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请珍视托付背后的信任

2016-05-25孙元涛浙江大学

中国德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利益输送浙江大学信任

文 _ 孙元涛(浙江大学)

老师,请珍视托付背后的信任

文 _ 孙元涛(浙江大学)

近日,华商报刊发了西安几十所小学老师发券让学生看电影,每人60元还要完成作业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60元的亲子票价,加上在有些电影院,还有人专门负责在各个学校的名字下方写“正”字来统计人数,使很多人产生了自然的联想:学校与相关社会机构之间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约定,是否有利益输送现象?这些问题迄今悬而未决。

尽管当地教育局表现出非常专业的媒体素养,在事件见报的隔日就出来澄清,声称部分学校是让班主任采取自愿原则向学生发放观影优惠券,他们否认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但这似乎无法解释一个基于“自愿原则”的赠券行为,为什么会附加上让学生观看完毕后写影评这样的作业要求。更为关键的是,教师理应非常明晰地意识到,由自己发出的作业要求,在学生那里,并进一步延伸到家长那里,具有强烈的引导性甚至隐含着一种不得不做的逼迫意味。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社会媒体对教育、对学校诸多问题的聚焦式报道,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校教育和教师的社会形象。呼吁媒体的“教育责任”,以便尽力为教育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富有正能量的舆论环境,这固然是重建教师形象、重建对教育信任的关键之一,但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所谓“本立而道生”,解决问题的务本之举,应该是让学校领导者与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权力边界。家长把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儿童送入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是心怀对教育能够带给孩子美好前景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这里蕴含着一种沉甸甸的托付。如果教师能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这份托付的重量,如果教师能够基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立场,尝试着以自己将孩子托付给他人的心情来体会自己所接受的托付,如果学校能够真的秉持教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简单道理,而不是以“教育”之名将思与行僭越到教育之外,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将变得简单、纯粹许多。说到底,在一个信任危机向各个领域日益蔓延的背景下,学校、教师不仅不应该主动去“蹚浑水”,更应该主动避免把自己置于瓜田李下的境况。在很多时候,“清者自清”是一个非常苍白的辩护。

引申开去,这个新闻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引导学校、教师,甚至教育行政部门严肃而理性地思考政策、规定、制度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部电影,牵出顽疾,若能举一反三治病救人,未尝不可谓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孙敏章

猜你喜欢

利益输送浙江大学信任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
鼎华商业股份应收账款问题研究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