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2016-05-24李小霞信晓燕
●李小霞信晓燕
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李小霞1信晓燕2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108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44%明显比对照组79.63%高(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治疗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手段可显著提高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精细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性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主要由交通事故伤、机器损伤以及坠落伤等外伤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缺氧、四肢表浅静脉萎缩、血管收缩以及四肢冰冷等,若救治措施不及时或失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采取正确有效的临床措施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显示[2],在患者救治期间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抢救成功率,改善其生命质量。本研究将探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10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对照组(各54例)。护理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31±4.75)岁;胸部创伤27例,腹部创伤16例,颅脑损伤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8±4.64)岁;胸部创伤25例,腹部创伤19例,颅脑损伤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创伤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1)立即展开抢救措施,先为患者检查呼吸道,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再密切观察其体温、心率以及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若患者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直至患者各项指标恢复平稳状态时,则要为其呼吸道进行排痰清理,并向其供给低流量氧气;(2)为患者及时建立肘静脉与颈静脉这两条静脉通道,以确保患者对抢救药物的吸收,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3)当医生下达止血抢救指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为患者采取止血措施,以消除其原发性病灶;(4)为了及时掌握患者的最新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每间隔15~20分钟对其血压脉搏测量1次,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其呼吸频率与瞳孔状况,并将观察到的详细情况一并汇报于医生。
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案,其方法:①专人护理:应调配专人护理无法自理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适当调整其体位,以改善患者的回心血量与脑部血流灌注量,为进一步的治疗产生重要意义;②心理护理:患者的精神与身体均遭受巨大创伤,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自身的康复,因而护理人员应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患者,并及时向其和家属讲解救治措施和相关基础知识,以避免患者出现行为上的失当,降低预期的救治效果;③呼吸道护理:针对出现呼吸异常的患者,应采取诸如氧疗与机械通气等手段来避免其产生低氧血症。氧疗的氧气供应浓度应维持在40%~50%之间,每分钟氧流量在4~6L之间。无法实现自主呼吸的患者应考虑通过气管插管的渠道为其补充氧气,其氧气输入状况由血气判断得出;④药物辅助护理:患者出现酸中毒时,应指导其服用碱性药物,以平衡其血液酸碱度。此外,为了促进患者的微循环与器官供血量,应服用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其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2χ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病,可导致创伤患者循环血液量骤减,微循环灌注量减少,进而使得其组织器官功能以及细胞代谢出现严重异常,甚至诱发坏死,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该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发展进程快以及预后不理想等特点,因而,抢救期间采取及时且正确的救治措施或护理干预尤为关键,这也同时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相关专家学者认为[3],规划化、系统化程度高的护理干预方案在抢救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正常进行,进而提高其抢救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助成功率。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达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期望,因其护理措施诸如供氧、呼吸道清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仅完成基础性工作,远未满足创伤患者实际的临床需求。而精细化护理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从事相关护理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宝贵的急救经验,制定出的护理方案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病情差异。在救助工作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其抢救成功率。除此之外,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不安与紧张情绪,使其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将会增强其配合度,从而产生正向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1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妇幼保健院;2通讯作者,甘肃省华亭县人民医院)
[1]赖梅月,黄爱玲.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106-2108.
[2]杜红.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