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聋生心理特征打造高效法律课堂

2016-05-19沈耀��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聋生建构案例

沈耀 ��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聋校的法律课却很难上。一方面,聋生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思维能力相对比较低,加上法律知识理论性强,而且抽象,学生很难接受、理解。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如赌博、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现象不在少数,而聋生的模仿能力又整体上强于健听人,如果不对他们加强法律教育,他们更加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众所周知,聋生的心理既有一般学生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运用心理学原理,势必会使法律课堂更为高效。

一、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兴趣和有用两个方面。

1.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教师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法律知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案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尽量选择学生喜爱的案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当然,选择趣味性材料的同时要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把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比较庸俗的打油诗、顺口溜以及人们茶余饭后作为消遣的谈资却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逸闻趣事引为案例,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正面教育,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促进课堂的生活化。

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同时,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皮亚杰把同化和顺应看作建构知识的两种形式。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过程就是同化;当学生遇到已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同化新的知识时,便要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改和重建,这个过程就是顺应。法律规定与学生平时的想法类似,有时又并不一致。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同化和顺应两种思维过程,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建构知识。

三、习得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从来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实践中习得的。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习得分析法律案例的方法,提高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1.在情境活动中习得。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使他们专注于活动,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内心世界。

2.在习题讲解中习得。

习题中的解读与分析法律案例,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感受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能让学生习得分析法律案例、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案例解析中,先要求学生初步判断该行为正确或不正确、合法或不合法;然后让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运用所学知识说说该行为对在哪里或错在哪里、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最后请学生找出书上的法律依据。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慢慢地习得对这种法律案例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

四、播种理念

教育最终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大多数知识在若干年后会被遗忘,技能方法长时间不用也会变得生疏。唯有理念,才是播种在学生脑海里的一粒种子,会生根、发芽,并在他们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法律教育要留给学生的应该就是法治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正确运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既然理念是播种的,其效果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就有明显的显现。理念的抽象性也决定了它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才能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功效。

猜你喜欢

聋生建构案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建构游戏玩不够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