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2016-05-28徐坤银
徐坤银
摘 要: 共生理论是生态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动植物之间彼此存在着寄生、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无关共生、竞争共生和偏害共生等关系。共生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共生关系。用共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大学英语 教学启示
一、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源于生态学研究。“共生”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1879年提出。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后来,范明特(Famintsim)和布克纳(Prototaxis)等人对共生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认为共生是指生物之间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相互依赖地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生存、协同进化或相互抑制的关系[1]。
根据共生对生物体的利弊关系,共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从中得益,分开后双方的生存反而受到影响,甚至不能生存。3.竞争共生: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引发的不同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的一种相生相克的共生机制。4.偏利共生:种间的相互作用对一方没有影响,而对另一方有益。5.无关共生:共生双方的存在对彼此都不造成影响。6.偏害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不获得利益,但另一方要做出一些牺牲。生态系统的共生现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这种复杂的共生关系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共生理论及其方法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共生教育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邱关军认为,共生教育指的是在某种共生性的环境中促进具有共生性思维、人格品质与行为习惯人才的生成的教育。共生教育允许在异质、差异、竞争的基础上,走向相互间共同化的利益追求[2]。用共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大英语教学,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共生现象
根据生态学原理,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等因子构成的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关系。这些共生关系同样表现为寄生、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无关共生、竞争共生和偏害共生。
1.寄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寄生现象是指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学习成果。这种寄生现象常常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积极参与,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不主动发言,在评价学习成果时却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分享他人成果。抄袭作业和考试舞弊是典型的寄生现象,他们企图不劳而获,把自己的成绩建立在别人的辛勤劳作之上。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些林林总总的寄生现象,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严重妨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互利共生: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正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获得知识,领悟人生,使自己的生命获得发展。同时,作为师者,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必然要在知识上和教法上与时俱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信息差可以弥补彼此在知识上的不足,同时,心灵之间的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催生新的知识。
3.偏利共生:指教学活动只对师生和生生中的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没有影响。偏利共生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表现为信息差和能力差。例如,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传授给学生,此时教师重在知识输出,但知识输出并没有导致教师已掌握的知识受损,而学生在教师输出的过程中却获得了新的知识。教学实验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偏利共生关系,因为低分组的同学的受益明显高于高分组的同学。偏利共生关系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但是,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控制和转化,就会导致偏害共生关系的产生。
4.无关共生: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彼此互不影响。例如,在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和接受,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更谈不上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无关共生的关系。语言的本质是人际交流,但是,除了课堂之外,我们很少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外用英语交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无关共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无关共生貌似对彼此没有造成影响,其实质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无形浪费。
5.竞争共生: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争夺教学资源的一种相生相克的生存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教学资源十分紧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班教学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大班教学意味着人均教学资源的减少,所以,学生要在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势必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对于那些随遇而安的学生而言,其生态位必然被弱化,久而久之,失去其应有的竞争力。
6.偏害共生: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一方未得益,而另一方需要作出一些牺牲。这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语言本体,忽视学生的人文性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其结果是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反之,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关注课堂教学内容,也会会导致偏害共生关系的产生,致使老师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如果这样的同学在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势必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并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1.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共生意识,大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共生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在与他物的共生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了这种共生意识,那么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就会考虑为对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一旦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形成,教师就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有意义成为教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有意义对教师而言,他们通过有意义的教学,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而言,他们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互利共生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形式,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2.改善教学环境,鼓励良性竞争,合理引导偏利共生。如前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那么,教师和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就应该是一个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体现对师生的物质和人文的双重关怀[3]。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所处的生态位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对方的发展。他们之间是一种相生相克的竞争关系,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偏利共生关系,让同学之间结对子,或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实践证明,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合理的座位编排,数字化教学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强化教学规范,防止寄生、无关共生和有害共生关系的滋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是,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使之更适合自己的生存。学校教育属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例如,如果我们有严格的考试纪律和处罚规则,那么就可以杜绝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甚至是抄袭作业的现象。而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评价指标不仅要鼓励学生课堂努力学习,还要大力提倡课外使用英语交流,积极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同时,成立各种学习互助小组,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防止偏害共生关系的滋生。
参考文献:
[1]柯宇晨.共生理论发展研究与方法论评述[J].市场论坛,2014(5).
[2]邱关军.共生教育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8).
[3]李运奎.共生理念引领下的共生性课堂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科研项目《外语学习生态环境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y4)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