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点亮地理课堂

2016-05-19蔡洪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积极性解决问题

蔡洪鹏 ��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一个友好、愉悦、轻松、互助的课堂气氛中, 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支点。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且肯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使他们有成就感。

例如,讲《美国》一课时,可先出示美国国旗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国旗图案并加以思考,然后进行导入:“旗上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什么?星区以外的13道红白相同的条纹又代表什么?对于美国,大家想知道得更多吗?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这样导入,生动形象,又富有吸引力。

所以,教师在导语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 变“苦学”为“乐学”。

二、巧妙设疑,增强学生的持续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仅有一时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把短暂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呢?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使其在讨论中训练思维能力。关于设疑,我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设疑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大多还不具备丰富的阅历,因此,教师最好结合学生的生活或学习实际设疑,让他们都有话可说。这样做,就能让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情境中,思考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给学生提供“问”和“说”的机会。

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有得说、愿意说。我的观点是: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别人。

例如,我在上习题课时,会留15分钟时间让学生组内讨论,对于不会的题目,他们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然后各小组把没有解决的问题的题号在黑板上写出来,再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讲解。这就让学生有了“问”和“说”的机会,我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所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中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而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用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工具使地理课堂具有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效延伸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为配合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如地理摄影、天文观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地理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得到了延伸。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积极性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