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游戏的幼儿交往礼仪实践探索
2016-05-28高旻烨
高旻烨
摘 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文明社会,交往礼仪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3—6岁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角色游戏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幼儿交往礼仪 实践探索
角色游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角色游戏活动的特质提升幼儿交往礼仪的有效性,使孩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我们在研究中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创造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游戏氛围
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开展3-6岁儿童文明用语进行交往的必要条件。通过环境的暗示,提醒幼儿做出文明礼仪的行为。比如在医院游戏中,我们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看病流程、游戏材料摆放注意事项做成标记贴在墙上,这样药品放在一起,医生的看病工具放在一起,这样也给孩子一个归类的概念。游戏中,不用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孩子们自然会根据标记摆放物品。如在超市、商店门口放一个纸篓,可以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在银行的位置旁贴上小朋友排好队的图片或地上贴几双小脚印,可以提醒幼儿按顺序排队,等等。
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在这些角色区中,我们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选择。如本学期我班娃娃家新设了“爱心热线”,让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聊聊天,增进幼儿间的情感的同时,促进幼儿的交往。在“梦想小舞台”,我们鼓励幼儿轮流当主持人、评委、参赛选手、观众,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一起商量整个比赛流程。当参赛选手表现出色时,当观众的幼儿也恰到好处地献上花,台上台下交融在一起。对性格内向的个别幼儿,我们鼓励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他们从不愿意交往到与几个人交往,最后逐步过渡到与集体交往,并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乐趣,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帮老师办事,鼓励他们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不同提高。总之,幼儿可以在创造的多种环境中无拘无束、愉快地游戏,从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感受文明礼貌的氛围。
二、丰富游戏材料,优化幼儿交往礼仪行为
游戏材料物化着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如一身白大褂,显示出穿戴者是医生,就必须屡行一名医生的职责,相应的装扮医生的幼儿,就要通过学习和模仿医生的行为,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从而促使幼儿主动获得相关经验。因此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游戏区域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如在“梦想小舞台”的表演区,我为幼儿提供幕布、舞台、录音机、磁带和表演用的各类半成品服装道具,如丝巾、头花、丝带、头饰等,引导幼儿参与创编一些礼仪的情景剧,如小熊找朋友、快乐的节日、郊游等。引导幼儿根据近日的故事主题进行相关表演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相关礼仪知识。
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便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小班幼儿都喜欢玩娃娃家,当游戏材料不够满足幼儿操作的需求时,就会发生争抢现象。所以我们会同时开设几个娃娃家,投放充足的玩具,孩子的摆弄愿望得到满足后,就自然不会发生争抢现象。在中班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都喜欢扮演医生、点心师、理发师等工作人员,但是这些角色的数量是有限的,一味要求幼儿谦让,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每天的争抢依然存在。这时只要提供一些装扮材料,比如医生的白大褂、点心师的帽子、理发师的衣服等,孩子看到没有装扮材料了就会选择其他内容。
三、丰富游戏情节,拓展幼儿交往礼仪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再现,是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所以,本学期开展角色游戏之前,我们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实地观察,让幼儿了解如超市、商店、医院等场所工作人员都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一些什么文明用语?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如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一般渗透的交往礼仪要求是一些简单的十字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再见等);行为上是会敲门做客、整理玩具等。中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主题更广泛,他们对超市和游乐场的游戏很感兴趣,我们开设了“娃娃商店”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乐乐美容院”开展“迎宾”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你需要什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对于幼儿出现的这种良好游戏行为,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将他们良好的待客和做客语言、行为表演给大家看,强化他们对礼貌用语的认识与掌握。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交往礼仪习惯练习,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交往言行。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掌握交往规则
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对集体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大多难以一下子做到。于是我们利用角色游戏创设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自身体验,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如一次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扮演的妈妈做好饭后,又将各种蔬菜饭菜、厨具等东西胡乱扔在一个框内。这次,我故意悄悄地将这些厨具藏起来。第二天,娃娃家又开始活动了,孩子们很快发现没有厨具,于是纷纷跑过来问:“老师,没有厨具,我们怎么做饭呀?”我故意皱着眉头说:“昨天厨具们悄悄告诉我,你们不爱他们,把他们乱扔,还经常把他们乱放在一起,因此他们不开心,不高兴来了。”孩子们沉默了,有的好着急。于是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游戏材料?最后我们用一首儿歌提醒幼儿:“你有家,我有家,玩具也有家,游戏结束都回家。”由于这条规则来源于幼儿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对这条规则有认同感,因此很自然地在以后的游戏中做到。我们借助这一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其他角色游戏中也借鉴这一方法,如让孩子自己制定、完善游戏区域规则,如商定如何参与他人的活动、如何轮流等待、如何请求他人的帮助等礼仪规则。我们还将规则绘成图画贴在游戏墙上,时刻提醒幼儿。因为这些区域规则是孩子自己亲自制定的,所以在活动中他们会更好地遵守。
总之,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它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幼儿每时每刻都处于交往中,他们在交往中的表现千姿百态,幼儿园除了在游戏活动中实施交往礼仪教育外,还可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这个实践与巩固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