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影响的研究

2016-05-30刘素荣李婵杨会苗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9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分析

刘素荣 李婵 杨会苗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的逐渐枯竭,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难题。区域技术的创新能够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能够促进区域环境绩效的提升。以中国科学院发布REPI指数衡量区域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进一步收集2009—2013年各省技术创新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区域技术创新与环境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R&D经费、区域有效专利对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相关收入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环境绩效;区域技术创新;REPI指数;多元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9-0013-04

0 引言

技术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自2006年,欧盟出台《建设一个创新欧洲》,将技术创新升华到发展整个欧洲经济、社会的新高度。美国也于近几年两次发布创新工作报告,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型社会。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发展的理念,将技术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而在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随着矿产、原材料和能源的不断开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废弃物排放不断增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整体发展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促进关系,只有合理地计量资源环境绩效,深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程度,确保技术创新的同时,减缓或控制资源环境损耗,才能促进绿色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

1 文献回顾

关于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绩效的理论机理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衡量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Eik,2002)[1],充分考虑机会成本的作用及远期产品的成本,基于此,资源环境保护应当纳入企业发展的管理计量体系中(Maria,Helena,2013)[2]。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张卓,2013[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区环境水平(朱明,2013[4]),但与此同时,非绿色技术的扩展,也会加大环境污染程度(曹春子,2014[5])。从环境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Hermann(2006)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了环境绩效的研究方法[6]。对于环境绩效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多借助于DEA、模糊评价等方法展开研究(Yang,2010[7];郑义,2014[8];诸平,2016[9]),建立环境绩效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估企业、区域的环境績效(甄国红,2015[10];许亚宣,2016[11])。对于全球国家层面的环境综合评估,全球EPI报告于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发布了5次综合排名(董战峰,2015)[12],我国排名持续偏后,环境绩效同不少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于2006年提出了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EPI)方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5)[13],进一步衡量资源环境绩效,为资源环境的监管和治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研究环境绩效、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采用DEA、模糊评价等方法展开,模型相对单一。因此,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方法、观点、成果的基础上,切合我国实际,选取中国科学院公开披露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来量化环境绩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效果,从而进一步客观、科学地认知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理与效用力度。

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2.1 假设的提出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人们对环境绩效的关注与日俱增,对提升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区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正向带动作用,能够带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研究发展和进步,进而逐步推动环保技术的提升和环保设备的研发,这是降低区域整体排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技术的创新进步可以直接推动区域环境的改善,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区域技术创新正向推动环境绩效的提升。

区域技术创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可以从投入和产出2个方面进行细化分解,既包括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也包括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与应用。在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科研的投入水平能够反映区域内的技术创新水平,而研发经费的规模直接体现了科研投入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区域政府、企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认知程度与支持程度。故提出以下子假设。

子假设1:研发经费的投入对环境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衡量区域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不仅要考虑科研方面的投入,还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考量技术创新成果的盈利和创收能力,技术创新中最能反映技术创新盈利能力的就是新产品价值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微观层面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盈利一方面体现了区域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同时也为区域技术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投入的源泉,故提出以下2个子假设。

子假设2: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对环境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子假设3: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环境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更多的新型技术转化应用到污染治理、资源减耗当中,同时专利发明方向也越来越趋于绿色环保化。这些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促进环境绩效的提升。对于专向用于环境治理和绿色环保的创新技术,可以用区域内的有效专利规模加以衡量,故提出以下子假设。

子假设4:区域内有效专利的规模对环境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2 变量的选取与界定

在这里,被解释变量是环境绩效,改变以往采用DEA模型最终计算绩效得分的方法,而采用中国科学院公开披露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来衡量区域环境绩效,数据更具客观性、说服力。

而对于解释变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而言,在这里,应该不仅指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应当包括产品的创新及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研发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区域内有效专利数4个方面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其中,研发经费,顾名思义为技术研发项目的投入经费总和,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经费,也包括人员支出、管理费用等全部研究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指指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新产品销售收入总和。

除了区域技术创新这一因素会对环境绩效产生影响,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和变量会对环境绩效产生影响,而首当其冲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选取区域内企业资产总额作为控制变量。

2.3 模型的构建

根据假设,环境绩效受到区域技术创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REPI=β1RDE+β2NSR+β3HBI+β4NVP+β5SIZE+β0

其中,REPI为被解释变量,即区域环境绩效。β1到β4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RDE表示R&D经费、NSR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HBI表示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NVP表示区域内有效专利数,SIZE表示模型的控制变量,即区域内企业资产总额,β5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β0为模型的固定影响因子。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用于解释区域技术创新的所有变量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5》。由于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中,西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残缺,故剔除西藏自治区的所有数据,利用其余30个省份在2009—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被解释变量的数据摘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于2015年披露的2009—2013年的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其数据区域与解释变量口径一致。最终得到,我国30个省份2009—2013年5年的150个样本数据。

3.2 变量的数据处理

从研究假设来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绩效提升是正相关关系。但是,从变量的内涵来看,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实质上是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全国同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值的加权平均数。这个指数具有逆向属性,指数数值越大,表明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越低,反之,水平越高。基于此,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据体现应为负相关,才能与假设内容相一致。此外,从变量数据的表现形式上来看,被解释变量是相对指数,解释变量为绝对数,因此在实证分析中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3.3 描述性统计

表1是对主要变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1可见,各变量地区间的差距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能力在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也存在较大差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4 相关性检验

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皮尔森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2。

其中,R&D经费与环境绩效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15,显著负相关,根据环境绩效指数的逆向属性,该结果与子假设1相一致;同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效专利数等解释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负相关,与子假设2、假设3、假设4相一致;所有解释区域技术创新的变量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均为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区域技术创新因素对环境绩效提升具有正向促进影响,与原假设结果一致。

3.5 多元线性回归

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4、表5。

由表3至表5可见,R方近70%,方差分析的结果显著通过,这说明区域技术创新各因素对环境绩效的解释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从模型回归系数的检验来看,Sig值均小于0.1,表明10%的显著性水平下,区域技术创新的4个解释变量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显著,而且回归系数均小于0,与环境绩效指數负向作用,根据环境绩效指数的逆向性,这恰恰说明了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之前提出的假设和子假设的结果一致,各项假设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系数相对较小,认为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力度相对弱一些。同时,对于各解释变量的共线性检验,其容差与膨胀系数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共线关系。

3.6 稳健性检验

将环境绩效指数滞后一期,进行回归分析,R方近54%,回归系数方向、大小、Sig值及共线性检验得到的各项结果,与之前分析相一致,这说明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关系是稳健的。由于篇幅有限,具体稳健性检验过程不再赘述。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其中,R&D经费投入、区域有效专利显著影响环境绩效的提升,这也充分说明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是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力量,区域内企业和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程度,是环境绩效提升的后备支持,只有技术创新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为减缓资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提供良好的保障支持。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也显著影响环境绩效的提升,这与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归因于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是相对分离的,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并不能直接反映某一区域内的技术创新水平。

针对区域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为加强环境绩效的管理,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重点做到以下3点:第一,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实施人才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区域技术创新的认知范畴、影响范围、作用强度。第二,加强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辅助相关政策体制的完善,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第三,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通过扩大财政政策补贴的范畴,进一步明确补贴方向,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切实引导企业向绿色、集约发展转变。

参 考 文 献

[1]Eik.Essays on firm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 change[D].Troy,NY USA: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2002.

[2]Maria Bjorklund,Helena Forslund.The inclusion of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transport contracts[J].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24(2).

[3]张卓,贾军,张卓,等.企业技术范围选择:技术多元化还是技术专业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1):124-133.

[4]朱明.环境绩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5]曹春子.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1(9):121-128.

[6]Hermann.Stakeholder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information:Three essays 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D].Montreal City,Quebec Province,Canada:Concordia University,2006.

[7]Yang.Corporat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vulnerability and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Ski resort industry[D]Washington,D C.:University of George Washington,2010.

[8]郑义,赵晓霞.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S1):767-773.

[9]诸平,张子昂.国有电力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1):73-74.

[10]甄国红,张天蔚,王庆艳.企业环境绩效外部评估指标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5.

[11]许亚宣,赵玉婷,李小敏,等.中原经济区城市资源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环境科学研究,2016(6):925-935.

[12]董戰峰,张欣,郝春旭.2014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分析与思考[J].环境保护,2015(2):55-59.

[1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黄庆发]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分析
HRB400级螺纹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多元回归分析在评价中期与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中的运用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的电网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方法
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研究
废水对淡水鱼产量影响的研究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多模态教学原则
断层影响煤矿掘进的多元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