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美食又当药的茅根
2016-05-17一凡
一凡
下午第二节课后,独自去操场上散步。
连着几场秋雨过后,凉凉的秋意中透着几分清冷,操场上湿润润的,一片片出来不久的车前子绿得让人心生爱怜,还有各种即将迈向生命尽头的杂草,在轻柔的秋风中摇曳。在这些高低错落的秋草中,有两丛甚是与众不同,狭长的叶片根根向上,叶片边缘或金黄,或橙红,煞是别致。看到它的一刹那,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快步走过去,拔下一根,根很细很白,虽然分节不明显,但是凑近鼻子一闻,却有种清新而甘甜的味道,对,是久违的茅根散发出来的清甜。那些关于茅根的记忆瞬间在脑海里蔓延开来。
在那些童年岁月中,每到春天来临,丛丛簇簇的白茅就舒展着嫩绿腰身比着赛着往高里蹿。在明媚的阳光和暖暖的春风里轻轻地招摇。白茅的芯里很快就萌发出一茎圆鼓鼓的茅锥锥,就像怀胎的小麦。当它们长到两寸长左右时,我们就会捏住它,慢慢将它从里面均匀不断地用力抽出来,就像抽取蒜薹一样。
当把这些碧绿的茅锥锥由外而内地整个剥开时,那些白得发亮而又鲜嫩的部分就能享用啦,味道甘甜鲜美,口感柔软嫩滑。等茅锥锥们长大后就撑破绿绿的外皮,变成蓬松的白穗子,像极了松鼠那条毛茸茸的尾巴。
当田边沟渠上那些摇曳多姿的白尾巴变了颜色,知了们趴在高高的枝头或钻在茂密的叶子后面,一声紧似一声叫个不停时,我们就会各自拿上自己的采挖工具,相约去田野里比赛采挖洁白如雪的茅根。遇到色白节长的茅根,总是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大嚼特嚼;而那些色黄节短的铁茅根,会直接被我们扔进筐里背回去,晒干后打成糠,成为家猪的美食。
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茅根,在那些贫穷的年代,既成为一种美食,也有着不可替代而又珍贵的药用价值。
《诗经》“颂”就曾这样记载白茅:“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亦可嗷,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六月采之。”里面既提到白茅的生长情况和特征,也写了它的采收和药用功能。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肘后方》里对茅根的药用功能和用法有如下记载:“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末,猪脂和涂之。风入成肿者,亦良。”说明当竹签或木片不小心嵌入肉里,可以用茅根烧成末,跟猪油和在一起涂在上面就能好。包括风邪入侵导致的肿痛,用这种方法也很见效。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也明确记载了茅根的药用价值和用法:“解中酒毒,恐烂五脏:茅根汁,饮一升。”说明茅根汁能够有效解除酒精中毒。他的《千金翼方》还记载了治疗吐血不止的方子: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
除了以上古人对茅根药用功能的记载,茅根还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对急性肾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感染性肝炎有很好的疗愈功能。
小时候,只是因为喜欢吮吸茅根里甜甜的汁液,就常常在采挖它的过程中享用它的甘甜,并不知道它还有这么多防病治病的功效。现在知道了,可是却很难再见到它在风中摇曳的风姿了。
又见茅根,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可是一想到这种乡野里可爱而又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植物,面对农药和除草剂的双重夹击,就要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时,就开始有种隐隐的痛袭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