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05-19邓建东
邓建东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前阶段教学改革活动中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却并没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身原有的教学成效。为此,笔者在文中针对于初中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合作学习活动存在的学习问题,及具体解决策略进行具体阐述,以期可以为促进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21-01
0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一人讲”“满堂灌”为主要形式,此种教学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抑制了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颁布与落实,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及时地进行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为此,笔者在文中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过于形式化
笔者在经过深入的观察,初中数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实际发展现状后发现,教学课堂的桌位摆放形式是长方形或是t字型为主,学习小组的学生围绕着座位进行深入的学习。从单一的座位形式来看,好似进行了教学形式的改变,但是教师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依然被动地进行学习,甚至班级中的部分学生还会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而是流于形式。
(二)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涨
在进行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互相进行督促,互帮互学。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不断努力,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但是,部分学习小组中的学习成员,学习依赖性比较强。例如,在进行收集学习材料,或者整理归纳学习信息时,只是依靠学习小组中某个学习成员去进行落实。这样一来,学习小组中的成员无法得到全部的进步,进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学习质量。
二、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
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引入,以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最后,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数学的解题思维及解题技巧的教学,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分析的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教师由生活事例引入,进行师生合作。先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建立分工合作,要求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都一块各司其职,并指出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再运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的位置,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如: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建立点与坐标的关系。 结合动画和游戏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掌握重点和难点。
(二)不断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
为了可以更加高效地贴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新要求,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提高自身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只有教师自身及时地提高对其的重视意识,才可以更为高效的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菱形和一个正方形。对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组长主要负责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习小组中的学习成员进行回忆菱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过程及其得出的结论,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的相互关系,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辨证关系。因为前面对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有针对性,能概括地从“边、角、对角线”等几个方面回答,较有条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语言表述不到位,需老师同学适时点拨、补充、鼓励。
(三)全面进行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构建班级中的学习小组时,需要深入地对合作学习小组内在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创新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学习小组内部的人数,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如果学习小组的人数过多,学生就无法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才能;如果学习数量过少,就很难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用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对Rt△判别条件的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小组内的学习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全面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得到自我的学习收获,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同时帮助教师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从根本上提高了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动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郭毅. 基于初中数学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99-100.
[2]赵秋芳.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 学周刊,2015,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