色通道,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戏曲的地域分布非常的广泛。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东西和南北差异,这种不均衡的存在,也使得扶植和保护的力度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保持戏曲发展的同步一致性,就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并要对地区的喜剧种类进行一定标准下的排序,以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剧种保护。第二,各部门所出台的保护政策应当具有统一的保护措施和计划。对于戏曲表演获得突出成绩的剧作团应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要对其发展的方向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引导。第三,注重培养传统喜剧的继承人,并要对其加强保护。传统戏曲的继承人是保护戏曲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方面,要积极给予传承人以嘉奖,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这也是建立他们自豪感,激发他们记叙为戏曲传承工作风险热情的途径。另一方面,还应当强化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责任,保证戏曲的传承能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3 中国戏曲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各国竞争的日益激烈,除了傳统的经济竞争以外,文化竞争也成为一种形式。对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的传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在文化的竞争中,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糟粕。而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必须把握扬弃的原则,批判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同时要在不破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其内,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的传承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传承的过程。传统戏曲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再创造经典剧目。经典剧目是戏曲领域的瑰宝,是现代戏曲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所以,应当积极使用好经典曲目,在充分了解其创作的时代或者背景之后,对这些剧目进行必要的再创造,以提升经典曲目的生命力。第二,加强戏曲表演和创作人才的培养,这是保证戏曲具备强大发展生命之源的前提。第三,广泛吸取各民族和民间戏曲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而这也就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戏曲也会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进行中国戏曲的创新时,应当积极吸收民族戏曲和民间文化的优秀成分,在保持戏曲共性的同时,还应当利用这些优秀的成分,让自身的文化进行再创新。这既是中国戏曲得以继续存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其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保证。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灿烂的一笔,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其传承工作。除了对传统的戏曲做出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外,还应当给予戏曲传承人一定的鼓励。与此同时,还应当明确中国戏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不改变戏曲原创经典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戏曲进行再创造。再创造的过程既可以积极吸取民族多样化的戏曲营养,又可以借鉴民间文化的积极成分,让中国的戏曲既具备文化的共性,又体现自身的共性,最终实现中国戏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蕾冬.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J].群文天地,2012,(14):24-25

[2]刘男.浅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华章,2014,(20):33-34

作者简介:

叶冰(1979.1—),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现有职称:四级演员,大专,研究方向,戏曲的传承,保护于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采茶戏传习所)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