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

2016-05-27刘勇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5期

◎刘勇



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

◎刘勇

摘要:根据“四三三”总体战略思路,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构建 “四纵四横”的空间市场一体化基本框架和“二实三虚”的多层次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新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区域分工合作;协同协调发展;新体系

构建完整的区域经济新体系,即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是制定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以前,我国空间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体系不完善,由此带来区域发展战略分割化、独立化,区域政策逆向化、碎片化和区域竞争无序化、过度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和协同性的状态始终难以形成,严重影响 “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所谓空间市场一体化是指产品、服务和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和配置(非移动性产品、服务和要素则是指其所有权、经营权或其他一切经济权在区域间不同用户之间的自由交换和重组)。确保空间市场一体化需要满足硬件和软件两个条件,硬件条件是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条件,软件条件是指保障各类区域之间贸易和交往自由进行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我国空间市场一体化的现状看,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了空间市场的一体化,只有少数紧俏品可能偶然存在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但我国要素空间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而要素市场是空间市场一体化更加关键的因素,是今后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以解决的根本问题。

区域分工与合作体系是指遵循经济分工合作基本原理,按照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原则,依托各种区划体系,将区域空间划分若干层次区域,以促进区域经济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各类区域合作体系,实现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区域分工合作可在多个层次展开,由此形成多层次区域分工与合作体系,不同层次的区域分工与合作解决不同的区域经济问题;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各层次的区域分工合作需要与各层次的城镇体系相结合,以促进区域经济“点线面”结构的优化。

制定区域分工与合作新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从总体上看,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了地区相对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了区域经济协调和协同发展转折性的新阶段。这对构建我国完整的区域经济新体系,即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的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适应“新常态”要求的需要。全面小康不能有掉队的区域,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可以确保区域协调协同政策的全覆盖,让所有的不同区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而且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有底线的共同的平均水平;稳增长、调结构和增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靠我国巨大的国土空间和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其巨大韧性和回旋余地为我国经济长期的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提供了依据。

(2)空间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和区域经济进一步合理分工合作的客观要求。空间市场一体化是区域分工合作的前提,可以为各产业和各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为其规模扩张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可以为产业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导向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之一就是区域分工合作的不断深化,空间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分层体系越完善,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前的区域体系层次不多,难以适应不断深化的区域分工合作的要求。

(3)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与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区差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矢量性),即不同的区域划分会得出不同的地区差距的结果。目前我国地区相对差距开始缩小,地区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只有构建合理的空间市场一体化条件下的完善的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才能正确反映和指导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不一样,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也不一样,实现区域经济与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区域体系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协调发展顶层设计的“四三三”总体战略思路已经形成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和协同发展问题,先后提出了许多新认识、新观点和新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协调发展顶层设计的“四三三”总体战略部署。其中,“四”是指“四大版块”,即指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作用是显示和调控区域差距。第一个“三”是指“三个支撑带”,即“长三角”支撑长江经济带,“环渤海”支撑东北、华北和西北经济带,以及泛“珠三角”支撑西南和中南经济带,其作用是促进区域合作和互助。第二个“三”是指“一二三号” 重点区域工程:一号工程是指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主要目的是解决遍及华北(包括华东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严重的大气雾霾污染,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二号工程是指长江流域经济带,其主要目的是探索东西部协调发展路径和新的城乡区域增长点;三号工程是指陆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目的是建立全球一体化开放体系。

多层次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的初步构想

根据“四三三”战略思路,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构建“四纵四横”的空间市场一体化基本框架和“二实三虚”多层次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新体系。

1.空间市场一体化基本框架——“四纵四横”

依托城乡居民点体系,特别是城镇体系,并根据我国空间“点线面”结构特征,按照沿海、沿江、沿线和沿边等宏观“四沿”战略部署要求,构成以交通网络线路为连接的大体沿经纬度延伸的“四纵四横”经济轴带,以形成互联互通的空间市场一体化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未来我国空间市场一体化的“四纵四横”基本框架示意图

(1)“四纵”包括沿海纵线、京哈-京九线、二(连浩特)三(亚或沙)线和西部沿边线。

沿海纵线走向:大连、威海、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汕头、广州和北海等。这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条纵向轴线将我国沿海三大核心经济区连接了起来,未来将发挥更大的区域带头和支撑带的作用。目前该轴线建设的难点是大连到威海的跨渤海湾海底隧道或超长跨海大桥的规划与建设。与沿海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哈(尔滨)-大(连)线、沪昆线、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线以及广州沿西江到梧州-南宁-昆明线等。

京哈-京九线走向:京哈线、京九线(包括京广线)。我国近海最重要的基本成熟的沿线开发轴线,连接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四大综合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仅次于长江流域的沿线地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这条线上动车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升我国南北地区间经济沟通效率。与京哈-京九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绥(芬河)-满(洲里)线、哈(尔滨)-同(江)线等。

二(连浩特)三(亚或沙)线走向:二连浩特-呼和浩特-包(头)西(安)线-西安重庆线-重庆贵阳南宁线-南宁湛江海口线-海口三( 亚或沙)线。该纵向轴线将内蒙西部、陕甘宁地区、成渝地区、南贵昆地区和海南及南海诸岛连接了起来,是我国内陆地区沟通南北的又一条重要的联络通道,具有内地南北沟通、陆地向北和海洋向东南开放,以及我国南海海洋领域保护等功能。目前,主要面临的任务是进一步强化通道功能,做好湛江海峡工程前期规划工作和三亚通往南海诸岛的交通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与二(连浩特)三(亚或沙)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二(连浩特)-满(洲里)草原铁路线、渝怀(化)-怀化-广州线以及环海南岛交通线等。

西部沿边线走向:阿尔泰-伊犁-喀什-阿里-拉萨线。该纵向轴线连接了我国西部陆地沿边境线的主要口岸和城市,是一条尚处于规划中的重要的具有国防和对外开放多种功能的交通线路。目前主要任务是尽快将其纳入有关规划,并积极筹备实施。与西部沿边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阿尔泰-乌鲁木齐线、喀什-红其拉莆-瓜达尔港(中巴走廊)线以及拉萨-亚东线等。

除上述“四纵”外,未来还可以将巴彦淖尔-银川-兰州-宝成线-成昆线-昆河(口)线以及阿尔泰-乌鲁木齐-吐鲁番-若羌-格尔木-拉萨-亚东线上升为主纵线,形成“六纵”的格局。

(2)“四横”包括大连-北方捷道、陇海-喀什线、沿长江线和台湾-大陆线。

大连-北方捷道线走向:大连、京津线、包头、巴彦淖尔、额济纳旗、哈密、乌鲁木齐和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等。这是一条重要的环渤海地区向西北地区辐射的支撑带,该横向轴线直接穿过内蒙西部的戈壁沙漠,进入新疆,大大缩短了进疆线路长度。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从内蒙临河到新疆哈密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大连到唐山的跨海交通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与大连-北方捷道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大连-丹东-通化-延吉-绥芬河-扶远的东北地区的所谓“东边道”、北京-满洲里草原交通线;乌鲁木齐-阿尔泰线、乌鲁木齐-喀什线、乌鲁木齐-格尔木线等。

陇海-喀什线走向:陇海线-兰(州)西(宁)线-西(宁)格(尔木)-格(尔木)喀(什)线。这条纵向轴线首次将兰州到西宁、格尔木通往南疆、直到喀什上升为国家级主交通轴线,适应了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满足了基本纬度的走向,突出了喀什的地位。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提升兰州到喀什线路的等级和多种交通通道的规划。与陇海-喀什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兰新线、包头-银川-兰州线、(西宁-)格尔木-拉萨线等。

沿长江线走向:沪汉蓉-成都拉萨线。这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仅次于沿海地区,是我国东中西地带协调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横向轴线。目前主要面临的任务是加强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工程的建设,积极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工程体系。与沿长江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成昆线、武汉-襄阳-西安线、汉襄-襄渝线以及武汉-南昌-福州线等。

台湾-大陆线走向:台北福州-福州赣州郴州线-桂林河池昆明瑞丽线。这是一条全新的沟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并大体沿同一纬度延伸的通道线路,比较好地将海峡两岸交通体系连接在一起。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这条线路用多种通道连接起来,特别是要做好连接台湾海峡通道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与台湾-大陆线轴线有关的重要支线或连接线有昆明-老河口线、台北-台南线以及环台湾岛交通线等。

除上述“四横”外,还可以将绥满线上升为主横线,形成“五横”的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纵四横”只是我国空间经济体系的宏观基本框架,各类具体经济要素都可在该基本框架下进一步增补或简化,构成各自具体的、细化的总体框架。如高铁线路可为“四纵四横”、国道可以是“八纵八横”、城市群网络可以是“三纵二横”等。此外,“四纵四横”主框架之间还存在许多支线或连接线;微观层次上还需要建立所谓具有顶层设计的“直线三角形”交通网络体系。

2.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新体系——“二实三虚”

在空间市场一体化基本框架的指导下,未来我国多层区域分工合作系统,将依托各级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体系,构成“二实三虚”的五个分层分工合作系统,即具有政府管理机构的实体区域(如省区和县域)和只设协调机构的虚拟区域(包括宏观经济区、综合经济区和特色经济区等),不同层次的区域分工(合作)解决不同的区域问题。不同层次的区域分工合作区域将与该区域城镇体系有机结合,构建出各区域的“点线面”实体结构。

(1)第一层次是宏观经济区域,是虚设区域,有三大地带、四大版块的划分。这里提出一个新三大地带(和“7+1”综合经济区)划分的方案:新东部包括东北三省、京津冀鲁、长三角(沪苏浙)和东南沿海(粤闽琼)4个综合经济区,含13省区;大中部包括黄河中游(陕甘宁晋豫)、长江中游(川渝湘鄂赣皖)和珠江中上游(云贵桂)3个综合经济区,含14省区;远西部包括内蒙、新疆和青藏三大经济区,含4省区,这些省区经济规模较小,可将其视为一个综合经济区(见图2)。划分宏观经济区域的任务是揭示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水平、速度与总量)的状态及变化趋势,构建全国城乡一体化体系,确保区域发展差距能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可构建全国城乡一体化体系。构建 “2000座城市+2万个建制镇+40万建制村+150万家庭农庄”的城镇乡村规模体系;形成21个城市群组成的“两横三纵”的空间格局。

图2 我国新三大地带和“7+1”综合经济区示意图

(2)第二层次是综合经济区,是虚设区域。主要目的是统一规划和建设大型跨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如区际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航运等交通线路与枢纽工程、区际通信工程、大型水利工程等,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依托这些跨地区大型基础设施构建若干城市群绵延带。

(3)第三层次是省区经济,为实体区域经济。省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的主要管理者和区域政策的执行者,为了减少行政层级,更好地发挥组织区域活动的作用,需要扩大省级行政区数目,并与未来城镇群有机结合。

(4)第四层次是特色经济区,未来应该是虚设区域。由虚化后的地级行政区(地级实体城市与其管辖的县级行政区)转化而来,相当于城市圈地区(本质上是城市与其直接腹地组成的区域,其中原地级市所在的县今后可称为“都市型县域”),其任务在于在较细的产业分类层次,甚至产品层次上,建立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关系,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和城市(或都市)圈。

(5)第五层次是基本经济区,即县域经济区,是实体经济区,是区域政策作用的对象。任务在于建立生产与生活一体化的基本区域经济空间,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并以县城为核心,构建由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组成的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体系。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5.003 ■ 编辑:田佳奇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