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数学拉上“文化”的舞台

2016-05-28廖恢璋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廖恢璋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文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04-01

数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生活工具,为了传承这种工具的利用技巧,人们将其整理出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知识。即便是演变成知识,其工具性依然如影随形,并成为人类认识数学的价值取向。但是,数学知识自身存在的美的文化却被忽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兼顾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再以文化的角度来观照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既作为理性的应用理论出现,又饱含着感性、富有魅力的数学文化之美。

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欣赏数学知识的美

万物存在皆有它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包含着事物发展的趋势、演变的过程、事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诠释着事物定型之后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包括所有学科,都可从它自身的来历切入,也就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它的存在意义和人们学习它的价值。关于数学知识,它能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它所展现出来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都是经过古今中外历代数学家上承下延、不懈钻研和探索而成的,体现出了一种历史性。这种历史性的东西为数学知识渲染了一层丰富的色彩,数学知识由此有了历史文化之美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历史文化,得其意,明其理,欣赏数学知识之美。

以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圆周率为例,提到圆周率,学生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谁能背到小数点第几位”“怎样应用它去解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往往忽视了圆周率这一知识的历史性。不知历史性,也就无从知晓它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它来计算图形的周长或面积也是盲目而无价值和意义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的文化角度入手,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圆周率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汲取存在于知识本质中的历史文化之美。圆周率的起源是“割圆术”,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标注了这一内容,并将其应用在圆形的有关计算上。在刘徽的基础上,祖冲之使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可以说,这一知识具有深刻的中国印记的,它比西方早了一千一百多年。

二、从美学文化的角度欣赏初中数学知识的美

什么是对美的追求?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仅表现出对某些事物明显表现出的美的流涎,还应挖掘存在于事物中隐性的美,并懂得利用富有美感之内涵的事物去创造美。从知到行,从理解美到创造美,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美的存在不分承载形体,万事皆有美之涵盖,包括数学知识。或是符号方程、或是数字公式、或是图形原理,都体现出数学之美。教师可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之美来渲染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从美学文化的角度欣赏数学知识之美。

以初中数学教材中“黄金分割点”这一概念为例。“黄金分割点”呈现给我们三重美,一是它富有魅力的名字;二是它给予人美之享受的故事;三是由它引申出的现实应用创造。为了体现这种美,教师可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后,进行黄金分割知识的补充。顾名思义,“黄金分割点”是有关比例关系的问题,分割点是中心语,黄金是中心语的定向形容词,即是最佳分割点。如何做到最佳?我们要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作为分割原则,在这一原则下,黄金分割点这一知识也就沾染了某种美学价值。在这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搜集来的黄金分割点的有关资料分享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举一些黄金分割点的应用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建筑学文化角度切入来欣赏初中数学知识的美

数学知识仿若就是为建筑而生,形状、面积、高度、角度、距离、比例、稳固性、平衡性、对称性等,这些建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在数学知识中体现。可以说,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成就了建筑物的雄伟。而建筑物是从生活空间中挺立出来的,最能成为人类应用知识实现更好生活的例证。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体味生活,创造最佳的生活状态。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从建筑学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搜集资料,纵横古今,说说各大建筑上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的。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有学生举出4500年前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尼罗河泛滥对土地的测量等;还有学生举出各大建筑物所遵循的对称性和建筑中面积、高度、距离的测量等……

总之,数学存在工具性的性质,但我们不能偏执地认为工具性是数学知识性质的唯一;数学还是一种文化,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把数学拉上文化的舞台,但又不能喧宾夺主,要兼顾而行,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