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新课五法

2016-05-19殷久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联漫画历史

殷久祥 ��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从导入新课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优化新课导入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这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用对联导入,达到“课始趣生”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对联导入新课,则犹如投石击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例如,讲到《秦始皇》这一节,要求学生评价秦始皇时,我引用了一副对联:

“身前一把火, 焚书坑儒,一统列国情何壮;

身后一把火,阿房成灰,二世亡秦事可哀。”

接着设问:“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且看新课。”这样导入,犹如磁石吸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又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出自何处?”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稍后我解释道:“这副对联是林则徐从小用来时常鞭策自己的座右铭。当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后,他毅然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责任,舍生忘死,虎门销烟,抗击敌寇。”由此,不但顺利引导到鸦片战争的学习中,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的少年壮志和民族大义。

二、用谜语导入,达到“课始悬生”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进入成熟状态,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运用历史谜语较适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将其用于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例如,讲《伐无道,诛暴秦》时,我先板书两个谜面,“捷报”和“江苏原野”,让学生猜出两个历史人物。学生对猜谜语活动兴趣很浓,很快有学生回答出谜底分别是“陈胜”和“吴广”。我肯定学生回答正确后又问:“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有什么重要的事迹吗?”学生回答:“他们发动了秦末农民战争。”我接着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的学习。

三、用影视情节导入,达到“课始形生”

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里有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某些历史时代风貌,再现历史情景,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立体形象,而艺术性、形象性和动态性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这些情节导入新课,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中,我给出三组镜头,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君臣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镜头一:电视剧《汉武大帝》。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坐而论道。

镜头二:电视剧《水浒》。在朝堂上,皇帝(坐)与大臣(站)议事。

镜头三:电视剧《锦衣卫》。在朝堂上,大臣跪请奏事。

学生给出结论:君臣皆坐—君坐臣站—君坐臣跪。

接下来我提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皇帝始终保持着坐的姿势,那么为什么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呢?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探寻答案。”

又如,在讲授《康熙帝》一课时,我先播放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设计智擒鳌拜”的精彩片段,接着向学生提问:“鳌拜为什么如此猖狂?‘智擒鳌拜表现了康熙帝一种怎样的精神?年轻的康熙帝还有哪些惊天动地的大手笔?产生了哪些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四、用音乐导入,达到“课始境生”

在一节课的起始,有目的、有选择地播放一段音乐或歌曲,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前,我先播放著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雄浑激昂的歌声迅速将学生的思绪从喧闹的课间拉回,给予学生强烈的耳膜冲击。随着歌曲的播放,学生的情绪被激发,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这首歌。见此情景,在歌曲播完之后,我立即让学生谈听后感和唱后感。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又适时补充:“是啊!这首扣人心弦的旋律,曾经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号角。正是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通过《团结就是力量》的播放,学生不仅在歌声中重温历史,初步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又如,讲述《拿破仑》一课时,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学生的注意力被激昂的乐曲吸引住了,强烈的视听刺激将他们迅速带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状态。接着我提问:“这位英雄建立了怎样的历史功勋?又是怎样兵败战场落得可悲下场的?”顺利转入新课的学习。

五、用漫画导入,达到“课始意生”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图画。在历史教材的插图中,漫画是最具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寓意深刻,让人过目难忘。以漫画导入,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同时,了解隐含的深刻含义。

例如,讲述《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时,先展示沈伯尘创作的较为恐怖的漫画《山东青岛》。受醒目而新奇的材料刺激,学生们或惊叹或议论纷纷。接着设问:“画面上有太阳标记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学生齐声回答:“日本。”再问:“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企图将它们往下吞,是指什么?”学生积极回顾所学知识: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战后又在巴黎和会上企图把既得利益合法化;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不胜枚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把握它、运用它。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不可哗众取宠或随心所欲。

猜你喜欢

对联漫画历史
新历史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