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对分析法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016-05-17肖胜中何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507

关键词:影响因子矩阵

肖胜中,何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507)



集对分析法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肖胜中,何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集对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两个集合的特征、结构、趋势、状态等,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联系度,利用矩阵方法计算两个集合的同一度、对立度、差异度,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集对分析;影响因子;矩阵;联系度

科研质量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所生产的“产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贡献度。[1]科研质量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等予以客观的、科学的、具体的、公正的、恰当的评价。[2]科研质量评价是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对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方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学院内涵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科研质量评价的意义

(一)科研质量评价对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通过科学方法建立的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使广大教职知道要评价什么、如何评价及评价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对教职工的科研行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提高教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科研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

(二)科研质量评价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由于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注重创新,应用研究强调推广价值、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如果基础研究有创新,应用研究有效益,就能得到认可,在同行中就有影响力。因此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扎实、学术功底深厚、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就会感到有盼头、有劲头、有奔头,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科研质量评价能为高职院校的科研规划提供依据

由于学院科研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研究团队及资源的分布结构,了解教职工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这样能够提高科研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院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土壤,为学院制定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如果评价不恰当,结果就会失真,对学院科研决策就会产生影响。

二、高职院校科研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增强学院的科研实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了一些科研管理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质量评价方法等,但这些办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出台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规定了每位教师每年需要完成多少科研工作量,如博士、副教授、教授要完成多少工作量才能拿到相应的科研津贴或者是岗位津贴;要申报职称,必须独撰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多少篇论文(其中多少篇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主持多少个课题,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多少科研经费到账)、出版多少学术专著等。尽管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但为人诟病的地方也不少,认为科研奖励、科研评价就是计算论文(专著、专利)的数量及到账的科研经费等,使得一些教师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探索科学知识而搞科研,而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而搞科研。正如清华大学力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泉水教授所说的那样,现在的科研评价体系是数量体系,缺乏一套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做给别人看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伤害很大,他还说,没有评价还能潜心搞点学问,有了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办法,就得想方设法完成,这样就造成学术风气浮躁,其结果是什么领域都做,什么项目都接,能发表文章就是高手,能拿到科研经费就是英雄,这样学术质量自然难以保证。[4]同时这种数量化的倾向破坏了教职工平静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谈不上科学精神了。一些教师为了科研达标,不得不为发表文章而科研,为凑数而粗制滥造,导致很多研究成果实质上是低水平的重复,被人关注少,引用率低,造成了虚假的学术繁荣,形成“学术泡沫”效应。

(二)重形式轻内容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不仅重数量,而且重形式。形式上主要关注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获奖等级,评价标准上看是否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是否被SCI、EI收录等形式取代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期刊的等级评定论文的质量

在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时,现在高职院校最喜欢用期刊的等级认定论文的质量。如果文章发表核心期刊上,就认为比发表在一般期刊上要高,殊不知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都有局限性,其中引文法是根据期刊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来做出评价。这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该期刊的内容和水平以及学者的关注度,但文献被引用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一般来讲,应用性学术期刊的被引频次低于理论性期刊。同时论文是否被引用不仅与论文质量有关,而且与论文选题是否为当前热点有关,也与该领域研究人员的数量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级别高的期刊刊登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都高。总之,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学术论文的质量之间并不构成等价关系。[5]

2.片面使用SCI、SSCI、A&HCI、EI、CPCI及CSS⁃CI进行评价

当下SCI、SSCI、A&HCI、EI、CPCI及CSSCI在国内已发展成为权威性的科学研究评价工具,各级各类高校还出台专门的管理制度,对被SCI、SSCI、A&HCI、EI、CPCI及CSSCI等收录的论文予以重奖,金额十分可观,评职称时看有多少篇被SCI、SSCI、A&HCI、EI、CPCI及CSSCI等收录,从而导致了片面使用SCI、SSCI、A&HCI、EI、CPCI及CSSCI等作为科研评价标准的倾向。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教学工作量大、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团队不稳定,进修、研讨交流的机会少等,这样评价有点不切实际,同时还打击了教职工的积极性。由于这种评价的局限性,有些学者把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可见学者们对这种评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6]

3.以影响因子评价论文质量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大,被关注度就高。[6]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类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医学类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影子。影响因子的大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不一定呈正比例关系。例如:我们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更何况影响因子代表的是期刊的质量,对于该期刊的某一篇论文的质量,受关注度如何,是没有办法用影响因子来描述的。因此以影响因子来衡量论文的质量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用影响因子来评价科研质量,并与绩效考核、科研奖金挂钩使很多专家学者难以接受,并戏称为“影响银子”。

(三)重级别(经费)轻研究

对于课题的评价,大部分高校都是以课题的级别(纵向课题)、到账经费的多少(横向课题)来衡量的,什么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市厅级课题等。甚至把它作为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讲实话,这样做本来也无可厚非。如果不考虑围绕这些课题研究生产出多少“产品”,不考虑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不考虑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不考虑投入产出比,显然是欠妥的,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最终可能出现“学霸现象、学术腐败现象”,出现拉关系、跑课题的现象。[8]导致那些潜心搞学问而不会搞关系的学者拿不到课题,会让一些潜心搞学问的人心灰意冷。因此课题评价必须把级别(经费)和“贡献度”结合起来。

三、集对分析理论在科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一)集对分析法概述

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简称SPA)是我国数学家赵克勤提出的,又称同异反理论,是用联系数来处理不确定性系统的一种理论和方法。[9]所谓集对就是建立两个集合,其中一个是标准集或规范集,一个模糊集或不确定集,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对这两个集合(集对)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两个集合的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给定两个集合S(标准集)、H(模糊集),设集对A=(S,H),F为问题的实际背景,在F的约束下对集对A的特点进行分析,设有x个特性为集对A中的两个集合所共有,称之为同一度;y个特性为集对A中的两个集合所不容,称之为对立度;z个特性不确定,称之为差异度。(x、y、z分别为集对特性中同一、对立、差异所占的百分比)。为此建立一个联系度数学模型:

其中:x∈[0,1], y∈[0,1] z∈[0,1],i为对立度系数,i=-1,j为差异度系数,j在[-1,1]之间。因此联系度数学模型也可以写成:

可以看出同一度、对立度指的是两个集合的确定性联系,而差异度是指不确定性联系。例如根据某一标准对一个方案进行投票表决,假设有10个人参与投票,结果是5个人投赞成票,4个人投反对票,1个人弃权。可见这次表决有9人的态度是明确的,有1人态度不明确,这可能是这个人对标准把握不准或不甚了解。如果对标准做进一步的解释,态度不确定的人可能全部同意,也可能部分同意、部分反对,这就形成一个确定性、不确定性的问题。该方案的评议结果可以用联系度表示为a=0.5-0.4i+0.1j,该方法可以从一维的情况推广到多维的情况,应用比较广。

(二)集对分析理论在科研项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科研质量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论文质量、专利质量、专著质量、科研项目质量等,限于篇幅,本文只应用该方法对科研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

设有n个科研项目,分别记为A1,A2,A3,……。An,有个m评价指标,分别记为相P1,P2……。Pm,Nik表示第i个项目第k个指标的值,通过综合评估确定所评的n个科研项目的优劣顺序。具体步骤如下:

(1)由给出的n个科研项目确定一个目标(优秀、规范))值S,并且将这个目标值作为比较基准。规定S中的各个指标值是待评估的n个科研项目中每一个指标的最优值,并记S中的第k个指标的值为Nk

(2)Nik与Nk的同一度aik组成被评估方案指标与目标集S各对应指标的联系矩阵H:

其中aik表示较少的指标值与较大的指标值之比。

(3)根据事先给出的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W = [w1,w2∙∙∙wm],计算各被评估项目Ai与S的联系矩阵X:

X = H×WT(WT表示W的转置)

其中X中的元素

然后比较X中元素的大小,以确定科研项目的优劣。

例如,现在要评价三个项目,不妨设为A1、A2、A3,评审指标为研究意义、研究基础、经费投入(万元)、经济效益(万元)、科研论文(篇)、应用推广(使用客户数)。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科研项目评估指标

根据项目的特点,我们给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值,本例赋予的权值为0.2;0.15;0.15;0.25;0.1;0.15。因此根据集对分析理论进行计算,先计算H、WT和X。

那么三个项目的同一度

其中x1(A1,S),x2(A2,S),x3(A3,S)分别表示项目1、项目2、项目3与标准集S的同一度,由于x3(A3,S) > x1(A1,S) > x2(A2,S),因此我们的排序是项目3优于项目1,项目1优于项目2。

可见,对于项目的评审,只要科学制定指标的标准值(标准集)和指标的权重,我们通过矩阵运算就可以计算出同一度,从而比较准确地评判项目的优劣。

对于论文质量、专利质量、专著质量等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处理,只是评审指标不同而已,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周兴明,李家利,杨榕,等.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J].科研管理,2010(6).

[2]刘在洲,张云婷.高校科研质量评价问题与改进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

[3]周文泳,邱灿华,武小军.关于高校科技质量改进的若干对策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2012(1).

[4]汪静,郑泉水.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

[5]杜伟.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6]刘雪立.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

[7]刘贵华,柳劲松.教育科研评价的中国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8]肖胜中.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质量的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9]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of Set Pair Analysis Method in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XIAO Sheng-zhong,HE Wei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Guangzhou 510507,China)

Abstract: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analy⁃sized in this paper. Combination way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Set Pair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relation,structure,state,trend of two sets and so on,to solve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 degree,using matrix method to cal⁃culate identical degree,opposite degree,different degree of two sets,to compare them. it has strong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set pair analysis;impact factor;matrix;relation degre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31X(2016)01—0059-04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TJK093)

作者简介:肖胜中(1965-),男,湖南新邵人,教授,博士,科研处长。研究方向:小波分析及应用,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矩阵
关于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注记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对汉译旅游文本的启示
云雾物理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虚拟仿真实验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