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传统文化在幼教中的应用策略

2016-05-16黄辉

出版广角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

【摘要】如何将传统文化之“旧”与新媒体之“新”在幼教APP开发领域进行融合创新,重获新生?本文以“蓝猫幼教”传统文化APP为典型研究案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提出了“开发策略”“设计策略”“体验学习策略”三大方面的应用创新策略。

【关键词】幼教APP;新媒体;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黄辉,长沙民政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传媒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幼教软件在幼儿教育市场涌现,它们不仅出现在常规幼儿园教育中,更在日常家庭育儿和益智游戏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数据显示,教育类APP约占整个APP市场份额的10%,而幼教类APP占比和数量都在逐年上升。

面对日益增长的幼教市场,幼教软件开发却出现了问题。一些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过多关注软件的功能、技术特征和商业卖点,很少能从幼儿的发展需求角度来进行开发研究;有的开发者受到市场利益的驱使,开发的软件甚至充斥着血腥、暴力等低俗内容。这些幼教软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适宜的。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生动的教育资源,如美德养成、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这些并未被软件开发者充分运用。有数据显示,近三年内的App Store中,幼教类软件能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到10%。

近两年来,一些国内优秀软件开发者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APP,比如一起过中秋、一起过夏至、年兽大作战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也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启发。如何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这样的新媒体,将传统文化行之有效地应用于幼儿教育,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学术应用课题。

一、传统文化幼教APP开发策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例如民间游戏、传统节日、剪纸、皮影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日常生活中的节日节气,如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属性,是教育儿童传承传统文化极好的表现载体。那么,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幼教APP呢?即什么内容适合开发,什么不适合开发?

首先,必须遵循发展幼儿适宜性教育理念。发展适宜性教育,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应适合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征,适合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尤其应该从“本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原则出发。通过这样的开发原则,设计出的幼儿教育软件才符合幼儿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考量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比如,智能终端的移动便携性、学习体验内容碎片化、游戏成果社交化、数据智能化等新的传播属性,是原有的传统文化载体媒体如纸张书籍等所不具备的。因此,开发的传统文化内容要适应新媒体的这些特性,才能让传统文化内容焕发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

新媒体之“新”与传统文化之“旧”的整合与融合,将传统文化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活泼生动地呈现,对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传统文化APP开发必须是情景沉浸式体验,而不是强迫灌输式感官刺激。笔者有如下两种开发策略思路。

1.基于用户基本需求的传统文化APP开发

任何一个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所具有的基本应用工具比如日历、时钟、天气、地图都可以转化成传统文化的中国式表达。比如,“蓝猫幼教”开发的专属日历“咭星历”,就在普通的日历中特别设计了二十四节气,在每一个节气到来的前三天后一天,共5天的时间里,推出该节气的相关知识、习俗气候特征等,并结合传统方式进行表达,如相关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以多媒体式样(声音、动画等交互)让家长或者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与幼儿沟通,让幼儿达到日常情景的传统文化与虚拟数字情景的融合感知,在生活中传承传统文化。同样的思维,还可以开发“计算器”“指南针”等基本工具APP,这些都可以表现中国化,民族性的美学特征。

2.基于益智类游戏需求的传统文化APP开发

如果说,日历、时钟这类基本应用工具进行的是中国化的表达和改造,那么益智游戏类需求的开发将是主动积极的重新创造创新。以2015年中秋节前推出的幼教APP中秋节做月饼为例子,该应用分成了三大部分:益智手工游戏“做月饼”,共有九道工序和210种月饼花式;故事互动讲述“嫦娥奔月”的神话,表现形式类似电子童书,是有声音的神话故事;传统的礼仪和社交分享,包含了送月饼的礼仪表达和拜月、赏月等活动。通过对这几类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开发,设计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画与话(故事)”“画与诗”“画与礼”充分地结合到一个APP内容里,让幼儿在学习体验中体会到完整全面的中国美学。而整个APP内容又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把语言、音乐、美术、科学、游戏等相互交融,富含丰富的信息元素,是教学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同样类型的开发设计内容,还有清明时节、端午划龙舟、冬至包饺子等中国传统式的内容开发。

二、传统文化幼教APP设计策略研究

简单来说,幼教APP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形设计,二是交互设计。目前不只是幼教类APP市场,包括考试类、外语类等在内的整个教育类APP的UI设计普遍粗糙。有数据表明,在多媒体应用商店里,教育类APP整体评分上4星的不足10%。其实,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性,幼教APP产品更应该被认真考究地设计。

设计策略基于“心能美育”,是“蓝猫幼教”一直研究并遵循的儿童教育理论。它是一种基于儿童文化心理机制的教育模式,最直接的教学载体就是动漫文化。“蓝猫幼教”既是图文时代的审美教育,也是美育先行的温暖教育,他们开发了中秋节做月饼、一起过夏至、年兽大作战、古诗合唱团、新年好、小耳朵的画、色彩的秘密等一系列优秀的APP。

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思维和教育工具,比如讲故事、唱诗、游戏道具、仪式感、礼仪模仿、情景设定等有效的互动学习策略去设计幼教APP,是软件开发者和幼教从业者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蓝猫幼教”传统文化APP的美学设计原则包括了三个方面:民族化、艺术性和适宜性。以APP中秋节做月饼为例子,该APP的UI界面设计美术基调是中国画的卷轴,整个界面色调暗沉深黄,类似中秋之夜。操作界面材质感觉并未硬搬国画宣纸,而选择了类似棉麻效果的皮纸,看起来更有质感和硬度。整个画面不是纯中国风和成人式的淡雅水墨,而是更适合幼儿感知欣赏的“工笔重彩画”风格。整个APP色彩谱系采用了“阴阳五色”的传统色彩,提炼了春绿、孔雀蓝、枯草灰、深烟等色彩,为了更适合在新媒体上传播表现,加入了一些印象主义的扁平风格。在设计“做月饼”的环节时,为了让每个界面更有活力,也配合设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术符号,比如云纹、回纹等民族符号;而在细节道具设计中,大量使用了蓝花布桌布、香炉、青花瓷器等民族设计,灯笼、桂花树、四合院等场景设计也更能表达中国化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好的美术享受,潜移默化中得到美育感知与体验。在声音和声响设计方面,则选用了宁静舒缓的“秋声”,比如:虫鸣,树声,家人笑声等轻松愉悦的旋律,带给幼儿生动的情景融入。而动作按钮的交互以拟物化为基本原则,当个性化的特制“月饼”被制作出来后,可以选择“全家共享”和“送礼分享”,体现了新媒体的协作学习和互动性。以上这些都能让幼儿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得到中国美学式的美育沉浸。

制作月饼的游戏流程让幼儿感知体验到了爱、快乐、自信、梦想、创新这五大能量,各种美好的兴趣种子能够持续成长,焕发“心能”力量。在幼教APP产品开发中,美育设计驱动的幼教类APP中富含的民族性、本土化和艺术性,是蓝猫幼教的具体设计策略。其实,目前整个的传统文化幼教APP竞争已经从内容竞争发展到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全面竞争阶段。如何将内容民族化、风格中国化,拥有益智性、互动趣味性、学习体验的安全性、可持续性,是我们设计策略研究目标的重点。

三、传统文化幼教APP用户体验策略

幼教APP的益智和安全是家长、教师首要考虑的,也是选择是否安装的第一要素。如何针对幼儿心理特点,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化教学,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是开发设计者最应考虑的问题。幼儿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互动,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与家长教师互动来进行APP的体验学习的。如何个性化地进行可控、安全、节制的体验学习也是用户体验策略的要点。

以APP一起过夏至为例子,这款APP的设计以“夏至”这样一个春夏转换的节点,鼓励孩子自由自发地探索气候的变化和自然季节转换的律动。该APP设置了白天与黑夜、晴天和雨天等几种切换模式,加上动植物的互动情景切换,给幼儿一个数字夏至的生态还原。使用后,你会发现,整个游戏没有关卡层级,它在鼓励孩子对数字化夏至世界的体验与探索,它不是一种让你担心会沉迷的游戏,而是一种让孩子感知节气变化的APP。

情景游戏,特别是互动益智教育APP,提供给幼儿的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以APP一起过中秋为例子,幼儿通过虚拟的情境,获得相关的情绪体验,比如制作、等待、成就感,直至最后月饼分享,这种丰富、直接的反馈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并使之转化为稳定的交往技能。一般认为,幼教新媒体APP的本质为体力与脑力合理配合,使幼儿在快乐中获益的一种互动平台。因此游戏的互动方式设计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可互动性、易互动性、安全互动性和益智互动性。可互动性是互动方式的可行性,即互动方式应在3—6岁儿童的能力范围内;易互动性指不可以给儿童的游戏互动带来负担;安全互动性即在游戏互动中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身体安全和视力安全等;益智互动性即在游戏互动中充分调动儿童左右手的配合及体脑配合。

以另一款优秀的APP古诗合唱团为例,它以音乐唱歌为切入点,主要开发内容为传统诗歌,不仅融入了音乐,还配合了故事意境与画面,以儿歌形式让孩子加深对古诗的熟悉感,最后邀请孩子唱歌、录音来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加深他们对古诗的喜爱,让他们体验唱歌与k歌的乐趣,感受美妙的诗词意境。整个流程中,幼儿和家长用户只需点按的按钮不超过三个:选歌按钮、录歌按钮、分享按钮。由此可见,蓝猫幼教APP开发者的用户体验设计遵循着“心能美育”的美学设计原则,强调的是还原自然生态,体验自然感受,诱发自然发现,促进自然式创造,激发幼儿心理潜能,保护孩子主动性。

同时,软件开发者还应考虑用户的个人体验,设计的APP应最大限度上使功能设置界面人性化,即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把幼儿的体验放在首位。如今太多的幼教设计师和软件开发者把设计的重点放在枯燥的“填鸭式”和紧张“过关式”里,致力于如何粘住用户,让用户沉迷在屏幕中,赚取更多的注意力和消费。而这种设计的原则,恰恰是幼教APP的致命伤,是家长和教师所担忧的。蓝猫幼教的APP用户体验原则是“轻度且适度”的美学沉浸式用户体验,任何一款软件都不会激发幼儿暴力、冲动、独占、成瘾等负面现象,这些设计原则必须在开发之时就坚定下来。

一款优秀的幼教APP还应该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多与用户(幼儿、家长、幼师等)沟通。可采用焦点小组、可用性试验、用户测试等易用性研究方法,对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正确准确的评估,充分认识用户的真实期望和目的,对用户操作流程的预设设计进行修正和有效的改进,保证产品核心功能及用户任务需求的平衡,促进人机界面的协调工作。

21世纪的儿童被认为是“数字的原住民”,终生都将接触到发达的数字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展开有效的幼儿教育,并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之协调,焕发新的生命,是当前放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笔者通过对蓝猫传统文化幼教APP的研究发现,其开发者以“心能美育”幼教平台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美育先行,设计驱动,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局限,带来优化的教学结构与便捷的多媒体学习空间,操作方便,实现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创新和传统文化的融入创新,也给其他开发者和设计师带来了有益和积极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本就孕育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具体幼教APP的开发设计中,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开发,更应该遵循“内容开发的新媒体适用原则”“安全适度的用户体验原则”“益智有趣的UI设计原则”等。对于设计师和开发者来说,幼教APP的开发设计不应只考虑纯粹的商业原则,更应考虑幼教的公益性、幼儿心理的特殊性和教育性,这些都要求开发者们更多地遵循幼儿心理需求和成长机制,更多地和幼儿教育专家和家长师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设计开发出一款优秀的兼顾商业和教育价值的幼教APP。

如果更多的软件开发者能拥有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并将之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幼教APP的设计开发,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幼教APP开发的成功率,对未来的信息化教育能更好地结合幼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幼教APP以后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新媒体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