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汉文考释

2016-05-16李俊义,吴甲才,张云成

北方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汉文碑刻撰文



元代《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汉文考释

李俊义吴甲才张云成

〔关键词〕汉文碑刻全宁路张丑闾元代

〔内容提要〕立于元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年)的《全宁张氏先德碑铭》,系汉蒙文合璧碑刻。碑阳碑额系汉字小篆,正文系汉字楷书;碑阴碑额系八思巴文,正文系回鹘蒙古文(另有专文介绍)。此乃元代汉蒙文合璧碑刻中难得的珍品,其中的汉文碑铭,可补元代文人马祖常所撰《石田文集》及今人所编《全元文》之阙如。

一、《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概述

元《全宁张氏先德碑铭》,原立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大新井村委会所辖的牌楼村西北张氏家族墓地。“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碑额与碑身断裂为二,仆于地表。碑额上部基本保存完好,碑身下部残缺不全。碑身残高345、碑身宽112、厚31厘米,碑额残高115、宽121、厚34厘米。碑阳篆书额题“全宁张氏先德碑铭”,2行,每行4字共8字,其中“氏”、“铭”二字下部已残;碑阳正文为汉字楷书,26行,满行99字,大部分汉文字迹漫漶难辨。碑阴额题为八思巴文篆书,清晰完整;碑阴正文为回鹘蒙古文,大部分字迹清晰。此乃元代蒙汉文合璧碑刻中难得的珍品。《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汉文碑铭,没有明确纪年。但回鹘蒙古文部分明确记载此碑立于元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年)①。

笔者曾多次实地考查此碑刻,现将20多年前的汉文抄本撮录如下(其中字迹漫漶不能识读的字用“□”代替,模糊不清的字在字外打方框,方框内的字难免有鲁鱼之讹):

全宁张氏先德碑铭

笔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碑文试作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二、关于《全宁张氏先德碑铭》的撰文者、书丹者、篆额者

《全宁张氏先德碑铭》(以下简称《碑铭》)的撰文者为“资政大夫、御史知经事、浚仪马祖常”。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号石田,雍古部(亦作汪古、旺古、瓮古)人。其生平事迹见于《元史》本传②,还见于元人许有壬撰《故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马文贞公神道碑铭》以及元人苏天爵撰《元故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魏郡马文贞公墓志铭》等③。此外,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2对其家世亦有详尽的考证④,兹不赘述。

文中的“浚仪”,系河南开封的古称。马祖常为浚仪人,在元人文集中有载。杨维桢所撰《西湖竹枝集》有云⑤:“马庸古祖常,字伯庸,浚仪可温氏。”王袆所撰《宣城贡公文集序》有云⑥:“以后有临川吴文正公(吴澄)、巴西邓文肃公(邓文原)、清河元文敏公(元明善)、四明袁文清公(袁桷)、浚仪马文贞公(马祖常)、侍讲蜀郡虞公(虞集)、尚书襄阴王公(王沂),其文典雅富润,益肆以宏。”

《碑铭》的书丹者因字迹漫漶,无法考证。

《碑铭》的篆额者赵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云中北边。《元史》本传所记赵世延部分官衔与《全宁张氏先德碑铭》所记大体相合⑦。其生平事迹,除《元史》本传外,还可详见元人程钜夫所撰《赵氏先庙碑》⑧。

赵世延或撰文或书丹或篆额的碑刻很多,除《碑铭》之外,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碑刻尚有如下的《全宁路新建儒学记》(篆额)、《应昌路曼陀山新建龙兴寺记》(篆额)、《昭德殿碑》(撰文)、《敕藏御服碑》(撰文)、《太华山佛严寺无照玄鉴禅师行业记》(撰文)、《云岩子道行碑》(撰文)、《安晚轩记碑》(篆额)、《大元敕赐武当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篆额)等⑨。

三、关于《碑铭》中的“丑闾”非“全闾”辨

有人认为:《碑铭》中的“丑闾”,即《张氏先茔碑》(全称《大元敕赐故赠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张氏先茔之碑》)中张应瑞第三子“全闾”的同名异译,蒙古名应是楚鲁或朝鲁(汉意为石头)⑩。此说值得商榷。

对比上述三碑所记可知,“丑闾”与“全闾”的祖父母、父母不同,“丑闾”与“全闾”实非同一个人,“丑闾”亦非“全闾”的同名异译。

四、关于《碑铭》中的“皇姑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皇太后”

《碑铭》中的“皇姑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应为祥哥剌吉,这可从文献中得到印证。

碑文中的皇太后为祥哥剌吉之女卜答失里(亦作不答失里)。

五、关于《碑铭》中的“引者思”

六、关于《碑铭》的文献价值

本文作者在调查元代《全宁张氏先德碑铭》的过程中,曾得到赤峰卫生学校校长斯钦巴图博士及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戴顺先生的热心帮助,在此谨表谢忱!

注释:

① 嘎日迪、斯钦巴图、都仁:《元代〈全宁张氏先德碑铭〉蒙古文考释》,待刊。

② 《元史》卷143《马祖常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下同,第3411~3413页。

③ 〔元〕许有壬:《至正集》卷4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9,《适园丛书》本。

④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8~23页。

⑤ 〔元〕杨维桢:《西湖竹枝集》,载《武林掌故丛编》第六集,清光绪七年(1881年)钱唐丁氏刻本。

⑥ 〔元〕王袆:《王忠文公集》卷3,《金华丛书》本。

⑦ 《元史》卷180《赵世延传》,第4163~4167页。本段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均引自《元史》本传。

⑧ 〔元〕程钜夫:《雪楼集》卷5,《湖北先正遗书》本。

⑨ 李俊义、庞昊、孙再宜:《元代〈全宁路新建儒学记〉考释》,《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

⑩ 项春松:《赤峰古代艺术》,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70页。

〔实习编辑、校对阴美琳〕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6)01-0102-05

〔作者简介〕李俊义,男,1970年生,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内蒙古东部近现代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邮编 024001;吴甲才,男,1956年生,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政协文史委原主任、高级经济师;张云成,男,1955年生,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委宣传部摄影记者,邮编 024500。

猜你喜欢

汉文碑刻撰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寂寥·腾格里
无题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绍兴古镇寻荼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