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

2016-05-19王志青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夹角

王志青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没有一位教师愿意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未来的文盲,但如果不注意学生怎么学习,就存在如上风险。我国古代有句话“学生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一样。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给学生綜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逆向想一想,让学生先通过学生阅读,操作,讲述等形式,在学生头脑中自主获取信息,引起刺激,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提问,主动学习,会有怎么样的效果呢?通过数学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数学教学培养自主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长大以后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学才能进一补吸取知识,才能持续发展。而阅读又是自学的前提,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可获取知识,但它们都是一些不会说话的老师,所以学会阅读很重要。

(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材的充分发挥

我们以往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耐心诱导,深入浅出,讲完之后让学生翻开书本做练习题,仅把教材当做习题集,不能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又一些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也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要求“初中数学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让学生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又目的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少,时间充裕,在课内安排十分钟阅读完全可以的,在阅读前设计好阅读提纲:(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2) a5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 。(3 ) 9 4 有几种读法?( 4 ) -2 2和(-2)2 相等吗?-2 3和(-2)3 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发现有什么规律?者四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清楚了。当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可以先阅读,再提问。从而知道学生如何阅读。

(二)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内阅读与课前预习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课内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

因为数学本身的严谨性所致的,要求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该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在讲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判断方法时,教师都应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定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个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夹角,对应边”同时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直观表达。

2.数学阅读过程应指导学生读和写相结合

“写”就是把学习的内容记下来,包括记听课笔记,写作业和练习,做复习笔记等。要想完美做这一点就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学会方法,让学生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这样做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学生得到一点数学知识或解决了某一具体问题。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证明,知识是在一定的方法上形成的,教师要改变观念,从仅仅传授知识的桎中解脱出来,要多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多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不但可以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等方面受到基础的教育,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学会观察,让学生自主地看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是=时,必须提醒点拨学生体会观察的方法,重视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观察目的和要求进行精心设计,在组织学生观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思考中再观察。在观察结果的汇报和表达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不仅限于说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要正确体会观察方法。

(三)学会交流,让学生自主的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常常借助语言,实现感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以提高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动口表达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可以将其思维过程外显,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口,尤其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以营造学生自我探索的气氛和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全班内发表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方法,也可以说要求,说结论,说思维,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做学生既主动参与了,又满足了学生受别人影响和影响别人的愿望,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让数学课上的阅读理解和自主运用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自信的获取知识。学会了方法,培养了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綜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夹角
一种雪地轮胎花纹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夹角问题
把脉向量中两类夹角背景下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向量夹角的风波
QRS-T夹角及其临床应用
向量夹角的风波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