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整体提升信息技术培训实效
——以成都大学2015年信息技术培训项目为例
2016-05-29谯小兵黎忠文
谯小兵,黎忠文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一线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行为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也使管理者认识到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与手段___让更多的教师及时、高效地掌握适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要途径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就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客观地讲,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类培训由来已久,这样的培训在一定的时期也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培训理念与培训方式现阶段已显得比较呆板与低效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逐渐突破了以前设备缺乏的瓶颈开始向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推进[2],原有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缺少系统化设计,教师团队建设不合理,培训成果难于固化,忽视培训综合平台建设”的弱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创新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要求,希望能通过对新形势下培训方式的探索,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规模与实效。[3]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及时地更新培训理念,适时地改进培训的方式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呢?在结合多年实施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项目组老师对这一命题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并在实践中对培训进行了多方位的改进,力求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补短板、增效益,提升培训的实效。文中结合四川省民族地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如何建立四位一体的培训实施机制,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行多方位的改进,以整体提升培训的实效。
二、2015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背景
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方案申报、专家评审,最后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了其中甘孜州18县634名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一线优秀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根据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此次培训我们的学员主要来自于甘孜州,从参培学员的来源看,以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为主,也有少数是分管信息化教学的领导。整个培训从2015年7月23日开始到2016年1月底结束,前后近半年时间。在此次培训中,团队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授课。特别是通过这次培训,对原有的培训从系统化设计、教师团队建设、综合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四方面进行了方式的改进,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四位一体的培训综合化实施机制,为探索实用的系统化培训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四位一体,建立整体化培训优化机制
对原有培训机制的解析,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培训缺乏整体的设计,底层分离设计的方式比较普遍,培训的内容及方式随意性强。2.培训的教师团队构成不科学,团队成员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主讲教师水平分布不均匀。3.培训缺乏整体的成果推进及固化机制,培训成果培训后消退率高,培训实效较差。4.培训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体验感,培训的深入度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采取各个击破、分层改进的原则上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化培训实施机制,以改进原有的培训模式。“四位一体”即从培训的系统化设计、教师团队建设、综合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培训平台建设四方面出发,构建综合化培训实施机制,以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整体实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的改进入手:
(一)引进“顶层设计”的设计方式,实现培训方案的系统化
信息技术类的培训不同于一些基础的个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它需要比较强的系统性设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让信息技术的培训必须改变原有的底层分离设计的思想,努力实现系统化“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4]顶层设计是系统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新提法,它强调了“从高处着眼的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具有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突出特点;强调了执行力,在执行中注重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了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以便确保系统项目的完成和质量的提升。[5]把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引入信息技术培训是培训自身“信息化”特色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培训整体目标的必然趋势。纵观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的发展,“信息化”“整体化”是其突出的特点。“信息化”意味着培训内容的信息性特色体现更充分,培训的内容需要涉及的技术面更广泛。“整体化”则意味着以前以单个技术为中心的培训设计模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现“系统目标”为核心任务的统筹各项适用技术及不同技术应用层面的“顶层设计”模式。“顶层设计”特色的培训模式在培训的前期设计、教学实施、后期评价及培训资源的综合运用方面都体现了比较明显的不同。两种不同培训设计模式的要素比较参见表1。
正是充分认识到了“顶层设计”的优势,所以在此次培训中项目组对原有的设计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设计中,学院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思路,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及时地调整了原有的设计途径,把设计层面由学院推进到学校,借助学校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来充实培训内容,力图在学校相关专家指导下实现培训项目的整体顶层优化设计。在培训的过程中,项目组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系统化设计方式带来的巨大优势:培训的实践场所有了保障,成都大学的优质信息化资源利用起来了。有专家们的建议与指导,培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了。实践证明,原有的培训设计方式不利于信息技术培训的系统实施与推进,而体现系统化特色的顶层设计是新形势下提升培训实效的必然选择。
表1 两种信息技术培训设计模式比较
(二)建立科学的师资选取机制,实现教师团队人员的多维层次化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与模式也不断地涌现,对应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可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培训不仅要对培训的技术内容领域进行拓展,更要以教师的理念更新来引领技术的学习。为此,项目组通过对主讲团队、教师个体的学科领域(教育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知识层次(职称、学历)及地域(校内外、市内外)等特性的分析,形成了培训主讲教师团队的构成要素参考模型,对团队教师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化的配置。参照模型,项目组对教师团队主讲教师进行了选取,建立了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多层次主讲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成员的多学科背景,知识、技术不同层次的配置,实现了主讲教师团队的多维化,层次结构的合理化。团队教师学科领域、知识层次、地域的多维性使得我们的培训内容模块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保障了培训内容能体现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地保障了培训的质量。
(三)打破培训方式的单一化,建立多阶段综合化的培训推进方式
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经进行了多年,从培训的实施方式上看,几年来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更新。但此类培训如何更好地协调各阶段要素、实现培训成果的最优化始终是一个长期困扰大家的问题。为此,项目组对培训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改进,在系统化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对培训的环节进行了分解,并建立了多层次的非线性的综合化推进机制(参见图1),保障了培训整体环节信息的合理流通与学习成果的固化。首先,在培训的方式上,把培训按照系统化分层推进的原则分为四个培训子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共6天,其中教学实践1天),跟岗研修阶段,在岗研修阶段,总结汇报阶段。这样的安排使得培训体现了多阶段、综合化的特点,克服了以往那种“匆匆忙忙”培训,培训后“的的确确忘记”的培训形式,使得培训后有相应的成果巩固与固化期。培训各环节的系统规划,使得培训各阶段任务明确,各环节之间信息流向清晰,便于培训的管理与灵活调节。其次,在整体的培训系统中,各环节之间根据规划相互配合,体现了各司其职、分层推进的特点。最后,在分层推进的过程中,注重突出“中心”的综合化实施路径。在培训的整体实施中,注意以“学习成果”为中心完成各环节之间的有效信息聚集。实践证明,技术要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必须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的整合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需的。[6]技术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有效整合应该打破原有的单层次非综合化的培训形式,建立多阶段综合化的培训方式,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要求。
图1 培训系统各环节结构图
(四)建立信息化学习、管理平台,增强参培学员的体验感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的应用优化教学,信息技术类培训更应该让参培教师从实践中去感受新技术对教学绩效的提高,这一点对于每一个设计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人来说是必须要认识到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本身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最好的展示舞台,教育信息化的最新成果也应该融入培训中去。为了让学员们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技术对教学的促进,并感受新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所带来的学习环境的改善,项目组为此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学习交流的平台(其基本结构见图2)。这个平台从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对培训过程进行了综合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了信息化管理交流平台,由班级学习QQ群及培训考勤管理系统构成。信息化学习资源及检测平台,由FTP学习资源及在线检测系统构成。
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后,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对平台模块的功能划分(参见表2),实现了平台的功能化优化管理。
图2 培训系统信息化平台结构图
表2 2015年成都大学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表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在培训中大大地拓展了学员们对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也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做到了畅通与有序。信息化学习、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教师与学员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沟通大大提高了教师对培训过程的管控,也为在培训中灵活地调整培训的进程、提升培训实效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信息保障。培训考勤系统、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模拟测试系统是项目组为本次培训专门编制的。通过这两个系统,一方面让学员们在实践中去接触教育信息化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让学员们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通过这些手段,在培训中增强了参培学员的信息技术体验,能感受到参培学员对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与认识。
四、总结与反思
实践是发现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培训,把一些新的思考与实践结合了起来,这样的结合让人受益匪浅。在培训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四位一体的综合实施机制,从不同的层面有效地保障了培训的有效实施。四位一体从宏观上帮助我们及时地更新了培训理念,多方位改进了培训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培训的实效(2015年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结果为:很满意88.3%,比较满意10.8%,基本满意0.9%,不满意0.0%)。当然,也应该看到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培训中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何建立培训内容的甄选模型完成对培训技术内容的科学化选取,在集中培训中如何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来弥补参培学员知识背景差异大的缺点等培训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EB/OL].[2013-11-1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s5987/201311/159177.html.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4-12.
[3]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2013-11- 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159042.html.
[4]刘松柏.“顶层设计”的魅力和价值[N].经济日报,2011-06-22(13).
[5]许耀桐.顶层设计内涵解读与首要任务解读[J].人民论坛,2012(17):8-9.
[6]Shih-Hsiung Liu.A Multivariate Model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echnology Use by Preservice Teachers during Practice Teach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12(4):13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