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导学案设计和实施提升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效率

2016-05-19梁珲��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难点学案例题

梁珲 ��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导学案以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堂效率呢?下面笔者就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浅谈几点思考。

一、基础复习前置,提高课堂效率

高考一轮复习是在考纲和课标基础上,按照模块和单元顺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旧课的简单重复。教师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复习课要注意精讲、多练。精讲即讲得必要、讲得明白、讲得精彩;多练则强调用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使课堂充满探究的氛围。为此,笔者设计了基础复习前置的模式,即在导学案中设计“课前准备”版块,在版块中编制“考点梳理”和“自主复习检测”栏目。

前置基础考点知识的复习,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精选例题,以题带点

突破重难点、提升解题能力是高考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呈现典型例题,既可以紧扣和突破重难点,又可以训练解题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笔者在设计本课导学案时,在“考点梳理”版块对应位置穿插设置了一道例题,如下。

(2009高考·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选择这道例题,是基于以下思考:1.紧扣重难点,以题带点。根据考纲和学情确定重难点是提高一轮复习效率的前提。而通过题目的形式带出重难点可以避免出现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单纯的记忆,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2.呈现真题,控制难度。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可能会因直接面对高考而产生对高考的神秘感和惧怕感,在编制导学案例题呈现往年高考真题,能让学生更多地理解、适应高考题,让学生保持对高考的正常心理。在精选往年高考真题时,不宜选择过难的题目,让学生树立面对高考的信心。

三、架构纵横联系,提升学科能力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不是高一、高二讲新课时对每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着重揭示单元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探究单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使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之目前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和今后历史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就是突出能力考查,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比较归纳能力等的考查。要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把历史理论与历史实际相结合,在复习中把握历史的纵横联系。

所谓纵向联系,就是把不同时期发生的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有机贯穿起来,从而找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同一时期发生的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进行整理复习。其目的是截取历史的横截面,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通过联系、比较,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异同点。

纵横联系复习是对相关内容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整理,是教学的深化,是复习的提升。

总而言之,导学案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过程中搭建教与学的重要桥梁,实施导学案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复习目标,精简复习过程;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一轮复习的课堂效率。如何进一步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更大程度发挥导学案提高一轮复习效率的作用将是值得我们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重难点学案例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乡愁导学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