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海外大银幕发行初探
——基于英国院线市场的分析

2016-05-19

电影新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

汪 睿



中国电影海外大银幕发行初探
——基于英国院线市场的分析

汪 睿

【摘 要】近些年,尽管中国电影的国内市场票房高涨势不可挡,但海外市场依旧低迷,特别是在西方主流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的发行处境较为窘迫并无明显起色。本文将以英国主流院线市场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中国电影近年在英院线发行的情况进行梳理,剖析中国电影在英的发行现状与困境,通过对发行商的影片收购过程和发行要素的讨论,说明中国电影在英传播的外部发行环境及如何在英国主流市场发行的问题。

【关键词】海外发行 中国电影 英国市场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爆,整个国内院线票房收入从100亿到400亿,中国电影仅用了五年,连续保持平均年增幅在30%以上,而与欣欣向荣的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持续低迷的海外市场。如今中国电影年产量达近700部,国内院线的实际上线数量在200至300部左右,而每年的海外出口电影数量均仅在几十部徘徊,占年产电影总数的平均比例不到10%,海外市场收入在近五年甚至出现缩水一半以上,虽近三年有所提高,但简言之,海外票房与国内票房表现存在巨大差异。2010年海外票房占中国总票房的34.58%,而2015年,则是6.28%,与2014年的6.31%相比,还下降一些①。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都将北美市场作为中国海外市场的重要领域以及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重要参照,对其他区域的关注较为有限。而英国电影市场作为西方电影市场的代表,拥有着悠久且成熟的产业发展历史,英国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面临巨大危机,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提出“创意产业”振兴英国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影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的主导产业,每年对英国经济贡献巨大。英国电影对全球电影市场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力,孕育了全球电影业炙手可热的众多IP,长期以来它不仅为好莱坞电影提供不竭动力,更与欧洲市场有着不解渊源。对英国电影市场的考察必将为我国电影在全球市场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一、身处英国电影发行机制中的中国电影

众所周知,英国电影产业受美国电影影响已久,这种影响最早也源于英国对美国电影工业发展模式借鉴和复制,具体到英国的发行也如此。早在1915年英国就成立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电影租赁人协会(the Kinematograph Renters'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简称KRS),也是如今的电影发行人联合会(Film Distributors' Association,简称FDA)的前身。当英国人看到美国电影人将发行放映纳入大制片厂版图随之不少影片获利丰厚取得成功时,英国议会也在1927年批准出台国家级别的电影业发展规划法案(Cinematograph Films Act 1927),积极鼓励业内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的垂直整合。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好莱坞大制片厂及其控制的独立公司在英国发行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确保自己的影片最大限度被英国观众所接触,它们联合英国主要商业院线放映商实现其多国发行网络的布局。时至今日,在英国发行市场上好莱坞主要制片公司如索尼、华纳兄弟、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发行影片所占份额仍然占每年电影总票房80%左右②。而这些好莱坞大制片厂所掌控的一些独立电影公司,如米拉麦克斯Miramax(曾被迪士尼掌控17年之久),新线影业New Line(被时代华纳收购)的影片发行放映业完全依赖大制片厂强大的商业背景在海外发行。

除了好莱坞大制片厂,独立电影发行商也是英国发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立发行商是独立于好莱坞制片厂之外的自由发行人或公司,如Studio Canal,eOne Films,Entertainment等,其中有不少是英国本土发展起来的独立发行公司,他们努力耕耘着涉及全球的发行业务关系网络,与世界许多其他地区的包括跨越整个电影产业不同领域的电影机构或公司建立工作关系,以方便他们从更多的渠道获取潜在的优质片源。根据BFI英国电影协会的定义,所有的非英语类加字幕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被认为是属于“专业电影(SPECIALISED FILMS)”的范畴③,这种“专业电影”会运用一些新颖的叙事结构,难以界定的类型,独特的美学形式,关注的主题也是较为特殊。本文中作者所探讨的“中国电影”④,不论是从语言还是表现内容上,在置之英国市场讨论时都被划分为“专业电影”。而独立发行商正是这种在英国本土发行非英语类“专业影片”及独立电影的发行主体。它们所要考虑的是显然这些电影并不面向所有年龄段和背景的英国本土大众,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让一部电影通过任一渠道甚至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渠道接近所需要到达的观众。

在2010年到2015年共有20位发行商参与发行了38部中国电影,其中独立发行商发行的影片占四分之三。在2015年有至少四家新的发行公司参与发行了中国电影,特别是Asia Releasing这家新公司仅此第一年发行中国电影就达四部,影片涉及内地和港台本年度内的热门影片。其他较为有影响力的几家独立发行商都发行过中国影片,时间再往前推,曾经在英国名噪一时的Tartan发行公司发行了包括香港电影《辣手神探》在内一批标名“Asia Extreme”系列亚洲电影,Optimum发行公司则发行过王家卫的《蓝莓之夜》。Metrodome公司是近五年在英国市场最活跃的中国电影发行商,他们发行了包括《一代宗师》《武侠》《八星抱喜》《精武风云:陈真》在内的共8部中国电影,占五年内中国电影在英国发行市场发行数的四分之一。这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新兴发行公司,他们的发行业务主要为电影电视内容制作者提供在院线、家庭娱乐、主要付费电视点播等全方位发行平台上的发行服务⑤。Metrodome发行的中国电影类型多样,并且Metrodome正在有意识地开辟其中国业务合作对象,他们希望能继续在英国发展中国电影发行业务。在此需要被真正了解的是中国电影究竟是如何在英国市场被这些独立发行商操作发行的。

图表1. 2010至2015英国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发行商

二、中国电影在英国发行中的瓶颈

随着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如何改变中国电影现有的海外传播劣势开拓输出局面,成为业内及国家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中国电影呈现出两种显著的国际传播途径:一是以电影为主体介质的文化交流与推广活动,大多以参与国际电影节,在国外举办放映活动为主。二是作为工业产品意义上的电影出口,在全球市场上参与院线竞争,进行版权交易,增加海外发行交易额。从2004年《英雄》在北美上映连续两周占领美国票房排行第一开始,当代国产电影开始关注如何敲开西方主流电影市场大门,同时它也给予了国内电影人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电影具备在全球市场运作的潜质与可能。在这两种途径之外,中外合拍片也在中国电影接轨世界工业标准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合拍片”政策发展十余年来,中国电影已有与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合作近四百余部作品,每年中国电影出口成功的一半以上是合拍片,特别是那些与西方大制片厂影业公司合作的电影作品,它们通常都能在发行市场获得优待,增加中国电影进入主流院线视野的曝光率。

中国电影若想在英国商业院线得到发行,通常都会经手英国发行商。这些发行商的优势是面对目标市场能够做到市场推广、公关、分销等多种本土化能力。反观中国现在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外发行公司,则势单力薄,难以完全独立完成对海外市场的“攻城略地”。只有华狮影业(CHINA LION)一家是在北美专门从事华语片发行的中国公司,从2015年下半年才开始照顾到英国市场进行影片发行。目前并没有一家中国公司是真正面向英国商业院线市场从事发行中国影片的。所以在英国市场,本土的独立发行商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电影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他们的青睐。

中国电影在英国市场的主要发行交易有制片预售(Pre-sale)和消极完全收购(Negative Pickups)两种。所谓预售就是制片方在拍摄制作完成影片之前就将影片发行权授权给不同区域的媒体业者,争取到更多的发行预付款,制片人也可以通过电影预售的表现情况来检验影片是否可以满足到不同电影市场的需求,从而灵活地对影片融资及项目开发商做出调整。由于文化壁垒、融资政策等障碍,在利润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交易方式较少发生在中国电影上。而影片版权收购则意味着中国电影会通过各种渠道被推荐给国外的发行商,独立发行商也会主动挑选“合适”的中国影片,在影片彻底制作完成后采取一次性买断权益的方式并最终决定是否发行它们。虽然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发行行为,但这些小型发行公司不会卷入任何与影片制片相关的费用中,规避了资金风险,他们仅仅承担购买版权的费用、复制发行拷贝的费用及宣传营销等基本发行成本。这个过程中,那些国际销售代理(sales agents)即出售电影版权的专业人士至关重要,他们在地区间和国际上都与各种各样的发行渠道建立联系,常常会因为在某一市场成功销售某一影片或善于销售某种特定影片类型而知名。

在这两种业务结构中,独立发行商公司的影片采购总监(Head of acquisition)一职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以Metrodome公司为例,Ella Field作为Metrodome公司的院线收购及电视新媒体负责人(acquisitions, TV and New Media manager)会负责实际搜寻电影,决定选择怎样的中国电影发行并决定将其在发行到哪些平台上。她接受笔者的采访时提到他们是通过在线网络上的行业信息了解到最新的中国电影,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导演拥有大量的媒体报道,之后便会去主动与曾在伦敦等地试映过该片的代理商联系。Metrodome对《一代宗师》的发行便是通过这种方式。而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单纯通过代理商的推介了解中国影片。其他发行商了解中国电影途径还包括参加电影节出席各种电影交易市场,阅读影评信息,与各种代理中介保持联系,甚至关注到影迷论坛活动。最终在影片的具体选取和做出收购决议时,发行商个人的知识结构、业界认同和名利期待都会裹挟其中,“对电影的了解知识成为影响影片收购的角力场,特别是粉丝效应知识,电影评论知识及行业发展知识在互相角逐孰轻孰重。”⑥

发行人是作为一种文化中间人,在他们操作电影流通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会显现,发行商的每一个经济行为也都裹挟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中,他们会考虑到经常发行某一国家或类型的电影对自身在业界社交关系网络及公司形象的影响。不仅仅是商业回报在驱使,他们所发行电影的潜在社会生活影响与意义也在塑造着他们选择。总体来说,中国电影在英国的发行主体是英国本土独立发行商,他们由于资金基础薄弱,难以获取跨越全媒体的放映资源与渠道,这也就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影在英国市场上会遭遇发行瓶颈,发行商在发行影片时也会更为谨慎。

在英国市场中,非英语“专业电影”所占的份额非常小。2013年非英语电影在英国发行的电影中占40%,但其票房收入仅仅占总票房的2%⑦。若要从中计算中国电影取得的票房收入,似乎是少到不足以计。通常拥有好莱坞大制片厂背景的合拍片会有全国性的充分发行(Saturation)以及较好的影院排片,2010年至2015年间9部合拍片都获得全英100家以上的电影院放映量。而中国制片的影片通常仅在重点城市(Key Cities)的少数影院进行发行放映,除上述9部合拍片外的每部中国电影的首周上映平均放映电影院数仅为8家。首周票房总数排名前三的非合拍片分别是《港囧》《一代宗师》和《武侠》。这种排片发行量极大限制了中国电影的海外发展。Ella Field在关于中国电影的英国发行市场时坦言如今的中国产品与十年前相比更难卖给英国观众,它们越来越没有被发行商购买的价值,院线市场发展一再受限。

三、类型化发展是在英发行的主流

近期国内市场不断被刷新的票房纪录背后,类型化制片功不可没,这种好莱坞和欧洲大多数电影业界早就熟稔的制片模式近些年才逐渐被国内市场证明其强大魔力,让中国电影人再一次正视“类型”。在发行领域,“类型”并没有被晦涩严苛地界定,这种电影类型词汇通常会出现在电影预告片或海报等流通文本中,在电影消费完成中担任多重角色,为制片人、发行商、导演、市场部门及观众所共同接受,即便如神秘(Mystery)、家庭(Family)等少见的类型标签,它们都对建构一种可识别的影片话题性起作用,成为英国电影协会BFI的研究部门以及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通用于了解不同类型电影受欢迎程度的基础。

从这种发行标签的意义上去探讨“类型”会发现,中国电影的出口类型较为有限。2010年至2015年期间英国市场被发行最多的电影类型是动作电影⑧。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动作电影是最容易实现预先购买的一种电影类型,合拍片也常常出现在该类型中。在2001年至2014年英国发行票房排行前十位的非英语电影中,有三部都是武侠动作类中文影片,即分别由索尼、迪士尼及百代发行的《卧虎藏龙》《英雄》和《十面埋伏》⑨。不仅显示了该类型电影在英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显示了国际电影巨头在英国市场强大发行能力。从票房数据来看,动作类合拍片的票房相对于其他的七部动作电影总票房则翻了几番。细探一下,中国制片的七部动作类电影均是古装武侠风格,而合拍动作片既包括了搭载科幻元素的《环形使者》,又有美国漫改IP主导的《钢铁侠3》,《铁拳》更是一部由黑人说唱歌手导演的融杂着暴力情色极具东方猎奇色彩的电影。中国本土武侠动作电影(“martial arts”action films)现在欧美市场显现出疲态,在英国市场的前景并不理想。Ella Field指出中国电影的内容难以在英国市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的家庭娱乐市场的萎缩,尽管中国动作电影是极具商业性的并有很强的利润效应,但是这个受众群在缩小,如今动作电影并不像以前在DVD市场上受欢迎,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发行商的收购价值,而他们近期十分感兴趣在代理中介那得到的中国军事题材动作电影《战狼》。这类动作电影仍有一定市场,但如何延续扩大则需要电影承载更多的特别价值,比如导演或是明星的加盟,叙事语言、故事架构上新的发展等,这在《一代宗师》《刺客聂隐娘》《战狼》等电影上都有所体现。

图表2. 2010至2015在英国市场的动作类中国影片

除了动作电影,带有浪漫和喜剧型类型标签的电影在英国市场发行较多。除了2014年BFI发行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三部喜剧电影《大兵小将》《3D肉蒲团》《八星抱喜》都是香港制片背景。而近几年在国内取得了惊人的票房的内地喜剧电影如《泰囧》《北京爱上西雅图》却鲜有在英国上映。“这种故事如果想要接近英国观众,最好不要特别根植于中国现实传统和文化”⑩。国内外观众对浪漫喜剧有着不同的接受度,都更倾向于接地气的本土电影。此种类型在海外传播时由于本土故事伦理表达、人物国民性甚至是语言台词的文化差异,都会增加中间的“文化折扣”。2015年,情况却有所改变,华狮影业与Asia Releasing在英国市场发行了《港囧》《夏洛特烦恼》《我的少女时代》《西游降魔片》等,票房成绩较之以前有所提高。华狮电影还表示他们目前在北美发行的现代都市爱情片在其所发行的中国电影中也是领先的,对于这种投向当下的现实题材,观众市场可能更多是面向海外华人。此外除了2008年昙花一现的周星驰作品《长江七号》,科幻标签是从近两年起才伴随着有中方参与制片的好莱坞电影而出现在中国电影在英发行市场的。诸如《环形使者》《超级骇客》这类科幻电影,中国元素常常仅仅嫁接于背景演员上使用中国演员或出现中国实景拍摄的场景,其故事内核几乎不涉及中国。中国元素目前并不作为此类科幻电影欧洲主流市场的卖点。

在制片方众多包装电影手段中,初期就为电影搭载上有影响力的导演和演员是确保影片能够最大限度发行进入观众视野的首要方式,这种方式让影片在上映前就获得了一定的净关注度和忠诚度,增加预售期销售砝码。可是,“中国电影在英国市场并不是明星导向的,乃至整个亚洲都鲜有明星能够立即吸引英国观众”11。与美国电影明星相比,亚洲明星普遍缺乏辨识度,至今英国普通观众对中国明星的了解,依旧停留在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几位武打明星上。正是由于缺乏高知名度有商业价值的明星,中国导演常常会以一种艺术电影或者电影作者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成为一种发行策略。

发行商所考虑的是哪些中国导演拥有足够的资质和名声成为一个面向主流市场的“作者”(Auteur)。Ella Field认为公司对《一代宗师》的收购不仅仅是因为其史诗故事(epic story)气质,更是因为此片被知名导演王家卫所指导。在英国院线上映前几乎所有电影宣传资料中都会提及王家卫是一位“中国电影作者”。冯小刚、贾樟柯、杜琪峰、叶伟信、陈可辛是几位在英国院线市场发行拥有两部及以上作品的导演。近五年除了合拍片之外绝大部分在英国主流市场发行的中国电影都是由国内耳熟能详的知名导演拍摄的。2014年冯小刚参与了BFI组织的中国“电・影”(Electric Shadows)展映交流活动,获得了良好反响。中国导演的“作者”身份是作为一种“作者品牌”被推广建构,其与电影评论学术圈中的“作者”有时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足以影响发行商选择的受业界尊重的中国导演仍少之又少。

在英国总体电影市场上喜剧、动作、动画、幻想、科幻是排名前五的发行最多的影片类型,并且这些类型具有很强的票房吸引力,也是最受大众欢迎和接受的影片类型。中国电影所擅长及有潜力发展的电影类型与此有一致性。“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结构是个菱形结构,菱形的上端是功夫武侠、古装武侠大片;菱形的尾端是通过电影节作为跳板,跳向目标市场且风格比较独特的电影;菱形的中间是很多走不出去的所谓国产文艺片。”12如今这个菱形结构正在出现些裂缝,中国电影在面对海外市场时,不仅仅是打破单一电影类型的问题,而是结合过往的类型经验,深度开发优势电影类型,将明星导演等附加价值从发行特性的角度开挖,去琢磨,以增加市场吸引力。

四、分级审查表现与发行影响

影片在进入商业院线之前,除了面对发行商的挑拣审阅,另外一个必经环节就是监管部门对影片的审查分级。在英国,电影审查分级由来已久。1912年行业内部自发成立的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ensors)具有政府背景,早期对于电影中涉及外国政府、人种、宗教、暴力、伦理混乱等问题都有严格审查,二战后才有所放松。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电影及音像制品市场的扩大和政府机构的职能调整,这个部门更名为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简称BBFC),其事实上是非官方的但受政府支持的独立机构。它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代表各地方政府对该区域内各大电影电影院和放映场所放映电影进行分级的权力。

现行的分级规范是主要把电影分为六级:U级、PG级、12级、12A级、15级、18级。长期以来委员会的裁决具有权威性,其分级决定即为终审决定,影业普遍承诺遵守。这其中也有个别案例,比如2002年由于影片《蜘蛛侠》在英国市场大受欢迎,委员会出于商业压力将影片从12变更为12A。意味着12岁以下的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可以指导观看。英国电影如此细分的分级制度,一方面,是在面对公众的文化产品上进行道德把关,另一方面也给政府监管与市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调解空间。

如今,英国BBFC的在线网站拥有在英所有接受过上映分级审查的影片资料库,同时每部电影条目下都会有委员会的分级意见(BBFC insights)。通过笔者的统计,在英主流院线上映的中国电影有相当一部分被分级为15、18两级,特别是武侠动作类的影片。除了动画片外,截至2015年仅有《开心魔法》《桃姐》和《小城之春》三部影片被分为PG级别。在许多分级意见中,语言(language)和暴力(violence)问题都是突出的,比如,BBFC审评认为《一代宗师》中拥有许多大段的武打场景,以踢和拳击为主。片中有一处最为激烈的场景,男子跪地被执行枪决,血浆从脑中迸出。电影中有一处脏话,并有一场女人吸食鸦片的镜头。这些意见显示武侠动作类电影中的精妙的动作设计和刺激的打斗场面很可能就是影响分级的重要因素。可能镜头剪切处理上的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影片的分级结果。所以,这使得中国电影还未到达院线就受到来自分级部门的全面发行阻碍。

与英国类似,北美同样有着严格的分级审查制度。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应对这些必经发行环节似乎更有经验。可以从BBFC的网站发现,尽管有些中美的合拍片在委员会得到12或12A的等级,而发行商常常会送审更多版本的预告片,而预告片的分级级别往往会与正片的级别不同,比如《环形使者》正片分级15,预告片有12和12A多种版本。英国电影院在影片正片放映前一般会有长达半小时的预告片广告等贴片时间,为了使影片在宣传阶段在影院更广泛的接触到观众,好莱坞发行公司对预告片等此类发行物料的准备和分渠道营销有严格把控。而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时缺乏与这种分级审查部门应对沟通的经验与能力。

英国电影审查分级体系既调和电影内容表达与社会道德的利益冲突,也避免了政府力量对电影业的过度管控,更使得本土大众对外来文化产品有限接触,作为市场消费层面的缓冲带,从某种程度上这是英国本土电影工业谋求长久发展的自我保护。中国电影业至今没有出台分级制度,面对海外发行时,中国电影对这个重要环节更难以协调其中的利益与需求。

结语

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是开拓本土市场之外的一片广大天地,而商业输出问题似乎才刚刚被正式提上日程。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电影在英国主流院线市场所占的份额相当有限,这与整体上我国电影产量逐年增加而有效国际出口稀缺的海外市场局面是一致的。中国电影由于自身海外发行体制机构的缺乏,海外发行与传播时必须面临国际发行商的严格筛选。而类型、明星、导演都是发行商考量的基本要素。在传统优势类型之外,中国电影需要增强类型整合的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中国明星、导演的国际知名度。在这种西方主流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电影自身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与缺乏,并积极呼唤更有效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方式。面对国际市场的审查准入法则,中国电影无疑需要正确认识海外市场的本土特性,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自我关照。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数字技术支撑起的全球电影业非院线附加长尾市场的兴起,中国电影在这种复合发行网络的动态角力中,将继续寻求成熟输出机制与组织建设。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新闻发布及艺恩咨询电影数据,由笔者整理统计计算,2015年数据源于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 n1/2016/0105/c40606-28011970.html和时光网http:// news.mtime.com/2016/01/03/1550905.html

②史蒂芬・弗娄斯.谁主导英国电影发行市场[OL]. http://stephenfollows.com/who-dominates-uk-filmdistribution/.2015-8-3.

③“专业电影”是英国电影业统计的重要一部分,可参见BFI网站定义。专业电影[OL].http://www.bfi.org. uk/film-industry/lottery-funding-distribution/specialisedfilms

④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考察的是近年根据BFI网站电影周报Weekend box office figures统计(电影所属国家Country of Origin是中国或包括中国)的英国主流院线发行的中国电影,其范围涉及内地国产电影、港台电影及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合拍片”,其他发行商等统计也源于此数据的应用。

⑤笔者于2015年8月17日在伦敦与Metrodome公司的《一代宗师》发行负责人Ella Field女士会面,Ella女士介绍了公司目前的基本情况。后又通过邮件的形式对其进行了采访。本文中一些内容源于采访所得。

⑥[英]弗吉尼亚・克里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发行:东亚电影在英国(博士论文)[D].伦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12:123.

⑦数据来源:英国电影学会2014年BFI统计年报,BFI研究与统计.统计年报2014.[OL].http://www.bfi.org. uk/education-research/film-industry-statistics-research/ statistical-yearbook.P49

⑧此处的动作电影指在英国分级委员会BBFC官方影片库中电影条目的电影类型标签(Genres)一栏中包括动作Action的电影。通常每部电影不止一个类型标签。

⑨参见英国电影学会BFI网站发布的专业电影研究报告。BFI研究与统计.专业电影.[OL].http://www.bfi.org. uk/sites/bfi.org.uk.2015-11-04.P9

⑩引自笔者对Ella女士的采访笔记“It is the story/ genre that can be accessible to UK audience which means that the story is better not too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s and culture.”

⑪[英]弗吉尼亚・克里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发行:东亚电影在英国(博士论文)[D].伦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12:140.

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电影的国际坐标在哪儿[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10/15/ c_125541162.htm.2013-10-15.

汪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
浅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产影片《师父》的审美风格解读
漫谈宁浩电影中幽默元素的运用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