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的迁徙、承续与创新

2016-05-20陆云峰

江苏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创新建设

陆云峰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70-01

在当下风生水起的教育改革中,教育规划、教师流动等诸多政策使得学校文化已经面临着迁徙、承续与创新的新样态。因此,“文化的迁徙、承续与创新”理应成为当前校长等学校管理者们必须直面的新问题,而校长也必须在“文化的迁徙、承续与创新”的应对中走向学校管理的新常态。

一、命题的背景剖析

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对教育的高位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近几年来,在社会对教育的高期盼中,各省市区乃至国家层面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评价要求,从“教育均衡”到“教育的优质均衡”再到“教育现代化”,对基础教育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新的评价标准,促使各地政府不断地革新并提升教育改革的品质和品位。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基础教育不得不面临新的考验,布局调整、集团办学、流动机制等新的教育政策的出台,完全改变了基础教育领域传统的办学思路。

因此,作为校长就面临着这样的迥境:在布局调整中,面临着学校被拆并;在集团办学中,面临着学校被统一;在教师流动中,面临着被流动……学校的容貌发了改变,办学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履职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无论是教育发展的新需求,还是区域教育的新变化,都不得不让我们面临新的管理问题:学校怎么办?校长怎么做?文化如何建?所有一切都集中到一问题上,即学校文化必须经历迁徙、承续和创新的过程。

这是提出这一命题必须首先要回答的,也是这个命题是不是合理化存在、有没有必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必要剖析。因此,我们今天讨论学校文化建设,就不得不考虑到上面罗列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学校管理中的新问题,并在对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的不断审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

二、命题的价值判断

每一个合理的命题背后,都隐匿着一定的价值内涵或者是深刻的哲学意义。学校文化建设历来都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学校的顶层设计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抑或是教育变革中学校管理者的新老交替,其最终目标都指向于学校文化。因此,对学校文化的“迁徙、承续与创新”的认识,我们还需要从文化主体与文化发展两个维度来进行更为专业的判断,以厘定该命题的价值与意义。

成尚荣先生说,“讨论文化必须讨论人,离开人就无文化可言,因为,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所谓‘文化是人化,首先是以文化人,用文化影响人、改造人;其次是人可以创造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更次,文化成为师生生活的精神家园”。所以,要讨论这一命题的价值,首先必须是基于文化主体的判断。没有主体的存在必然是虚无的甚至是荒谬的,因此,在论及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找到文化的主体。我十分赞同成尚荣先生用“以文化人”的方式来解释文化的概念,这也是我在担任校长时写在学校标语上的主题词。学校是这一基本判断中的第一要素。一所学校,历经数载发展,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谈到人,这儿的人就是校长。为什么不谈学校里的其他人,而要谈校长呢?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总是以“文化人”的身份而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创新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