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步入作文乐园

2016-05-24江碧青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培养

江碧青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着手,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捕捉、阅读辅助等几个侧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习中,小学生最惧怕的就是写作文。许多学生认为作文难,每每想提笔却“无话可说”。为何会无话可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2.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足;3.教师在批改时过于严格,不能很好地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觉得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境激趣是学生作文的必要前提

学生的写作欲望是使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只有他们自发地想、自觉地写,才能有时效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要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做到“情动而辞发”。因此,创境激趣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必要前提。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经常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保护鸟类》的习作教学,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此类习作没有亲身体会,写起来只是纸上谈兵:写几句大道理,发一番不痛不痒的感慨,内心并没有什么触动。于是,于永正老师在指导写这篇文章时就别出心裁地创设了猎人打鳥的情境,由自己扮演猎人,学生来观看此过程,许多学生都喊着“不能打鸟”。在获得深刻感知的情况下,于老师给学生《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读书卡,学生们阅读后更加深了人人都要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感悟。你看,作文自然也就写得轻松了。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在作文之前或课堂之外开展一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上海大学的李白坚教授在教孩子写作文时,就经常开展如做木头人、添鼻子、击鼓传花等等活动。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中,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活动,打破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壁垒,赋予课堂乐趣,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会,就成功取得了写作的情感素材。“未成笔调先有情”,此时学生落笔而写,自然就会“有话可说”了。

二、捕捉生活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胸中无竹”,缺乏题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等来思维的。”可见直观形象是小学生接触外界时所得到的主要形象,他们表达的欲望在具体形象、具体情境之中更易激发。引领他们贴近自然,从自然汲取灵感才是学生乐于作文的一个重要保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带着他们投入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自然,让他们恣意地在其间捕捉灵感。一旦感受到美,无须教师的提醒,学生便自发地把这些都书写在纸上。

作家笔下的人事读来总觉回味无穷,这是因为他们从社会中搜集了诸多素材。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小作家”,这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身边的新闻,民间的故事,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这些围绕在学生生活中的总易被忽略的事物,往往就是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的钥匙。如现在正值我国城乡飞速发展时期,我开展了“喜谈家乡新变化”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当中去挖掘素材。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到的信息,所以描述起来津津乐道,急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时再让学生下笔去写,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具有感染力了。

一旦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言语如流水般涓涓而出,下笔时自然就文思如泉涌了。只要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融入自然、感悟社会,捕捉这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写作题材的源泉就会永不枯竭。

三、阅读、积累是学生作文的语言源泉

如果仅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在作文教学中只是触及面,应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才能为他们储备运用的“能量”。因此,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注重表达,是学生顺利写作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上多下功夫。

(一)课内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学生常因语言表达的单一性致使习作的阅读性、趣味性不强,转变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保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来直抒胸臆,说自己所想。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堂内的阅读自不必说,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倡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不为学生的阅读种类设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地选择喜欢的读,感兴趣的看,最后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出口成章”的目的。我班上作文水平最佳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语句生动、形象,十分具有感染力。班上的同学都很佩服他的写作水平,他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多读,多记,多练。阅读面广,注重词汇的积累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文思如泉涌”。因此,我们平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墨”,不再惧怕写作。

(二)积累生活素材 发展语言

材料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闪光的素材要捕捉,否则就会失之交臂,自己还茫然不觉”。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写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坚持记录一周所发生的令其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此外,我还定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周记阅读,将小组评选出表达得最有“味道”的周记推荐给大家。有一次,班上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挑选自己日记中觉得有意义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他讲的是篮球赛的事,在讲到比赛情景时,他兴致极高,越讲越激动。其他同学惊奇地发现他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可说”“语无伦次”了。他自己也表示写周记是很好的习惯,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当今互联网技术已进入千家万户,除了在自己的身边积累素材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畅游”,搜集资料等等。途径是多样化的,可以由学生自由自发地发掘。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养成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学生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联想就会越来越丰富,作文时思路就会越宽广。

四、赏识评价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

学生能否乐于表达,大胆表达,除了学生自己应具备的素质外,对他们习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评价是扫清他们对作文恐惧阴霾的一把魔法扫帚,是指明习作学习方向的一盏明灯。小学生写作文,就像是一只在大海中行驶的小舟,写作的茫茫“海洋”可能会令他们刚启程就产生畏惧。因此,对他们的护航就该慎之又慎,不但应令他们跨越自身的障碍,更应为他们的风帆提供前进的动力。小学生的表达难免稚嫩,可正因如此,哪怕只是一个好词语,一个好句子,我们都要对他们予以肯定。如果一味放大他们习作中的缺陷,只会浇灭他们对习作的热情,也会使我们的习作课上起来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正面的、积极性的评价激发学生潜力。得到了教师肯定,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能有所增强,爱上写作。

比如有个学生在作文《我想对你说》中写了五六件关于母亲和“我”之间发生的事,正当我要深入感受他笔下母亲的个人形象时,文段却戛然而止,每件事都“蜻蜓点水”。于是我评价道:“你能细心观察母亲,留心记录母亲在生活中的点滴,并罗列出这么多事例,可见你对母亲的感情之深。但如果你能用个‘筛子’把这些事筛筛,详细地只说一两件事,那么老师看你的作文就不会觉得如在云雾里摸索方向,可以更容易了解你的母亲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既给予学生的闪光点充分的肯定,又对他的不足进行点评。这位学生读了评语以后,对自己的作文修改有了明确的方向,修改后交上来的作文质量明显比第一次进步。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谈作文教学中提出:不写评语写心语。比如:在持之以恒写日记的学生的日记本中夹上一枚火红的枫叶,给获得好成绩的同学照上一张合影,给取得飞速进步的同学发张奖状,给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写张喜报……文章想象丰富的画对飞翔的翅膀,拟人手法用得好的给他画个卡通人物,画张笑脸以示对他的鼓励。

我平时在写作文评语时采用了魏老师的这种方法,如文中语句写得好的,我在旁边画了个“点赞”的手形,表示这句写得很棒;对有进步的同学,我画张笑脸,在旁边写上我看到他进步后的心情;对题目有新意的,在旁边画一个五角星,表示这是一个闪光点……这样的做法改变以往一味用评语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习作的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信心被培养起来了,写作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型教师的“惊喜”,似一片绿地上绽放的花蕊,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意愿,提升了写作的效率与质量。可见,激励性评价所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负面评价甚至普通评价。对孩子的习作,不要吝啬赞赏。

总之,“积极的诱导可以引起学生写作兴趣,愉悦的心情可以促使学生细心观察,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應努力发掘有利的素材,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细心生活、积极积累,作文评改时用上有效的、创造性的评价。相信只要我们在习作的课堂上设计得当,引导有方,加入富有活力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时的乐趣及惬意,学生就会改变对习作厌恶、惧怕的态度,也不会再有“无话可说”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乐意地加入到习作的行列,而不是把它当作一项学习任务了。

参考资料

[1]周萍萍.以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8).

[2]李晓平.试论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4(12).

(编辑:任佳溪)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小学培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