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城镇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2016-05-27李宗利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部性

◎李宗利



旅游城镇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李宗利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依靠旅游这种内需型消费产业带动的新型城镇化,引起学界与业界广泛关注。通过对旅游城镇化的内涵、进程进行分析,阐明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地区城镇化的最佳选择,继而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促进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公共经济学;外部性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带动下的泛旅游产业集群为产业基础,由旅游带来的消费集聚直接推动的城镇化过程[1]。旅游城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旅游目的地地表景观的城镇化,即随着旅游发展出现的城镇或者具有城镇化功能的地域;二是旅游目的地人的城镇化,即随着旅游发展,旅游者及务工人员大量涌入,使目的地的人口构成、人口就业属性和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三是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三产化特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四是旅游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城市旅游功能日益提升和增强的过程,也是旅游促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升的过程。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镇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以旅游及关联产业为主导动力的旅游城镇化,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和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管理,将成为旅游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和最好选择。

旅游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1.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工业化为主导推动的快速城镇化,导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在消费经济时代,多产业的综合驱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2.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又为旅游业发展开拓了空间。一方面,旅游产业强大的关联带动性可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非农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旅游产业集聚带动了城镇发展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与城镇发展。另一方面,旅游者具有“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决定了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即城镇是旅游业发展的后勤保障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如果没有城镇作为载体和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受到空间与环境的严重制约,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3.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地区城镇化的最佳选择

旅游城镇既是旅游产品,也是主要的旅游要素聚集地,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依托。旅游城镇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地,在世界和我国的旅游产业中均占据重要位置。旅游城镇化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随之带来旅游服务业发展而产生的,最初出现在风景名胜旅游地,它属于“速成型”、特殊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为我国城镇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之一。

旅游城镇化与公共经济学分析

1.旅游城镇化中的公共物品分析

公共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理论。公共经济学主要解释市场机制与政府公共机构如何科学地界定各自功能的有效性技术边界,促进政府和市场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结合。而合理地界定市场和政府功能边界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无直接利益可图必须由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包括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的俱乐部物品和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地排他的共同资源或公共池塘资源物品。一些公用或基础设施,如轨道交通、通信和收费桥梁等准公共物品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资源进行有效地供给,或采取政府加市场的方式进行联合供给。

旅游城镇化中的许多公共物品都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当人口在空间上实现一定程度的聚集,这些公共产品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地提供,使得旅游城镇化本身具有一种明显的公共物品特征。公共物品主要反映的是社会公共需要,其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在特定的阶段,政府是否能够及时适应公众需求变化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也是政府干预经济和制定政策的准则。

2.旅游城镇化中的外部性分析

旅游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地的形象建设,二是旅游产品相关链接领域的文化塑造,三是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开发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四是环境保护和一些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经济性角度分析,前三点具有外部性,第四点具有或部分具有公共品属性[2]。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如果任由旅游市场自行作为,中小旅游企业倾向于由大集团大企业去做市场的培育、旅游目的地或客源地形象的维护与建设以及各种新产品的研发,而自己却热衷于“搭便车”、跟风、模仿甚至是非法或恶意“克隆”。对于公共物品,如果对其产权不进行排他性地界定,将会导致对该资源的过度使用,形成“公地悲剧”。

另外,信息不对称在旅游市场普遍存在,事前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事后不对称的“道德风险”问题都有可能扰乱市场秩序,成为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需要政府进行规制。从非经济性上来说,旅游活动体现了一定的民族性,包含有国家利益,同时还是一种彰显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活动,需要政府有所调控和管理。

加快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1.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完善的交通设施是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一方面,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能够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促进人口流动,带来人口的集聚和扩散;另一方面,交通作为人流、物流的通道,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规模以及空间布局都有重大的影响。对内交通能够改变产业布局,促进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对外交通则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尤其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更突出了交通在游客搬运、消费搬运过程中的作用。

旅游经济的综合效应是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向休闲享乐的综合型转变,旅游群体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个体需求的差别化和个性化,导致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当前,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薄弱、供给水平和层次低下、供给方式单一,无法充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3]。因此,在旅游公共服务复合供给机制中,每种可能的运作模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 八月来客 陈宝林/摄

基础设施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是城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旅游城镇化中,需要地方政府将旅游业的发展从不同角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促使城市设施、建筑景观化,城市功能空间体系化。尤其是旅游小城镇与旅游乡村社区,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同时,更需要加大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2.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政策制定、制度创新、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产品供给等职责,地方政府的有效参与和适度干预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政府部门外,私营部门、居民也可以成为管理主体,通过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公共品供给中的负外部性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和医保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为公众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务。

政府干预是解决旅游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关键。在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使用者往往更希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保护耕地。针对土地的外部性,为避免由于市场失灵而引起的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开发的低效率,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制定及完善土地市场交易制度进行干预,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3.提升公共治理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旅游城镇化主要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目的地积聚和扩散,城乡旅游者对于城市以及近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偏好,引导着小城镇和乡村的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

由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产业具有脆弱性。在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分配,必然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问题,加之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纠纷、就业转移及道路建设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显得频繁且棘手。这就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更加重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建立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切实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水平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旅游城镇化要依据资源禀赋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更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使得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大、中、小城市之间相互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 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魏翔,朱德良. 基于公共经济学的旅游经济政府规制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05,(12).

[3]李爽,黄福才,钱丽芸. 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职能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 旅游学刊,2012,(2).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5.011 ■ 编辑:云霞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排污控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绿色金融体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煤炭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
从经济学视角浅析食品安全问题
外部性理论视角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
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
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