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个性化: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2016-05-20朱国美

江苏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班化个性化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而小班化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有效路径有:一是制度层面,以区域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与平台建设推动小班化教育;二是学校层面,从环境、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凝练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特色。小班化有助于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特质、潜能和需要,从而实现个性化。

【关键词】小班化;个性化;区域推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7-0029-04

【作者简介】朱国美,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7)校长。

个性化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既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原则,也是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尺度。要想实现个性化,就不能按照统一的办学模式塑造学生的品性,而要创造性地设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通过办学模式的个性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理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甚至可以说,个性化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指向。一方面,要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从而塑造教育对象的完整人格;另一方面,又要针对个体的差异,提供适切的教育。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成为一直困扰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难题。小班化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从表面形式上来看,通过缩减班额,小班化为关注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可能,这是传统的大班教育无法实现的;从实质理念上来说,小班化教育又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支撑、以“幸福每一个”为目标的教育形式,符合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因而,小班化与个性化教育存在紧密关联:一方面,小班化有助于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特质、潜能和需要,从而实现个性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而小班化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总之,个性化教育理念通过小班化教育形式找到了落脚点,小班化教育则以个性化为实质追求。

本文以南京市建邺区的小班化教育实践为例,考察它是如何通过小班化推动个性化教育实施的。建邺区的小班化进程始于2001年,目前小班化实验学校已经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凝练出“理学”“评学”“问学”“展学”等多种特色鲜明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当然,我们的讨论并非在理论层面展开,而是考察一个具体的区域教育实践过程,这一研究方式既有助于避免理论上的空泛讨论而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又有助于避免将讨论局限于具体的课程、教学或评价方式上而难以为区域推进个性化教育提供经验上的借鉴。

一、区域教育制度的设计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整体层面上推进个性化教育,往往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其中,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又是推动政策落实的主要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结合区域内入学人数减少的实际状况,努力重构区域教育新格局。2002年南京市区划调整,原有教育格局受到影响。为了打造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特色的新城区教育名片,建邺区力图以个性化小班教育为抓手,从宏观层面推动小班化教育。

(一)政策扶持

为保障建邺区小班化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区教育局除了全额发放市下拨小班化学校相应的经费外,还在学校经费预算中给予倾斜,同时在教师编制、校舍改善、教室环境建设、装备配置、教学管理、督导评估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与人事编制部门协调,结合小班化教育的实际需要,配齐相应的师资,逐步完成学校专任教师的班师比配置,为小班化教育提供经费和师资保障。区教育局也优先配置小班化实验学校的硬件设备,使小班的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渠道,享受更充足的教学资源。为了全面落实全区教育“高位均衡,内涵发展”的目标,在区教育局的政策指引下,建邺区结合本区小班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思路,成立了“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小班化教学研究领导小组”“小班化教学研究核心组”,提供专业性支持。

(二)建设课题研究平台

建邺区成立了课题指导专家委员会,通过区教研室和教科室的专业引领,指导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开展小班化教育市级、区级个人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深化对小班化教育的理解,从而有效开展研究活动。此外,教科室对全区小班化课题进行归纳、梳理、指导,建立立体的交互式研究平台。对小班化实验学校做好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加强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重要环节的培训与指导,在研究中发挥课题引领作用。另外基于问题开展“科研送校”活动。科研送校的对象有科研基础薄弱学校,有承担重大、重点课题的学校,也有课题需要进一步提炼思路的学校。同时,改变教科研活动的交流方式,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让课题更紧密贴近课堂研究。

(三)建设教师培训平台

转变教育理念是推进个性化办学的重中之重。为此,建邺区聘请了省市知名专家进行小班化教育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指导,使学校领导、教师加深对小班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其次,建邺区也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的作用,带领教师开展研讨与实践,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最后,建邺区教育局还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到杭州、上海等地区小班化实验学校参观、学习与交流,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水平。总之,建邺区主要通过建立研、训、教一体化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理念新、精教学、善科研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建设教学研究平台

做好教学研究,是保证小班化教育持续发展的先导措施。为此,建邺区首先成立了区小班化教育研究核心小组,“学科核心组”由建邺区小班化实验学校骨干教师、教研员组成,其中中学20人,小学18人。其次,加强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研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教案设计的针对性,重点探究“学案设计”“学生个案设计”,在三维目标中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目标分层,实现教案、学案设计的精细化与个性化。校本教研以差异教育为突破口,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分类、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独特优势和本质特征。

二、学校教育模式的凝练

区域层面的制度设计,只有通过学校层面的努力,才能得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因而,学校层面的实践,构成了制度设计与教师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具体来说,建邺区在开展个性化小班教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既有整体优势,又有个别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格局,从而在学校层面形成自身的特色。2001年,我区爱达花园小学和后来划出的凤游寺小学入选南京市第一批小班化实验学校。目前我区有6所中学、5所小学是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其中南师附中怡康街分校、南湖二小、莫愁湖小学为南京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建邺区的小班化实验学校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在十余年的探索中,我区不断反思和深化“小班化”这一理念,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创造了“理学”“评学”“问学”“展学”等多种特色鲜明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一)学校环境的优化

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化学校非常注重学校环境的优化,努力建立个性化的校园环境。一些小班化学校围绕校园环境,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设计和规划。南京市莫愁湖小学地处秦淮河之滨,与莫愁湖公园为邻,始建于1934年,是一所有着80年历史的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利用与莫愁湖临近的优势,建立起花园般的学校。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的特色是京剧。在校园里也建立起很多的京剧展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对京剧文化的爱好。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也充分利用其悠久的办学历史,在校园文化上进行深度探索。就班级文化建设而言,小班化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空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展示自身个性提供了很多机会。

(二)课程的个性化设计

小班化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做了重要探索。以陶行知小学为例,它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整体课程改革的思路。学校的课程必须是整体建构的,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系列化与课程化的活动,立体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课程观是引导的、智慧的、发现的,落实到具体课程实施方式就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在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引导孩子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中探索未知生活,学会共同生活,体验美好生活,并在生活教育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智慧、友爱、幸福”的儿童。我们将以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为起点的课程模式概括为“先学后教,自主成长”。课程模式分为四个部分:(1)主动预习。就教而言,要求教师将知识转变成问题;将问题编写为练习;将习题按照变式分类归纳整理。就学而言,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精讲多练——讲就是总结,总结练习的目的与结论;练就是提炼,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原理。就教而言,讲是引导;就学而言,练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形成能力。(3)归类整理——纵向的同一属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总结;横向的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属性总结。就教而言,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打通年段之间、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就学而言,是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4)互动交流——做得到并能讲得好,才能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通过伙伴学习中的互动交流,人人都能成为“小先生”。

在呼唤新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除了进行必需的国家课程的教授外,还应设立一些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能够真正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必由之路。在建邺区的小班化教育过程中,校本课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各所学校也进行了努力。比如南湖二小搭建了一主两辅的校本课程框架:一主是《欢乐同行》,两辅是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欢乐时光》,以培养学生群性为主的《欢乐的歌》。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开设了各类文化课与技能课,如“艺术欣赏”“急救讲堂”“影视欣赏”“英语剧社”“十字绣坊”等选修课程,其中,书画艺术课程是一个亮点。校本课程是以调动儿童内在天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为目的,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都是对其课堂学习知识在技能和生活实践方面的补充。通过对小班化学校校本课程的研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程都是紧贴学生日常的生活世界,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小班化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此,各实验学校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育路径。南湖二小以“小组合作、适性分层”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侧重点,学生通过课前整理学习、课中整理学习、课后收获整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和整理,关注“这一个”与“那一个”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力的生长,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

陶行知小学采用以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为起点的课程模式,可以概括为“先学后教,自主成长”。课程模式分为四个部分:主动预习,精讲多练,归类整理,互动交流,并且将“伙伴学习”作为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从中年级开始,在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帮助的基础上,再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是“分层推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做法是课前备课组集体编制分层教学案,充分结合学情,设置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注重分层的合理性,教学中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要求进行授课,使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几种典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以儿童“游戏、模仿、好奇、成功、赞扬、创造”的天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系统的一种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关注儿童的生态,守护、激扬儿童的天性,帮助儿童完善自己的成长过程,促进每一个儿童获得最优发展。

随着小班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社会地位也在经历变化。对小班化教育来说,师生关系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是个性化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内容,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为此,各实验学校也非常关注师生关系的建构。在新型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以一种小组互助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自主性逐渐得到增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教师也会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

(四)有效的评价机制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始终是小班化教育不能绕开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它一直就是家长、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管理部门的核心关注点。但是,对小班化教育而言,要想有长效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一旦以成绩为核心进行评价,就会将小班化教育拖回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因此,各小班化学校都注重依据小班化的内在要求,力图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这方面,南湖第一小学爱达花园校区建立了一套评学体系,建构起评学课堂。以语文学科为例,低年段注重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包含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表达等;中年级注重课前评学,依据课标设定预习要求,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总评,促进学生自我约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高年级进行课终评学,依据课标要求,将高年级的目标分解到每节课中,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在课终进行当堂练习,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回去后向家长汇报,加强家校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自我了解、自我矫治与自我完善。

“评学”是一个按不同年段、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三位一体”(课前、课中、课终)螺旋上升的递进训练过程。学生在经过三个年段的学习后,必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酿造醇厚的学习情感,最终达到学习的自我管理。

三、总结与反思

小班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强调生命的全面充分发展,其落脚点在于创设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上。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确定的,同时,建邺区小班化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在实施小班化教育过程中,人们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缩小班级容量、增加活动设置、教学方式中互动环节的增多、对学生一对一指导,其实这不能说明小班化与大班教育的本质差异,这些内涵在大班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推行。缩小班额等只是外在的形式,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外在的条件,从内在的教育过程中推进小班化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建邺区在推进小班化办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个性化”这一理念,从制度设计和学校模式两个方面着力推进,建构起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小班化教育推进模式,各小班化实验学校逐渐形成了“理学”“评学”“问学”“展学”等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育方式。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认为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解读与研讨,多开展研讨会,通过学术争鸣来深入了解其实质要领;另一方面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要督促其不断学习,加大培训力度。只有不断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凝练特色与模式,才能使小班化教育模式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小班化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中职机电数控专业“轮岗制”小班化教学探讨
小班化的“化”
同桌宝贝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