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教学难点与策略研究
2016-05-19郭梅宁
郭梅宁
【摘要】 小学数学分数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本文对目前小学分数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学习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分数教学 难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71-01
0
分数既是小学数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分数不仅对数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分数内容贯穿小学三、五、六年级,从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到五年级的分数意义、基本性质到六年级的分数种类及运算等等。如何对于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则考验一线教师的智慧和随机应变能力。
一、小学分数教学的难点
教学是一个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而学生的资质和老
师的素质,是小学数学难点的两方面。
1.学生自我认知的局限
在小学三年级即开始分数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尚不成熟,心理准备尚未充分,而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分类较多如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引入法片面的强调了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分数。进而分数是分东西时产生的这个局限性的概念在学生的脑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导致小学生无法把分数的部分与整体、两个数的商,这两种意义整合到一起,对小学生的理解分数概念造成了困扰。
2.教师自身素质局限
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些教师在教学岗位上从事几十年,教学方法形成了固定模式。而新课程改革的对教学方法和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使得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受的教育还是以传统教育为主。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中小学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尤其是广大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小学依然还是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这也使小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足,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得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
二、小学分数教学的策略
虽然小学数学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如何针对难点进行合适的教学,既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又体现出教师能力素质的问题。所以,对于学生认知的局限和老师自身能力素质,应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保障分数教学能愉快、高效的进行。
1.创设情境认识分数、打开学生兴趣之门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情境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数学情境既要关注“社会化”,又要立足“儿童化”;既要关注“生活化”,又要突出“数学味”;既要倡导内容“综合性”,又要兼顾形式“多样性”。
笔者认为,可以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上面的“主题图”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并不常见。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转换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的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这就是“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来进行演示。通过演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概念有更直接的感受。如分数学习中一道经典的例题:一根绳子,平均截断成n份,然后一份就是总数的n分之一,m份就是总数n分之m。同时,可以让学生资金准备一些易于分割的物品如蛋糕等,进行自主学习。
2.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学生如何学习得好,关键在于老师对课程的把握。而老师如何忠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则显示出老师的教学魅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面做好。一是要加强学习。现在是网络普及时代,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大量优秀的教学视频。老师应通过互联网不断学习和借鉴良好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的实际创造出一个趣味、通俗易懂的新方法。二是别具一格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顺序重新进行调整,则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现行教材在关于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往往是先学习通分后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这种做法,看上去似乎相当高效,殊不知,在追求快速、高效的同时,很可能将“发展学生思维”的其他通道给堵上了。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华东师范大学的袁震东教授所介绍的来源于美国的数学教育:先学分数的大小比较,再学通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教师可以不先教通分,而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这两组分数的大小,因为他们的分子相同,因此,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越大的分数数值反而越小,除了从通分和分数的意义入手比较分数的大小之外,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同分子比较法”、“搭桥法”、“比较倒数法”等方法来比较各种分数的大小。教给学生各种方法,供其自由选择、以便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