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探析

2016-05-16阮桃丽

中国市场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人口老龄化养老

阮桃丽

[摘 要]由于我国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差异大等问题,这给我国养老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从现实出发,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对养老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现状及传统,借鉴国外的养老经验,指出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养老经验,开展自救养老,是我国目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养老体制;国际经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6.036

目前我国已是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养老的影响

1.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 亿,占到总人口的17%;而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1.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生突然: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人口的出生率不断下降。

第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后发展迅速: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大大提高。

第三,老龄人口总量庞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总量也较庞大。

第四,区域间老龄化进展不平衡:据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同时由于农村大量劳动适龄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农村的老龄化比城市严重。

1.3 中国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带来的新问题

正是由于中国老龄化来得比较突然,发展速度又快,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庞大的老年人队伍必将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诸多的问题。

第一,对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使得中青年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时老年人规模的扩大势必加重适龄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

第二,对社会的影响:对当前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空巢化、失独、经济压力,都给养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 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养老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而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冲击,我国现行养老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即使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参保老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依然较高,这给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第二,养老保障制度统筹层次低。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统筹,只有个别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

第三,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社会不公。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划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统筹方式、支付渠道和待遇标准都不一样,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

第四,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

第五,养老资源严重缺乏。我国现行的养老体制下,养老服务面相对狭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惠及全体老年人的服务体系。养老床位供给数量严重匮乏,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滞后,养老产业尚属于朝阳产业,同时,发展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缺乏。

第六,老年事业体制机制不顺畅,老龄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现行的政府养老职能大多分散在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民政、妇联、工会、文化教育、劳动人事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老龄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行动协调,造成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下。

第七,社会养老意识不足。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不长,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方式的认识还不深入,缺乏对就业、抚养负担、代际公平等与劳动力供求和接续等政策安排。

2.2 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及存在问题

第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为主。传统的养老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在家养老。由于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出现,空巢化持续增高以及失独等问题,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广泛、长期成为主要养老模式的可能性下降。

第二,机构养老。目前由于受传统观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机构养老只是很少一部分老年人的选择,加之部分机构的管理不规范、环境差、设施不足及服务意识不强,就更加造成了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另外,机构养老一般费用都比较高,因此以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无法实现机构养老的规模化。

第三,社区养老。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社区养老,甚至模拟国外的老年人社区,建设部分了老年人社区。社区养老虽然增加了养老的保障措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生活各方面都可以提供相应的照顾,但是老年人仍然要脱离子女,违背了中国传统模式,丰富的公共活动和他人的关怀也难以弥补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的抚慰,老年人仍然避免不了孤独和寂寞。

3 中国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路径选择

3.1 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第一,构建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的法律法规,规定各级政府在此领域的职责、义务以及老年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义务。借鉴献血的模式,建立时间“储蓄”方式,规定年满18 岁的公民,可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到老年看护机构开展义务服务,这些服务时间可记录进服务者个人档案中,在其年老或需要护理时,可获得相应时间的免费照顾。

第二,发展各类养老机构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各种养老模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政府组织投资养老产业,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健康状况特点,建立家庭养老、社区养老、院所养老(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不同类型的老年服务模式,鼓励私人公司、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等投资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负责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重视养老专科护士的培养。鼓励大学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科研与管理的学士或硕士,建立养老护理人员职业等级考试制度,完善老年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培养技能娴熟,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年护理人员。

3.2 调整政策,健全我国养老体制:解决养老问题核心在于转变观念,建立健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

第一,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要注意体现地理位置、城市和农村的地区差异,综合考虑我国养老传统思想、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构成、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的总体规划还要兼顾收入水平的差异和考虑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重点改善农村地区保障水平长期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及明显落后于城市的问题。

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建立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完善渠道,重点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协调与合作,避免单个角色“零敲碎打”地解决问题。

大力发展老年产业,201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万亿元,据预测,到2050年将增加到5万亿元。大力发展老年产业还可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

加强老年专科队伍建设:加强老龄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国家应大力鼓励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老年专科及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培养大量老年专业人员,适应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医疗、养老和照料需求,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养老医护专科队伍。

第二,加强经济发展。从国外的养老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不扎实,完善无从谈起。只有实现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不断上升的抚养比例下,实现老年人生活的和谐安康。

第三,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老年养护服务模式。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决定了家庭养老在生活护理、亲情关爱、精神慰藉方面的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四,开拓新的养老模式——自救养老。以房养老模式虽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被成功应用,但是,以房养老在中国是否可行?理论上以房养老不但可减轻国家的负担,又可以盘活不动产,对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来说可以实现共赢,但是受观念的差异、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的影响,以房养老还存在着诸多的现实困境。

总之,我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独居、留守、空巢、高龄老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地区差异大。随着老年人追求生活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这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综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习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另外,不断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西方先进的养老经验,开展自救养老,也是我国目前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4):2-23.

[2]王沈,懂魁,张宁,等.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600-1602.

[3]郭长伟.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策略分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88-90.

[4]宋强玲.老龄化视阈下失独养老问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403-405.

[5]徐娜娜.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当代文化养老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4):10-13.

[6]许望纯.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2-14.

[7]姜春雪.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及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47-148.

[8]梁永郭,段春颖.探讨如何破解居家养老难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471-472.

[9]桑永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可鉴[J].社会福利,2006(11):54.

[10]张曼.对以房养老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1):139-140.

[11]张馨婷.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30).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人口老龄化养老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养老之要在于“安”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