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廿八都木偶戏

2016-05-16徐槊蔓江山市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6年8期
关键词:木偶戏戏班木偶

徐槊蔓/江山市档案局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是一种由艺人操纵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为中国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廿八都木偶戏发祥于江山市廿八都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廿八都,素有“八闽咽喉”“枫溪锁钥”之称,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条“兵道”后来演变为重要的“商道”,并繁孕出独特的“文道”。 明清时期,廿八都十分繁华鼎盛,木偶戏遂兴起与盛行于此。2009年,廿八都木偶戏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廿八都木偶戏古称“傀儡戏”,俗称“窟儡子”。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载:“窟儡子,亦名‘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明正德年间自江西传入,至明末崇祯年间,安徽班在江西形成赣剧后,分成广信、饶河、东河、宜黄四大支派,廿八都木偶戏归属于江西宜黄、广信两派,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由江西宜黄县人迁居廿八都时传入古镇,清道光年间(1821—1850)趋于鼎盛,至今已历十几代,有三百余年历史。

清同治、光绪年间,宜黄派木偶戏传至廿八都乡山峰村灰山艺人黄祥光,后经历代发展,组成戏班,在江山山区及福建浦城、江西广丰等地活动,深受群众喜爱,被称为“戏祖”戏班。当时,还有广信派艺人王加米、王加怀兄弟分别组织的两个提线木偶戏班和其他戏班,这些戏班艺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1957年,“江山县提线木偶剧团”成立。1958年,剧团解散,后成立文工团,成员有25人。1963年冬,文工团解散,次年,“江山县木偶剧团”恢复演出,剧团活跃在山区农村,六个半月演出200场戏,观众达72400人左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山县木偶剧团被迫停演解散,木偶道具被烧毁,艺人被迫改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木偶戏枯木逢春,老一辈木偶艺术家们重新活跃起来,木偶戏重放光彩。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影视、网络等文化的兴起,木偶剧团生存陷入困境,艺人纷纷改行。

廿八都木偶戏成本低、人员少,便于深入山区演出,弥补了大剧团在这方面的空白。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廿八都木偶戏一直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传承,很少受外来艺术形式干扰,较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原汁原味,在舞台装置、传统剧目、角色造型、表演技巧、曲牌唱腔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廿八都木偶戏的演出区域是浙闽赣边境山区,艺人通常要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故舞台设置和装备轻便简易。演出场地为祠堂戏台、百姓家厅堂,甚至利用屋旁的一片空地或屋厅中央摆放的几张方桌,即可进行表演。表演一般分两批由5到7人完成,一批是正副手,在前台牵动木偶做出各种动作并演唱台词,一批是后台乐队,需3至5人,分别是司鼓、主胡、大锣、正吹、副吹。

廿八都木偶戏传统剧目种类丰富、唱本完整,分神话戏、文戏、武打戏等,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经常演出剧目有开台戏“满堂福”“忠孝传”,完台戏“百子图”“八百春”,神话戏“长生乐”“大香山”,苦情戏 “合玉环”“贤媳妇”等。现今存有传统手抄剧目100多本,包括连台戏12本、正本戏57剧和折子戏106出,这些剧本能够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廿八都木偶年代久远,多是明清时期造型,为浙闽赣三省边界所独有。木偶身高约85厘米,以香樟木雕成,粉彩上蜡,雕工精美细致,形象逼真。其中,偶头是整个木偶的精髓,注重以脸部骨骼造型和肌肉组织的变化来塑造人物性格,轮廓清晰、形神兼备,通过盔帽、胡须、服饰的不同搭配,可变换出近百种角色。

木偶提线应用技艺有十多种,包括提、拨、推、拉、勾、闪、抡、挑等高难度提线技巧。木偶肩部与手等四肢用布扎条带相接,柔软灵活。表演时,艺人以娴熟精湛、高超的提线技艺使木偶根据剧情做出各种动作,如穿衣、取物、戴帽、摘帽、酌酒、拔剑、写字、射箭、翻跟头等,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曲牌唱腔以江西赣剧为主,保留了部分古老弋阳的唱腔特点,以锣鼓助节,“一人干唱,众人帮腔”。也有乱弹腔和江西化了的昆曲特色,与浙江婺剧唱腔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曲调平直朴素,旋律少变,节奏缓慢。说白念唱以方言为主,有时夹杂廿八都普通话,声腔高昂,抑扬顿挫。

廿八都木偶戏曾给浙闽赣山区群众带去了无限的欢乐和回忆,但如今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正处在急剧衰微的困境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观众大量流失;木偶戏演出市场逐年萎缩;由于完全依靠木偶戏演出难以维持生计,年轻艺人大都舍弃演出另谋出路,只剩下一批老艺人苦苦坚持,随着老艺人相继辞世,木偶戏的传承后继乏人。

目前,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着手以廿八都地方资源特色为依托,配合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和古村落文化保护,对廿八都木偶戏加强宣传和保护,创建“非遗”生态保护区,设立廿八都木偶戏传承基地,开办木偶戏学习培训班,大力培养传承队伍,努力使这一古老的优秀民间艺术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木偶戏戏班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木偶戏
木偶戏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