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
2016-05-17董保国
董保国
【摘要】 目的 在对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适合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诊疗方案。方法 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实验组, 选择早期呼吸机替代方案;同期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择常规疗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病死率为6.67%(2/30), 对照组为26.67%(8/30);实验组患者有3例(10.00%)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有10例(33.33%);实验组患者有2例(6.67%)出现迟发型的脑病, 对照组有8例(26.67%);实验组神志恢复时长(20.17±9.57)h, 对照组为(35.17±17.52)h;实验组住院时长(6.87±2.88)d, 对照组为(13.15±6.27)d, 两组各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在治疗时选择早期呼吸机替代方案效果突出, 可推广。
【关键词】 早期呼吸机;高压氧;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病死率;神志恢复时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99
早期呼吸机已经在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得到大范围推广, 且已取得显著成果。为对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选择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择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对比, 在诊疗工作中分别予以早期呼吸机替代方案和常规疗法。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情况深入分析的同时, 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对比, 重点分析提升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的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法选择急诊科2012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最大65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34.2±8.1)岁;女16例, 男14例。同期选取3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最大66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7.1±7.4)岁;女17例, 男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时, 对照组选择常规疗法, 即予以面罩或者导管吸氧氧疗, 实验组在治疗时选择早期呼吸机替代方案:①给予患者气管插管, 并予以创建人工气道, 对呼吸机进行设置, 选择双水平ST模式。②将PEEPH设置为12~18 cm H2O(1 cm H2O=0.098 kPa);PS设置为14~25 cm H2O;PEEPL设置为5~10 cm H2O;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呼吸频率则设置为14~20次/min。③对气道的平台压进行严格控制, 使其≤40 cm H2O。在开始抢救时, 将吸氧浓度设置为100%, 当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后, 可将其降至50%。④对所有入选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如果其生命体征已经趋于稳定, 且其癫痫症状没有再次发作, 需要尽早脱机。当患者无任何禁忌证后, 需给予患者高压氧舱疗法, 并予以脑水肿、并发症专业预防方案。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病死率为6.67%(2/30), 对照组为26.67%(8/30);实验组患者有3例(10.00%)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有10例(33.33%);实验组患者有2例(6.67%)出现迟发型脑病, 对照组有8例(26.67%);实验组神志恢复时长中位值(20.17±9.57)h, 对照组为(35.17±17.52)h;实验组住院时长(6.87±2.88)d, 对照组为(13.15±6.27)d, 两组各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总数骤增, 已经引起各界人士关注。一般而言, 居民使用煤炉后, 如果煤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一旦通风条件较差, 一氧化碳就会在密闭房屋中聚集, 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1]。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通常好发于冬春时节, 接受早期诊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其预后水平的重要保证。如果耽误患者治疗可能会出现患者残疾和死亡, 因此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已上升至急性中毒患者死因中的第一位, 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中毒类型。对于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由于其早期症状缺乏稳定性, 不仅会出现呼吸道受阻现象, 频发癫痫等症状也十分常见, 如果急救时高压氧舱条件有限, 就可能会使患者无法获取到高压氧治疗, 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2]。为了缓解上述难题, 临床上开始以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呼吸机除了有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功能以外, 还具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功能, 通过对患者肺部渗出量进行控制, 在提升机体肺部氧气弥散量的基础上, 加快患者血液内氧气溶解速度[3]。不仅如此, 在高氧分压条件下, 还能够推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迅速清除, 进一步控制细胞凋亡症状, 从而达到救治效果[4]。 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 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治疗时选择早期呼吸机替代方案, 对照组选择常规疗法, 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病死率为6.67%(2/30), 对照组为26.67%(8/30);实验组患者有3例(10.00%)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有10例(33.33%);实验组患者有2例(6.67%)出现迟发型的脑病, 对照组有8例(26.67%);实验组神志恢复时长中位值(20.17±9.57)h, 对照组为(35.17±17.52)h;实验组住院时长(6.87±2.88)d, 对照组为(13.15±6.27)d, 两组各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早期呼吸机方案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十分突出, 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 还能进一步预防并发症, 是提升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水平的重要方案, 临床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小骊, 刘莉琼, 吴豫, 等.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与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 30(1): 121-125.
[2] 张萍, 韩永凯, 赵国有, 等.血清中sFas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南方医科大学, 2013, 33(1): 150-151.
[3] 潘锐, 唐亚梅, 容小明, 等.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10):787-790.
[4] 项文平, 王宝军, 薛慧, 等.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 41(5): 267-270.
[收稿日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