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6-05-23艾万政肖月王家宏
艾万政 肖月 王家宏
【摘 要】 为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对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针对国内很多高校在GMDSS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操训练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1 GMDSS课程教学现状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目前,全国各航海类院校对GMDSS教学模式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先上中文理论课程,然后上通信英语,再进行实操训练,最后参加GMDSS证书考试。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严重脱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刻;(2)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难以将抽象的设备问题讲解清楚。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导致全国近几年来GMDSS证书考试的通过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1],很多学生在上船后还未能获取GMDSS证书,有的学生即使勉强通过考试获得GMDSS证书,但上船后动手能力还是较差,难以胜任船上的通信工作。
近几年,全国各地对GMDSS课程教学的改革呼声不断,但效果一直不佳。有的专家呼吁加大GMDSS课程的评估难度,对学生的训练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2]这种措施对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固然有好处,但是从教学层面来说,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理安排课程,改革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程度。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是当前GMDSS课程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GMDSS课程特点
对于航海类学生而言,GMDSS课程特点可以总结为:严格的电子学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重在应用。[3] GMDSS课程的这一特点,导致这门课程教师教授难、学生接受难。要想使GMDSS课程教授得深刻、学得清楚,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备相关的无线电及高等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单边带收发信机的电路图时,就涉及到很多电路知识;在学习载波时,学生必须懂得一些高等数学中的傅立叶变换或拉普拉斯变换知识。但是,航海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航海类学生接触的无线电知识有限,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也不像别的专业那样高。因此,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接受无线电专业知识时,会觉得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同样,对于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丰富的无线电知识,而且还得根据学生的兴趣,将这些知识能够贴切、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3 GMDSS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教师资质的要求
GMDS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胜任船上的通信工作。因此,在GMDSS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事实上,国家海事局对GMDSS这门课程的要求也突显了这一点。从近几年GMDSS证书的考试来看,涉及电路知识的题目已减少很多,而70%以上的题目是业务题,且这些业务题多半与设备的操作、日常维修保养密切相关。
但是,从教学角度出发,这门课程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对待GMDSS课程中理论性强、考试弱化、学生能够衔接理解的电路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教师不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且还应熟练操作GMDSS设备。换言之,授课教师最好是“双师型”的。最好的双师型教师,应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在船上从事过通信工作,且持有电子员或普操员证书者。这种教师既具有较深厚的无线电知识功底,同时也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授课教师不具备船上经验,对船上设备了解不够,就很难将GMDSS设备解释清楚。例如:当讲授窄带直接印制电报(NBDP)操作时,涉及两个指令,其中一个是“KKKK”,另外一个是“BRK+”。“KKKK”是指与岸上的用户拆线,也叫有线拆线;“BRK+”是指与岸台拆线,也叫无线拆线。如果将这一概念按照课本生硬地讲解给初学的学生听,学生会感觉模糊,甚至无法理解。如果教师具备船上工作经验,他就会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进行讲解:当船上的船员想通过单边带给家人打电话,船员可能会通过上海台将电话接到家中,当与家中的亲人通话完毕时,船员可能会说“某某多保重,再见”,这第一个“再见”,就相当于与岸上的用户拆线(即相当于“KKKK”);当第一个“再见”说完以后,船员还会与上海台说“上海台,我通话完毕,谢谢,再见”,这第二个“再见”,就相当于与岸台拆线(即相当于“BRK+”)。通过这一简单的比方,教师就可以将一个较抽象的知识讲解得生动、具体,学生也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3.2 课程体系的安排
目前,国内相关院校对GMDSS课程体系的安排大致是“先理论后实操”。这种课程体系虽然比较有条理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理论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且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理论学习效果较差。例如: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NAVTEX)设置时,会涉及到4个字符“B1,B2,B3,B4”的含义,其中:“B1”表示台标,即设置所要接收信息的电台;“B2”表示信息类,即设置所要接收的信息类别。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这样讲解,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个问题时,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台NAVTEX真机,同时出一道题目:某船从上海开往广州,要求接收上海台、香港台、广州台的天气预报,如何设置“B1,B2,B3,B4”?教师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设置,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NAVTEX设置。GMDSS课程体系应改变传统的将理论与实操分离的课程教学模式,最佳方式应是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实操中,在实操中让理论得到深化,这才是GMDSS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向。
3.3 教学方法的要求
虽然GMDSS课程比较抽象,但是GMDSS业务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关联。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寻求灵活多样、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在实际GMDSS教学中,可以普遍应用打比方教学方法。如GMDSS中发电报格式与写信的信封很相似,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个信封,既形象又好理解。又如在讲解“C站在没有入网之前是否可发送遇险报警”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与手机联系在一起,手机在没有上卡以前是可以拨打紧急电话的,C站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即在C站没入网之前,也可拨打紧急电话。在教学中除了可运用打比方教学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利用,如比喻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总结教学法、例题教学法等。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且对GMDSS课程有很深入的把握。
3.4 实操课程的要求
学生学习GMDSS的最终目的,就是待其上船后能熟练开展日常的通信工作。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GMDSS训练的重要环节。
目前,GMDSS实操课程的普遍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模仿。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学生被动接受,很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为不好的一种现象就是,目前海事局针对学生或船员的考试,其中实操命题考试采用的是命题单位的那一套题卡,这样的题卡一般是针对教学单位所拥有的设备来出题目的。因此,很多学生只熟悉教学单位所拥有的那套设备。更甚的是,有些学生甚至连教学单位设备的很多功能都不是很熟悉,而仅仅只熟悉题卡上的一些题目。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本单位题卡所出的题目是要求学生设置从上海到广州的NAVTEX,平时学生都会做这道题目,但到实际考试时,监考老师将题目稍作改动:某船从舟山开往广州,如何设置NAVTEX?学生面对这种提问感到不知所措。比较这两道题目,其实做法都是一样的,本质上是同一道题目。唯一的区别是,船舶的出发港不一样,一个从舟山出发,一个从上海出发。只要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对后一道题目的解答就很简单。因为舟山就在上海旁边,且舟山港没有大的NAVTEX电台,上海台的NAVTEX业务完全覆盖舟山港,第二道题目的做法与题卡上的那道题目的做法是一样的。
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教学单位应增加训练设备的数量及种类,改变以前那种十几个学生共用一套设备的现状。同时也要增加设备的品牌上。目前,应用到海上的通信设备较多,如有日本JRC公司生产的,有欧洲水手牌的,也有国内公司生产的品牌。学生只有熟练操作比较重要的品牌设备,将来上船工作才会得心应手。不同的设备虽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但其操作程序还是稍有差别。如NBDP设备,有的采用触摸式,有的采用电脑菜单式。
(2)应改变单一题卡的训练模式。教学单位应该在训练题目上多样化,教师在讲解完实操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根据各种各样的题目进行摸索训练,最后按照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指导,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提问一一解答。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独立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设备的印象,逐步增强其动手能力。
4 结 语
笔者针对目前相关航海类院校在GMDSS教学中的弊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GMDSS教学在教师资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操训练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化民.GMDSS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1):18-22.
[2] 符强.GMDSS设备实操培训初探[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7(2):77-80.
[3] 汤旭红.提高GMDSS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J].中国航海,2003(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