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19董建华李秀舫

河北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染病黑芝麻间苗

董建华李秀舫

黑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董建华李秀舫

黑芝麻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及黑色素,这些珍贵的营养素不但能促进毛囊黑色素的合成量,促进养发乌发,同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等更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润肤、护肤的功效。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保健功效。

黑芝麻的经济价值也很高,籽实用途颇多,副产品可做饲料、肥料,也可进一步加工成多种产品,且芝麻是小麦等秋播作物的好前作,利于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亩产120公斤,每公斤16元,每亩收入1920元,是效益较高的裸地作物。

一、选用良种,适期播种

冀9014黑芝麻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杂交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生育期85—92天,适宜晚春播和夏播种植,春播5月20日左右,夏播不晚于6月20日。亩播种量0.4—0.5千克,播深3—4厘米。

二、科学施肥,要施足基肥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配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有机肥不足时增施尿素5公斤。施用前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匀堆沤15天以上,在浅耕灭茬时翻施于土壤中。开花结蒴期是芝麻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吸收养分占总量的70%左右,必须增施花肥满足需求。实践证明:追施花肥可增产30%以上。追肥方式是土壤施氮肥和根外喷磷、钾和硼肥。于初花期,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公斤或尿素7.5—10公斤,同时,用0.4%的磷酸二氢钾与0.2%的硼砂混合溶液进行叶面喷施,5天左右1次,连喷2次。

三、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据调查,芝麻连作1年,大田发病率达50%以上,连作2年高达80%。因此,芝麻最好与玉米、甘薯、大豆、高粱、棉花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

四、改革种植形式,防止渍涝

芝麻受渍涝后极易被病害浸染,而且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特别是后期易被风刮倒。因此,应改平作为深沟窄厢,使田间既能排明水,又能滤暗渍,芝麻就能正常生长。一般厢宽1.5—2米,厢沟宽30厘米左右,沟深应深于耕层。

五、双层播种,适期早播

实行“抢晴双层播种”,即在土地耕翻后,立即夹播1层种子,耙1次后,再播1层种,最后进行横耙、直耙、对角交叉耥耙,把土耙碎耙平。这样播种的好处是:天干地旱时,底层种子可吸收水分按时出土;雨天墒情足时,上层浅层种子可完全出苗。能做到旱涝双保险,确保一播全苗,一次齐苗。

六、合理密植,及时间定苗

亩产100公斤以上,芝麻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留苗1.0万—1.2万株,行距40厘米,株距13—14厘米,春播宜稀,夏播弱地宜密。芝麻出苗后要及时间苗,要求在第1对真叶时就要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过密苗,以叶不搭叶为度;到3—4片真叶时要进行第2次间苗,以促进芝麻幼苗的均衡健壮生长,防止“苗荒苗”。间苗时,发现缺苗时,要及时带土移苗补栽上。当芝麻长至12—15厘米时,要立即进行最后1次间苗并定苗。

七、及时除草

在播种后3天以内,每亩用48%拉索乳油20—250毫升或72%都尔乳油100毫升,加水稀释后均匀喷布于土表。若土壤旱情较重,应先灌水调墒,再播种、喷药。土质黏重或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田块,应增加20%的用药量。另外,也可在出苗后选用茎叶处理剂直接喷杀杂草,在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处于3—4叶期时,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30毫升加水40—50公斤稀释后,选择雨后初晴或早、晚有露水时喷洒。土壤干旱时要加大稀释用水量。茎叶处理剂在阴雨较多的季节要用药2次。

八、适时打顶

芝麻主茎生长点由于存在顶端生长优势,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茎部上端后期形成的花、蒴果得不到养分而发育不良,形成无效果实。打顶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蒴果生长充实,减少花器脱落,从而增加实粒和粒重,提高产量。一般在盛果期后,当主茎顶端叶节簇生,近乎停止生长时,选晴天上午摘除顶芽3厘米。

九、防治病虫

芝麻主要病害有茎点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盲蝽象等。这些病虫害发生后,会引起芝麻生长不良或死亡,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特别是要及时选用对路药物将病虫害控制在始发期。

1、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是一种针对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发病的真菌型病害,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位发病现象各不相同。严重时会导致芝麻减产。危害的真菌菜豆壳球孢,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田间整理或者药剂喷洒来防治。

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

苗期染病:幼苗根部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茎上密生黑色小点。开花结果期染病:从根部开始发病,后向茎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根部染病:主根、支根变褐,剥开皮层可见布满黑色小菌核,致根部枯死。茎部染病:多发生在中下部,初呈黄褐色水浸状,后扩展很快绕茎一周,中心有银灰色光泽,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表皮下及髓部产生大量小菌核,茎秆中空易折断。病部以上茎秆枯死,蒴果呈黑褐色干枯,病种子上生有小黑点状菌核。

药剂方法

(1)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拌种,对控制苗期茎点枯病有效。

(2)成株在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喷茎、荚,防效可达90%以上。此外喷洒1∶1∶150倍式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也有效。

2、芝麻枯萎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出现猝倒或枯死。成株期发病较多,发病后根系和茎秆半边枯死或仅侧枝枯死,病部现红褐色干枯条斑,发病的一侧叶片变黄、萎蔫后枯死,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湿度大时出现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1)进行3—5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用96%硫酸铜酿成0.5%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3)注意防治地下害虫。(4)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减轻发病。(5)国外报道用百菌清进行土壤处理防效较好。

3、芝麻螟蛾,在初花期至收获前均有发生,但在盛荚期较多,为害重。可掌握幼虫盛发期,亩用3%凯欧2—3包,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公斤左右。

芝麻天蛾,在中后期发生较多,可抓住幼虫盛发期,亩用3%凯欧2—3包,每亩喷药液50公斤。

十、适时收获

一般以大部分叶片发黄,部分叶片脱落,茎顶4—6厘米呈青黄色,最下部4—6厘米蒴果已经开裂时为适宜的收获期。收获过早不高产,收获过迟损失大。

(作者单位:卢龙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染病黑芝麻间苗
偶感
间苗与掐花
《黑芝麻香》创作感言
黑芝麻香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