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分析
2016-05-19王强
王强
[摘 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乐观,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农村教师的待遇偏低、社会家庭相关部门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新时代学生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等等都是诱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素。
[关键词]待遇;要求;家庭教育;教育制度 公平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而且达到中等以上的程度,感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教师教师到60%以上,经常受到职业倦怠困扰的教师占22.6%.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情况如何?应该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工作热情不高,甚至厌备课、厌上课、厌学生。出现以上心理状况的原因何在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工资待遇过低
俗话说:衣食是人的生存之本,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连靠天吃饭的“劳苦大众”都富了很多,不仅劳动轻松了,生活也舒适了。国家不仅不收农业税,还发直补钱,孩子免去了学杂费,就等着怡享天年。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奉献的职业,讲什么价钱,得耐住贫穷,面对这个物质及其丰富的世界,连吃饭穿衣都需要每天掂量又怎能安心奉献呢?想要远离职业倦怠,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教师要求过高
教师既然是教育别人的人就应该全心全意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如果教不好,或稍有偏差,那就是老师的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持有这个观点的人还不少,似乎教师是无所不能的。人们往往把教育的失败归为教师的无能,在人们眼里,说话做事像教师,不许有一点“出格”的地方。一旦你说“错”了话,做“错”了事,马上就有人在背后说:“还是老师呢?”言外之意是:老师哪能这样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做犯法的事,老师凭什么受许多的限制,不把老师当“人”看。老师不是“神仙”,也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也要过正常普通人的生活。
三、学生难管
也许世界发展太快,也许社会变化太大,老师们感觉自己离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感觉学生太难管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恋问题让人挠头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存在早恋现象,加上都是独生子女,思想难以沟通,老师很难做工作,有的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
(二)学习不感兴趣
很多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追求时尚,越有趣、越是他们的最爱,即使身在乡村,手拿MP4、手机的学生也不稀奇。
(三)品行较差
有些学生拿脏话当家常便饭,不管男生女生出口成脏,似乎这才是真正的“时尚”,还有些学生根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谈起课堂行为,更让老师显得束手无策,很少能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人不多,其余的人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弄弄那个,手脚没有闲着的时候,极其爱动。
四、家长不管
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闻不问,对待孩子不够关心,在家时任由孩子东游西逛,加之孩子本身的自约能力差,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对待学习得过且过。有些学生家长农忙时照顾不上孩子,农闲时同样不管孩子,相反还影响孩子学习,在家打麻将、聚众赌博,不能保证孩子正常学习和睡眠,更有甚者,使一些孩子染上了一些恶习。
在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把老师当成保姆,把孩子往学校一送,扔下一句:“老师,孩子全靠你了。”看起来这样的家长挺信任老师的,其实不说这话老师一样尽职尽责,但如果全班学生的家长都这么做,恐怕老师也没有办法,因为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儿,它也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影响。老师毕竟没有哪吒的三头六臂,也没有孙悟空的分身术,老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当开家长会时到会的家长也不多,有些学生在校情况家长根本就不了解,教育情况很难开展。
五、教育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应该说提高了国民受教育机会,对提高国民素质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着不良因素,在有些家长眼里,小学念啥样都能上初中,所以造成学习意识淡薄,使一些孩子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也较差,给中学教育也带来了很大压力。教育法中也明确指出不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些家长却以此为借口,对待老师的说服教育置之不理,更别说体罚了,给学校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美国,对未完成学业的学生,惩罚是写进学生守则的,所以本人认为国家应该有针对性的准许体罚学生,据有关资料介绍,某私立学校有允许老师体罚学生的校规,而且社会认可,家长认可,学生也认可。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国家减免了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书费、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念啥样都行,而且将来考大学也不包分配,能认几个字就行了,不如早早挣点钱实在,这也为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增加了难度。
班额过大,人数过多也是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难点。这样的班级,一节课的知识老师对同一班级所有的学生很难都照顾到,再加上现在的课本几年一变,又难抓规律,同时过分强调开放性,给教师一种“无法可依” 之感。课堂教学显得有些盲目,无从下手。农村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状况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匮乏,必然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同时繁重的课业量,教案、批改样样不少,要想上一节好课真的很难。
对教师评价的单一,素质教育的实施依旧无法改变社会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成绩面前学生一一排队,实质上就是教师座次的排序,考学生实质就是考教师。因此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家长感到疲惫尤为强烈,对教师评价的单一,是诱发其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六、媒体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的报道中,说的都是老师对学生怎么怎么不好,教师的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都有老师来承担。
除了以上方面对,还有许多因素的影响,来自社会的关注,家庭的负担,教育部门的考核、下岗的危言耸听,都给教师以巨大的压力,很难有成就感,让教师心力交瘁。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对老年闰土有这样一段描写:“多子、饥荒、苛税、病、匪官、绅,都苦的闰土像一个木偶人。”其实,现实中的农村中小教师何尝不是各种压力下的木偶人呢?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教师,为了远离职业倦怠,我想大声呼吁,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请政府部门别只顾自己的形象工程,而忘了百年大计,请全社会都来理解教师,多一点支持和体谅,请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多一点宽松、和谐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