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语专业开设旅游翻译课程的设想和建设思路

2016-05-23程海东曹艳伟吴亚男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

程海东 曹艳伟 吴亚男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三亚学院俄语专业教学实际,分析开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并重点阐述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模式设计,提出了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动态翻译观”为核心的一体化互动旅游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29-02

一、开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从合作的大背景来看,中俄之间的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中俄合作的一个新亮点,双方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国。而且,在中俄互办旅游年之后,两国旅游交流进一步升温,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俄旅游合作论坛上提出,要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到2015年中俄力争实现双向旅游交流500万人次,中俄旅游文化交流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三大客源国。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客源国。双方旅游交流和合作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在入境旅游方面,海南一直是俄罗斯游客喜爱的海滨度假目的地之一,虽然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游客仍然是三亚乃至整个海南的主要客源。中俄旅游文化的深入交流,离不开广大对俄旅游营销和翻译人才的参与。旅游翻译人才的素质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三亚对俄旅游营销活动的不定期调查了解,以及对来琼俄语国家游客的访谈,可以发现海南在对俄国家旅游宣传营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不少俄语导游对于所游览景点(如南山佛教文化苑)的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做到深入讲解,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俄语国家游客对跨文化交流的诉求;第二,由于对对象国游客心理缺乏足够的分析和认识,在对外旅游营销文本的翻译和撰写方面,还存在诸多以汉语思维为基础的营销误区。

在此背景下,结合我院地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我院不断深入教学的课程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我们提出开设和建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些思路,以期能达到完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二、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建设有着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目前俄语专业的学科建设方向为俄语(旅业商务)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条件进行课程整合,形成以“旅游翻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设置中与“旅游”相关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俄罗斯历史/地理》《旅游俄语》和《酒店俄语》,此外学生还可以选修《中国旅游文化》和《旅游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为俄语专业开设专门的旅游翻译课程提供了良好的体系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该课程建设有着较强的师资和教学经验与经历保障,尤其是在俄语特色专业的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经验。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教授了除任教科目以外的俄语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课程前后涉及低年级基础俄语、语法,高年级高级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旅游俄语等。正是这种教学科目的跨度,让笔者有机会接触了本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真实状态,有机会结合教学实践思考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问题。

根据我们专业建设方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旅游业和商务方向的专业人才。那么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有关旅游和商贸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形成适应相应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 我们开设了旅游俄语、商务俄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这3门课程都是笔者曾经任教过的科目,笔者的体会是,这样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如果不保证充足的课时和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很难保证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课程整合的想法,主要涉及旅游俄语和翻译课程,建议将以上两门课程整合成《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原因如下:

(一)课时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以上两门课程单独开设,但是课时都较少,很多重点、难点问题难以仔细展开,重点讲解,达不到专业以及市场的实际要求。鉴于专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在之前的时间,旅游俄语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只有7周14课时(第8周考试)的上课时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下半学期开设,共计32学时。在后期的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课时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在本人任教的过程中深有感触的是:第一,旅游俄语课程,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非易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加之学生的后期自学能力比较差,在毕业之前很难形成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相关技能。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

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基本的翻译习惯,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科研体会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第一,目前国内缺乏真正适合本专业学生层次的翻译教材,很多教材专于理论,也有很多教材因为编者研究范围的限制,语料实用性不足;第二,该课程是一门系统课程,应该包括从语言思维习惯、跨文化交际、俄汉对比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地缘优势,以及市场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提出以下课程整合方案:将《旅游俄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为“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三)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

选择“旅游翻译”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所选择相关资源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相比国内大量采用文学语料和科技语料的情况,旅游相关语料更贴近学生实际,能在阅读和翻译“有兴趣”的语料过程中更好地“习得”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三、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

《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建设必须依据社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以及我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路,课程建设必须依据学生的俄语水平和学习动机,考虑如何使学生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发展,与社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我们认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课程定位问题。课程定位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核心,该课程借鉴跨文化交际和整合营销的传播理论,将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置于跨文化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来加以理解,用“动态”的翻译观点解析旅游文本,分析语言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未来工作需要的“真正的”工作能力。

2.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脱节。在该课程的理论层面上,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为此我们提出以大量教学语料为支撑的“教学实操”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旅游翻译是一门专业应用翻译”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学生学习策略和翻译技巧薄弱。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掌握多少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是“会不会学”的问题,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4.学生在旅游或商务活动中翻译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整合翻译理论,构建学生的翻译能力体系。

根据以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国内有关旅游翻译的教改课程,整改后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案例分析;(2)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和俄汉语言异同(思维层面和结构层面);(3)结合旅游行业实际语料(也可结合适当商务材料)进行翻译思路分析;(4)旅游相关行业俄语文案的撰写(对俄营销和产品宣传方面);(5)网络资源与俄汉旅游翻译能力的培养。

关于课程课时问题,建议整合以后的课程在大三全年开设,预计(按目前课程设置估算)46课时。具体教学课时可以按照后期总体教学大纲修订。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达到“真正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记笔记和做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互动”和“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原则。

关于互动教学模式,笔者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同时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建立了翻译博客和以qq、微信公众平台等(论坛、群组)为平台的网上教学模拟平台,目前正在进行自建“俄汉-俄汉旅游翻译语料库”的材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力求打造四种互动模式:(1)课堂内互动;(2)课堂内外互动;(3)网上网下互动;(4)知识与能力互动,确保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要综合多方面考虑。第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语料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二,教学模式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大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综合考察多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结合翻译教学要求的层次性、结构性等特点,设计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在众多的翻译教学模式中,重点考察研究诸如“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种类似于商业翻译中心的形式能够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形成真正适应市场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协调工作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调解人、组织者、创造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向导”的作用,引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四、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对开设《俄汉/汉俄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并就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张建立一种以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以“动态翻译观”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互动旅游翻译教学模式,有关本文提出的课程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

该课程建设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俄语专业(旅业商务)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中俄旅游文化的深度交流。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8.

[2]鲁吉.英语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

2007(22):53-54.

[3]王蕾.工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

(12):159.

[4]唐红梅.旅游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304-305.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