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共同体:教师多层次发展的助推器
2016-05-20王承红
【摘 要】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在专业水平、教育方法、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促进教师潜能的多层次发展,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通过构建多元“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把共同体建设作为教师多层次发展的推进器,力求为教师自主的可选择发展、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终生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关键词】教师多层次发展;研学共同体;教师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49-04
【作者简介】王承红,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南京,210000)副校长。
专业水平、教育方法、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教师如何在同一所学校得到发展?面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个人素质、专业背景迥异的现实,学校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使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促进教师潜能的多层次发展,实现共性和个性和谐发展?这既是有关教师个体成长的问题,也是和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更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于2013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推进高中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建设研究”,把共同体建设作为教师多层次发展的助推器,力求为教师自主的可选择发展、教师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终生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近年来,学校在多元共同体的打造上倾入了很大精力。
一、构建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
构建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确保研究保障有力,实施有序,结果有效,是使研学共同体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研学共同体研究体系应调动校内多种优质资源,形成持续研究的活力圈。为此,学校通过深入调研和资源整合,盘活了多个要素,初步建立了研学共同体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该框架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行政层次,第二层次是学科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基层综合管理层次。这三个层次又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来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的建设。
二、打造研学共同体的实践
(一)打造行政层次研学共同体,以先进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致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学生;培养既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又拥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要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学校必须要拥有一流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行政层次研学共同体的建设立足于本校“创办一流的名校、拥有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工作目标,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通过不同层面的行政群体同伴互助式学习,发挥管理团队引领学校、引领教师、引领家长、引领学生的作用,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校长的思想是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我校的“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由校长、书记和副校长组成。作为决策层,校长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坚持逢会学习,坚持编辑《校级领导研学共同体学习资料》,从制度上保障共同体学习成为学校领导班子提升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的课堂。“每周一位校长微课制”又让各位校领导从务虚到务实,把零碎分散的思路聚焦到教育的最前沿,聚焦到热点问题,对问题进行专题化研讨,把教育领域中最前沿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路径。
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学校通过建设“中层干部研学共同体”,让中层干部的领导力、决策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聪明才智。通过多形式的研讨,让中层干部在决策和解决问题中积累实践经验。
教师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他的科研意识、教育教学水平和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上。“‘党员+研学共同体”是我校党员教师的一个专业发展学校,帮助党员教师开阔眼界、涵养师德、提高师能。“+”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种活动方式。“+”既表明了合作伙伴关系,也体现了引领带动作用。“党员+”不仅能带动群体,党员自身也得到发展。“石城党员讲坛”和“项目党建”是“‘党员+研学共同体”的主建项目。“石城党员讲坛”要求党员教师创建学习平台、创造研究氛围、创新主题活动,用行动见证教科研能力的率先发展。“项目党建”进一步细化组织对党员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即每个党员教师在每一学年订阅一本专业杂志、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参加一次岗位示范、联系一位青年教师(或学生)。
教育是面向未来理想而存在的,教育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石是有创造性的教师。“全体教师研学共同体”依托“石城教师发展论坛”和新媒体平台,通过自我展示和同伴互助方式让教师合作、学习、反思、展示和提升。自主开发活动方式、设定活动内容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持久的创新热情、不竭的创新动力以及多样的创新方法。教师正是在不断的思考、研究、合作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二)打造学科层次研学共同体,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
我们依据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师划分为四个阶梯,即“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热情有活力,但在组织教学、把握教学节奏、知识的传授以及管理学生的能力上存在问题。“骨干教师”熟练掌握教学业务,对个体的发展有追求,但对教育教学的把握还处在操作层面,没有形成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名优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关注到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具备一定的教学品位,但容易墨守成规,以“权威”自诩,限于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专家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能敏锐感触到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并能指导前三类教师,但这部分教师年龄普遍较大,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日益窄化。面对不同阶梯教师的发展需求,我校采取研学共同体和教研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设研学目标和研学方式,让每位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校的学科研学共同体共分成五个层面,即“教研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骨干教师‘1+1研学共同体”“青年教师‘1+1研学共同体”“名优教师‘1+1研学共同体”“专家型教师‘1+1研学共同体”。学科研学共同体是由学习共同体与学校教育研究活动结合产生的,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是教师之间为解决某一个教育问题建立的研究型组织,通过交互式、反馈式的学习,让学习者和助学者能够同时探讨教学前沿问题,并在教育第一线实践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