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2016-05-16杨文斌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杨文斌

海安博爱医院 江苏南通 226600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杨文斌

海安博爱医院 江苏南通 226600

目的:对比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腹股沟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无张力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每组患者均为3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统计数值明显高于无张力修补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效果观察

腹外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其中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占全部腹外疝的 90%以上。腹股沟疝是指患者的腹腔脏器在腹股沟处由于腹壁缺损等原因而出现突出的症状,对于疝块较大的患者,生活劳动会有所受限,而严重者还可能因为疝内容物的嵌顿而引起缺血坏死,危及患者生命[1]。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本文主要对比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腹股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 40岁-72岁之间,平均(52.23±4.98)岁;斜疝患者70例,直疝患者6例,其中复发疝4例;并发症:高血压18例、冠心病10例、前列腺增生8例、慢性便秘 2例。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无张力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每组患者均为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全麻后,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组织,充分分离并暴露腹股沟韧带后,再行疝囊的分离结扎处理;切开患者的腹横筋膜,并重叠缝合;联合腱可通过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合到腹股沟处的韧带;重叠缝合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

(2)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取平卧位,于腹股沟上方2cm处平行切口,切口长度10cm左右;切开患者皮肤至腹外斜肌腱膜,并将腱膜上方游离至腹横肌,下方游离至腹股沟韧带处;充分暴露疝囊后,按疝环口及疝囊大小选择在疝囊、疝囊颈部之间合适位置结扎处理或视情况不结扎,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人工合成疝环进行填塞,将补片进行修剪后放于精索后方,并采用订书机样方式进行缝合,避免补片出现移位情况;依次逐层缝合,术后可放置沙袋压迫手术部位。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表示形式是(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指征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指征比较

由表 1可知,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组中,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阴囊水肿、2例复发、1例切口出现感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79%。无张力修补术组中,仅有1例出现阴囊水肿,未出现复发与切口感染问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3%。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外科的常见病,男性多发,且右侧多于左侧[2]。腹股沟疝主要有两种类型: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其中,斜疝是通过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或向前斜,可穿出腹股沟环进入阴囊;而直疝是通过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区域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

临床上传统的疝修补术是强制性拉拢与缝合,主要是通过加强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由于张力大、相融性较差,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术后痛感、伤口愈合慢、复发率较高等问题[3]。尤其是对于一些复发疝患者,若上次采用的是传统疝修补术,再次寻找修补组织就显得更加困难了。而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新材料,操作更为简单,不仅能较好地促进患者纤维母细胞的恢复与生长,而且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当然,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疝补片等材料属于异物,一些患者有可能出现排斥反应,对患者精索血管神经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也存在感染的风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明确患者精索位置,小心处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腱,并打开腹横筋膜,确保患者耻骨肌孔的充分显露;对于后壁严重缺损者,可采取Shouldice 法修补后壁,加强内环口,将平片的内侧固定在患者的联合腱、边缘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上[4]。

综上,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骁涛,齐竞鸿,王兆宾.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130-131.

[2]王利.针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传统疝手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6(13):91-92.

[3]陈兴忠,王春燕,唐学斌,袁兵权.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农村卫生.2016,22(100):25-26.

[4]余中平.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6):839-840.

R628

A

1672-5018(2016)12-044-01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