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究
2016-05-17刘朱胜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中国香港
刘朱胜(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中国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究
刘朱胜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中国香港)
〔摘要〕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Liaison Librarian System)已有30多年的历史,初衷是为了推动图书馆服务并建立与学科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多年来,该制度已经成为大学学术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描述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学科联系服务的目的和范围,学科馆员的角色和任务;也从参与、沟通、参考咨询、读者教育以及馆藏发展等方面描述了浸大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具体实践工作;最后讨论了学科馆员制度在转型中遇到的挑战。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联系服务馆藏发展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25
〔引用本文格式〕刘朱胜.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究[J].图书馆,2016 (4):13-18
1 前言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 在2013年出版了一份有关学科馆员角色的报告—— New Roles for New Times: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1]。作者Janice Jaguszewski 和Karen Williams 因为近年高校面临到许多压力而主张进行转型,那些研究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同样需要重新评估他们在教研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比较突出的新模式是接触或参与模式(Engagement model)。作者所描述的学科馆员应该是一位“参与型的联系人” (Engaged liaison)——致力于“寻求提高学术生产力,增强(Empower)学习者的能力,并全程投入教学、研究及学习的整个生命周期。”[1]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面临到许多压力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2]。为适应这种改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也必须转型,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包括把馆藏从纸本转换成数字形式,改建藏书的空间用作学习空间,以及加强信息服务的移动化和人性化等。
在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转型过程中,专业图书馆员的角色和职责也随之转变,需要重新定位自身价值。由于科技的发展和资源共享计划的落实,许多传统专业图书馆员的任务正在快速消减[3]。他们把那些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工作交由非专业馆员执行,从而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一些价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多的业务上来。其中,最值得图书馆重视的一项任务是通过学科馆员去加强图书馆与校内院系和教职员之间的沟通、联系,针对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信息需求,主动提供有效且贴切的服务,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便利,扩大其研究成果并增加其学术生产力[1]。
2 学科馆员的任务和方向
Carolyn Carpan[4]在谈到学科馆员的功能时指出:他们是与教师建立关系,以便就图书馆服务、信息素养指导、馆藏发展等工作与教师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她还指出,学科馆员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类个人化的服务方式提升图书馆在校园中的地位,也可以使得用户觉得图书馆的服务与他们的需求具有很高的相关程度。Jo Henry[5]在他的调查个案中观察到学科馆员的任务不再偏重传统的馆藏发展,转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与教师建立伙伴关系,融入他们的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
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的分会——参考和读者服务协会(The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RUSA)[6]在其网站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联系工作提出具体指引,并将高校图书馆的联系工作分成三大类别。这三大类别为:
(1)馆藏发展政策:向教职员和读者提供详细的馆藏发展政策,说明资源和服务的范围,以及修订政策的方式。
(2)用户:辨识和确定不同服务的对象(如学生、教职员工和其他用户),以便大家能充分理解服务对象的期望。
(3)联系活动:尽量让用户参与馆藏服务,以确保馆藏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让使用者知道有哪些服务他们可以享用;组织一些正式的、经常性的活动,如用户对资源使用的满意程度,定期与教师见面以确定图书馆能否满足课程的发展和新资源的需求;沟通和联络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服务;建立一套让用户向图书馆提出建议进行采购的流程;参加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包括参加校内社团活动,监测可能影响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校园事务;鼓励非用户多使用图书馆等。
3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见http://buwww.hkbu.edu.hk/sch/abo ut_hkbu/about_intro.jsp,下文简称“浸大”)创校于1956年。成立时初名香港浸会书院,是一所具有基督教背景的私立高校。自创校以来,浸大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奉行基督精神,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1972年改称香港浸会学院。1983年,获香港政府全面资助其经费,并在1994年更名为香港浸会大学至今。
浸大目前的学生人数约11,500人,全职教学人数约900人。大学共分为7个学院,30个学系,1 个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多个研究中心,包括饶宗颐国学院。图书馆的馆舍设施含1个总馆和3个分馆:中医药分馆、继续教育学院分馆、欧洲文献中心。总面积约8,600平米。其中浸大中医药分馆是全香港唯一的一所专门为支援中国医药教学和研究而设的专业图书馆。
浸大图书馆目前的馆藏量(截至2015年6月)包括约123万册印刷书籍、近2,800种纸本期刊(现刊)、约14.8万件多媒体材料。电子资源方面则有超过128万种电子书、约51,000种电子期刊和272个电子数据库。图书馆的全职工作人员(Full Time Equivalent, FTE)为91人,含专业馆员和助理人员,而其中17人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全职专业馆员。
4 学科馆员制度的设立目的和服务范围
浸图学科馆员制度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以推动和加强个性化图书馆服务,为大学图书馆与学科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而努力。多年来,该制度不断促进并提高图书馆为校内各科系服务的质量,为大学教学及科研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支援作用。
浸图学科馆员制度服务的范围广泛,主要是促进图书馆与科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馆藏的质量,加强图书馆员和教职员的合作。近期则在学科服务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并把信息素养更广泛、更直接地嵌入(Embedded)到专业课程中,并作为一种常设机制。
展望未来,浸图将根据师生的实际需要和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服务方向,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大学的使命和执行图书馆的战略计划。为实现这些目标,有必要对学科馆员制度作必要的调整,投入更多的资源,务求在新计划的推动下,实现制度继续转型,馆员能更广泛地参与并逐步融入到大学的各项学术活动中,扩展图书馆服务的范畴,展示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5 学科馆员的角色和任务
浸图的学科馆员任务由17位专业馆员承担,采用混合(Hybrid) 模式,17人来自不同部门,各有其核心职责,如信息服务、采购、编目及系统管理等。所以,学科馆员是他们兼任的职务之一。每人分担的服务系所或师生人数有多有少,工作负担也看个人能力而定。如浸大中医药学院的日常学科联系工作基本上由中医药图书馆的专业馆员一人承担,商学院则由两个专业馆员分摊。浸图学科馆员的组织图如下:
在香港,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多数都具有至少一种学科背景以及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浸图的17位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除了图书馆学专业外,还包括:经济、音乐、心理、教育、法律、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生物、中医、化学、数学等学位。图书馆会根据专业馆员的学科背景指定他们担任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馆员。如负责教育系的学科馆员具有教育硕士学位,而负责中医药的学科馆员则具有中医学位。
学科馆员是教职员在需要图书馆协助时的第一线联系人(First Contact Person)。目前浸图所有的17位专业馆员都同时承担学科馆员或学科联系人的角色。学科馆员的职责除了协助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外,还扮演着很多角色,例如馆藏发展协调员、学科研究咨询顾问、信息服务推广员、学科编目员、版权顾问、数据管理人等。浸大学科馆员已成为大学中许多学术团体的成员。
浸大的每所学院和学系都会安排一位教员作为代表其学院或学系的图书馆协调人(Library Coordinator)。图书馆协调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其院系与图书馆的联络工作和统筹院系内的图书资料选购、采购经费管理、课程认证导览及信息素养教育等活动。 通常当图书馆需要与学院或学系沟通时,学科馆员常常先与图书馆协调人沟通商议达成共识,图书馆协调人也会为学科馆员提供初步信息和建议或跟进。通过双方的协力配合,有效帮助两个部门相互沟通,满足各自需求。
同时,每个学院和个别学系都设有自己的图书馆委员会,成员通常是由学院内各学系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多是学系图书馆协调人。委员会每学期开会一至两次,听取相关学科馆员的业务报告,安排分配给学系的馆藏采购预算、讨论学系的选书工作和决定期刊订购的增减等。
总的来说,浸图学科馆员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图书馆和学术部门之间的双向沟通。图书馆希望每位学科馆员能实现以下几个目标:对指定的学科领域及其教研活动有一定的知识;掌握指定学科的重要发展趋势;了解负责的学系的信息需求;将院系的信息需求通过适当渠道向图书馆内部沟通;熟悉图书馆的服务、馆藏、规则和操作,并向相关学科成员解释及推广;与教职员及图书馆协调人合作确保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加强与院系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6 浸图学科馆员的实践
按照浸图学科馆员项目的规划,学科馆员的实践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按其重要性依次为沟通与接触、参考咨询与读者教育以及馆藏发展。
6.1沟通与接触
推行一项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的最重要条件是沟通[7]。浸图经常参与大学的各类活动,与教研人员保持长期沟通和接触是学科馆员项目的基础。每个学科馆员必须要主动去接触、认识和了解其服务科系的教职员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长期和不断地接触和沟通,学科馆员才能与其服务的学系建立稳固的业务关系,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学科内容和实际需要。
接触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渠道也是多元化的。教员一般多专注于教研工作或学生事务,图书馆的事务不属于他们优先处理的事情[8]。因此学科馆员要根据本身和每个对象不同的性格、习惯以及工作量等因素,自行探索出适合自己与教职员联系的最佳的方式和渠道。接触的方法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定期或非定期的。目标是通过接触,促进彼此沟通,了解教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并寻求解决之道。下文是浸图学科馆员通常使用的接触形式和联系渠道: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其他通信技术发放图书馆服务和馆藏发展的信息;主动提出安排去教员办公室拜访他们,了解他们教研的需要;主动邀请教员在彼此方便的时间一起吃午餐或到咖啡馆喝下午茶;参加院系的教员会议,简介图书馆业务;参加院系与图书馆咨询会议 (Consultation meeting);出席院系的图书馆委员会会议,列席报告;为图书馆委员会准备相关的统计数字和报告;参加每学年大学组织的新教职员迎新会,邀请他们参观图书馆,并介绍相关资源和服务;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新图书馆协调人和学科馆员午餐简报会;参与图书馆组织的年度全体教研人员和学科馆员午餐联谊会;协助院系课程的认证评估工作,为新课程的开设准备图书馆报告,提供相关馆藏分析信息,并为评估小组成员提供图书馆设施导览;参加院系的学术座谈会或研讨会;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和其他非正式的聚会,如学校的圣诞晚会、体育活动、文化和艺术活动、户外郊游、每月的全校教职员集会、午间崇拜、教职员工联谊会、校友联谊会和工余的私人聚会等;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文化和学术推广活动。
6.2参考咨询及读者教育
学科馆员任务的转变重点之一是加强提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和把图书馆服务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5]。浸图学科馆员的参考咨询及读者教育服务工作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s)部门的全职馆员的带领和引导下进行的。随着高等教育大趋势的改变,高校图书馆也更以读者为中心(User-centered)作为服务导向。在这个主导思想的指导下,图书馆从大学的教师、研究员、职员、学生、校友等不同读者群的需求角度,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全方位立体服务。按照浸图的策略大纲,图书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帮助其使用者“无缝”(Seamless)、容易、快速和方便搜寻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这是一项挑战,但也是学科馆员不断努力的目标,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浸图学科馆员的读者服务可以分为两大方向:比较传统的参考及研究咨询和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及图书馆使用指导的培训。参考及研究咨询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活动:提供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台,为读者提供即时面对面的答询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网上参考咨询(Chat)服务,实时在线回答读者的查询;提供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咨询问题;通过图书馆网页的表格,回答文献咨询;提供个人化的研究咨询,针对那些比较复杂、需时至少半小时以上以及需面对面会谈的问题,可以另外安排时间在图书馆的咨询间进行会谈或展示。必要时馆员还提供上门服务,到教师和科研人员办公室讲解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遇到更复杂和困难的咨询,服务台的人员可将问题转介给相关领域的学科馆员提供咨询,共同解决读者的需要,教职员也可直接联络其学系的学科馆员,提出研究咨询的要求;在咨询过程中,学科馆员会针对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主动推介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如新书通知和文献检索服务等;撰写图书馆资源利用指南(LibGuides),针对不同学科或科目的内容个别编排设计。
在信息素养教育及图书馆使用指导的培训方面,浸图为支持大学实现目标,不断调动资源,采纳新方法,调整培训策略,培训读者有效使用各种检索方法和工具获取、利用资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塑造他们终身学习能力和技巧。学科馆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或协调其他单位开设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有:为新生提供入馆教育;按需要为不同班级或学科开设各类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公开培训讲座;由于浸大对信息素养教育不采用学分制,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合作开展嵌入专业课程的方式,利用部分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为学生介绍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源的使用和检索技巧;为毕业班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分别开设如何检索毕业论文相关课题和文献的讲座,尤其注重讲解如何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宣传尊重作者的版权规定,介绍避免剽窃行为的方法和工具等;在每年新入职的教职员培训期间,向大家介绍图书馆可以为教职员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并由相关的学科馆员分组引导,重点解答提问;邀请教职员参加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有关图书馆重点资源介绍的学习小组;邀请数据库商或出版社为教研人员做针对某数据库或出版流程的讲座;为个别研究项目做针对其研究课题的文献检索讲座,介绍相关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巧;与教研人员合作建立与他们研究专业课题的数据库,为他们搜集和整理数据,并免费对外开放使用,方便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使用,既起到了教和学的作用,也提升了浸大的学术研究地位。
除了面对面和定点的读者教育外,图书馆同时也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方式提供在线自助式教育,如5-10分钟左右的短片视频等网上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进度学习。这种形式方便易行,比较容易被年轻的师生接受。学科馆员按他们个人对负责学科的了解和经验,与信息服务部和系统服务部等同事,制作和不断更新网上学科资源服务指南和宣传资料;针对读者常用的服务,开发和制作多套简短的网上模拟视频教学模块,方便教职员和学生使用。此类视频包括如何使用图书馆账户、馆际互借、电子资源的使用、“港书网”(HKALL)的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检索文献的技巧及版权法指引等。
尽管咨询的途径多种多样,但目的是帮助读者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主要针对的读者包括所有教职员、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毕业班学生,这种服务深受欢迎。
6.3馆藏发展
馆藏是一个图书馆的核心部分,馆藏发展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浸图的所有学科馆员都参与相关学科的馆藏发展。虽然馆藏建设不再是学科馆员的首要任务,但馆藏的质量对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仍非常重要,建设高质量的馆藏须依赖馆员和教研人员充分的合作[9]。
浸图的馆藏建设和发展是由负责馆藏服务的副馆长与馆藏管理和发展部(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主导,配合学科馆员、学系协调人,和其他师生一起参与建设馆藏。浸图的学科馆员较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提高馆藏质量:参与制定和修订所负责的学科的馆藏发展政策;参与图书馆的馆藏顾问组(Collection Advisory Group),协助负责馆藏的副馆长制定年度跨学科的馆藏策略,并为馆藏管理和发展部提供执行的意见;协助馆藏管理和发展部针对某个学科馆藏,尤其期刊分析评估,供馆藏管理和发展部和教员参考;每年购书预算出台时,主动联系学科协调人帮助了解去年经费的运用和今年的安排;协助所负责的系所监测其科系馆藏经费的支出情况,并及时与学科协调人联系沟通经费运用的情况;每月定期从书商提交的电子目录或书单中挑选适合所属课程的图书材料;鼓励和协助教职员选书和测试及评估电子资源;代表学科协调人与馆藏管理和发展部协商大套书或高价格的采购;及时通告其服务的科系师生新增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协助安排捐赠和筛选捐赠图书;为馆藏资料的淘汰和保存提出意见或参与筛选工作;参与为新开设课程采购的图书资源作推荐和评估;为现有课程的图书资源作分析和建议;加强本校学术文献管理,协助完善浸大典藏资料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的推展和收集工作;参加由采购部门安排的出版商拜访会议,听取新产品的介绍;不定期参加图书拍卖会(网拍或现场)。
6.4其他
为教研人员举办新书发表会或作品展示会;参与学系安排的学科评估委员会(Academic Consultation Panel)图书馆导览,并解答与图书馆使用和馆藏发展相关的提问;参与学系的新课程开设申请和认证筹备工作,为学系提供书面材料,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馆藏特色及相关统计数据;与教职员合作申请研究基金项目;为教师解答与图书馆、IR、或数字人文相关的版权咨询;支援学术传播的推广和介绍工作;协助信息服务部,鼓励教师设立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账户,收集教职员的学术成果,推广他们的科研成果,提升大学的公共形象,增加曝光率。
7 学科馆员的管理
浸图学科馆员的管理由三位图书馆的高级管理人员——即馆长和两位副馆长组成的团队集体负责。团队负责为学科馆员项目提供指导、发展、咨询、支援和评估。 其职责包括:建议和调整学科馆员的任务; 帮助他们寻求与教学部门合作的新机会;与学科馆员一起参加院系的图书馆会议;出席由学科馆员主办的活动; 评估他们的表现以及学科馆员项目的有效性。
浸图学科馆员项目的日常运作由负责技术及馆藏服务的副馆长执行协调和推动工作,并定期向管理团队汇报重要活动和成果。学科馆员的具体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按个人的专长和院系的要求而定。学科馆员每年定期举行两次全体工作会议,一次在开学初举行,另一次在年度财政结束前举行。两次会议之间也会举行一些不定期的、非正式的培训或经验分享会。工作会议的目地包括:讨论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议题或面临的问题;计划新年度的活动;检讨和讨论项目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操作方式;分享图书馆联络服务活动的最新进展;准备年度图书馆与教师的联谊日(Library-Faculty Connect Day)的活动;讨论需要上载到内联网平台的信息。
了解到学科馆员由于受能力所限,对以上任务和活动并非都可以力所能及。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基本期望是对外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参加学系会议和活动,不断学习,尽量创造与师生接触沟通的机会,提高个人的能见度 (Visibility)和增加个人的可达性 (Accessibility)。对内则与同事分享过往的经验,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提升沟通技巧,共同巩固和强化图书馆与校内科系的关系。
8 结论
如前所述,浸图的学科馆员制度采用混合模式,不是采用全职专业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10]。学科馆员制度在混合模式下,人员的配置比较分散,并受到主要岗位的职责限制,不能全时投入。要求所有专业馆员分担学科服务的任务固然比较平等,也可以发挥一些馆员的专业知识优势,但在分配工作时却很难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教育或专业背景、学科的需求、本人处事作风和岗位的工作量等条件作公平和合理的编排。制度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原因还包括有些馆员不同意兼任这份职务,故经常采取消极对抗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会影响图书馆整体的服务形象。为求平等对待所有雇员,在“一刀切”的情况下,甚至有些明显不胜任的也被分配了任务,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虽然全职学科馆员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科分配不均的情况,也能调动服务的积极性,并能更有效地管理及评估绩效。可是在现有条件下,受到人事编制和经费限制,职位既不能增加,也很难调动,重新推动新制度存在许多实务操作上的困难。所以,目前可行的改善之策包括:持续强调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加强相关的技巧培训,并在绩效评估方面,把学科服务清楚列入个人年度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此作为人员升降、调转、培训、奖惩依据之一[6,11]。全职或兼职学科馆员制各有优缺点,其成效视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而定,按照本身的条件,寻求一种最为合适和有效的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转型是高等教育变革中的一项普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学科馆员的角色和任务也需同时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Janice Jaguszewski 和Karen Williams 在她们的报告中指出学科馆员转型过程中的6项趋势,供图书馆的管理层参考,为学科馆员担当其新角色——倡议人(Advocate) 和顾问 (Consultant)做准备[1]。
借鉴于美国图书馆协会和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 [2012-2014])[12-14]电年度趋势调查,参照浸大的发展路向和浸大图书馆的策略纲领,学科馆员制度也必须要因应情势,适时转变思路。浸图必须建设一支知识渊博的、胜任的、自信的、主动的、积极的及具有政治手腕的学科馆员团队。如此,我们才能为大学的教研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援,成为教职员和学生在教研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并提升图书馆在校园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成为大学的一份宝贵资产。
注:原文于2014年全国中医药图书信息学术会暨第十一届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中发表,并被收入《全国中医药图书信息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馆长会议论文集》,为作者与宋丽女士合著。文章是在此会议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更新的。
(来稿时间:2015年10月)
参考文献:
1. JAGUSZEWSKI J, WILLIAMS K. New roles for new times: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 [EB/OL]. [2015-08-08]. http://www.arl.org/publications-resources/2893-new-rolesfor-new-times-transforming-liaison-roles-in-research-libraries
2. HOLMGREN R, SPENCER G.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what presidents, provosts, and finance officers need to know [EB/OL]. [2015-08-10]. http://www. clir.org/pubs/reports/pub162/pub162.pdf
3. Advisory Board Company, Education Advisory Board, 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 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 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 [EB/OL]. [2015-08-10]. https://www.eab.com/research-and-insights/ academic-affairs-forum/studies/2011/redefining-the-academiclibrary
4. CARPAN C. The Importance of library liaison programs [J]. College & Undergraduate Libraries, 2011, 18(1): 104-110
5. HENRY J. Academic library liaison programs: four case studies [J]. Library Review, 2012, 61(7): 485-496
6.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RUSA). Guidelines for Liaison Work in Managing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EB/OL]. [2015-08-12]. http://www.ala.org/rusa/sites/ala.org.rusa/ files/content/resources/guidelines/liaison-guidelines-3.pdf
7. MOZENTER F, SANDERS B T, WELCH J M. Restructuring a liaison program in an academic library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0, 61(5): 432-440
8. MONIZ R, HENRY J, ESHLEMAN J. Fundamentals for the academic liaison [M]. Chicago: Neal-Schuman, 2014
9. JENKINS P. Faculty-librarian relationships [M]. Oxford: Chandos Publishing, 2005
10. CRAMER S M, BERNHARDT B R, CRUMPTON M A, et al. Great expectations: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overworked liaisons based on the UNCG libraries liaison collections responsibilities task force [C/OL]. [2015-08-15]. http://docs.lib.purdue.edu/ charleston/2012/Management/3/
11. MILLER, J.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brary liaison activities in small academic libraries [J/OL]. [2015-08-12]. http:// scholarship.rollins.edu/as_facpub/72
12.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4, 75(6):294-302
13.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Environmental scan 2015 [EB/OL]. [2015-08-10]. http://www.ala. 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 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 EnvironmentalScan15.pdf
14.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5: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B/OL]. [2015-08-10]. http://www.ala.org/news/state-americaslibraries-report-2015
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Liu Zhusheng
( Deputy Director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has been on the history for over thirty years that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library service and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ubjects .Over the years, this system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center of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urpose and scope of subject liaison service of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the role and tasks of liaison librarian .From participation, communication, reference consultation, reader education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how to practice and the challenge of liaison librarian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Liaison librarianSubject liaison serviceCollection development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作者简介〕刘朱胜,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