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分析

2016-05-16李兴艳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肩周炎西医肩关节

李兴艳

贵州省望谟县人民医院 贵州望谟 552300

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分析

李兴艳

贵州省望谟县人民医院 贵州望谟 552300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针灸组与西医组(n=37)。针灸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VAS评分。结果: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86.4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针灸组疼痛缓解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

颈椎性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肩周肌肉、肌腱、滑囊以及关节囊等产生的炎症所造成,患者多具有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颈椎性肩周炎是当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患者以阵发性肩关节疼痛为主。文章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针灸组与西医组,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25岁到71岁之间,年龄均数为(51.54±0.11)岁。患者病程时间在5d到7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2.84±0.23)年。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针灸组与西医组(n=37)。两组患者各项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时间对比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主要包含阿司匹林、舒林酸、尼美舒利等,给与药物注射治疗,药物主要包含2%的盐酸。6mm~10mm丁卡因、2mm~3mm波尼松龙以及1mm维生素B1,在患者疼痛肩部位置实施注射,1次/d。基于患者实际病情条件控制注射次数,通常注射3次到5次[1]。

针灸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选择肩贞、中穴、曲池、陵下穴、肩峰、外关以及肩骼等穴位。重点针刺主穴,其他穴位辅助。按照八纲理论,结合患者发病位置实施针对性治疗。穴位选择每次 2个~5个[2]。酒精、碘酒消毒后,0.5寸30号无菌针灸针在穴位内敏感点实施针刺,针刺方向和穴位垂直,1寸~1.5寸最佳,留针 30min[3]。间隔10min刺入1次,基于患者的病情条件明确穿刺次数,通常情况下为2次~3次。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VAS评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肩部无疼痛感,肩关节活动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肩部疼痛感减轻,肩关节活动受限较小;无效:患者疼痛感比较强烈,肩部疼痛且活动受限[4]。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数量+好转患者数量)/总患者数量×100%。采用“VAS评分”系统对2组产妇术后疼痛感进行评分,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为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s表示,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的VSA评分对比

2.结果

2.1 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86.4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的VSA评分对比

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针灸组疼痛缓解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颈椎性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通常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患者。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加之劳动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中老年颈椎性肩周炎的患病几率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伸张能力、外旋能力等带来较大影响,患者肩部活动中,会引发剧烈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中医认为颈椎性肩周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抵抗能力较低,在不慎受风寒以及外伤影响的情况下,机体中的局部代谢紊乱,软组织炎症造成疼痛[5]。肩关节是人体中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关节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关节周围肌肉、滑囊的力量等。

中医针灸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脑部实施刺激,使患者脑补能够释放脑啡肽,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针灸的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内的血液循环,使致病因子能够快速排出,恢复患者受损的软组织,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大量的文献研究资料中显示,针灸治疗的方式有助于致病因素的快速清除,推动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6]。针刺方式能够动脏腑各个器官的功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尽快恢复自身平衡,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

实验研究结果得出,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 86.49%。实验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的方式下,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治疗的价值相对较高。同时治疗后,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针灸组疼痛缓解的效果更加显著,充分表明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能够增强,肩关节疼痛感受减少,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颈椎性肩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1]夏玉光.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与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6(19):806-809.

[2]罗子芮,李世刚,于丽伟,等.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4(22):329-333.

[3]曾强,项晓伟,苗峻,等.整脊推拿结合正清风痛宁水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08(19):65-67.

[4]杨娟,蒋劲,熊东林,等.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01(15):8-12.

[5]杜海绒.透刺埋线法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0例[J].河南中医,2015,12(19):2997-2999.

[6]杨瑜,潘路平,林咸明.基于“颈腰同治”理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11(24):1147-1151.

R254.9

A

1672-5018(2016)12-132-01

猜你喜欢

肩周炎西医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