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研究

2016-05-15吴碧珊黄年丰甘于恩

华中学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客家话暨南大学关联词

吴碧珊 黄年丰 甘于恩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00;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研究

吴碧珊 黄年丰 甘于恩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00;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客家话;正反问句;F-Neg-VP/NP

一、 引 言

翁源县地处粤北,位于广东韶关市东南部。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翁源县是纯客县,自2004年始,全县行政区划设七镇一场,七镇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仔、官渡,一场为铁龙林场。

客家话正反问句呈现出三个基本类型[2]:①VP-Neg-VP,②VP-Neg,③F-VP。黄年丰(2015)[3]指出,客家话正反问句使用最广泛的是“VP-Neg”;而“VP-neg-VP”[包括三小类:“V-neg-VP”、“VP-neg-V”、“VV(P)”]在客家话各点的地位有所不同,在梅县、普宁、东莞、广西陆川等地,“VP-neg-VP”的使用频率远不及“VP-Neg”。而在始兴县城、华阳凉水井、连城新泉、宁化等地,“VP-neg-VP”却是未然体正反问的主要形式;客家话的“F-VP”问句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粤赣交界地带,可据发问词“F”的语音形式将这一地带分为三个小区域:“阿(唔)VP” 区,包括广东省河源市区、龙川、和平、连平和江西省赣州的全南、龙南、定南;“咸(唔)VP”区,包括翁源、新丰两个县;“有(唔)VP”,包括寻乌、安远两地。另一个是赣南地区,包括大余、南康、崇义、兴国等县,根据发问词的语音形式,也可称为“可VP”区。

据黄年丰(2015:77)考证,韶关翁源的正反问句老派读“咸(唔)VP”,且认为年轻人使用“阿(唔)VP”问句可能是受周围“阿唔VP”区影响所致。据我们调查,翁源客家话的“F-Neg-VP”类型正反问,根据发问词的语音形式划分出来的“咸唔VP”问句和“阿唔VP”问句在很大程度上不表现为新老派之间的差别,而是表现为地域之间的差异。

本文对翁源客家话的正反问句进行描写分析,标音时声调采取四角标圈法。本文以江尾客家话为代表。

二、 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的类型

图1 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类型分布图

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发问词的语音形式各地虽有差异,但疑问结构和疑问功能等完全一致,例如:

(1)今夜晡佢阿唔来?=今夜晡佢咸唔来?(今晚他来不来?)

(2)你阿盟看过这本书?=你咸盟看过这本书?(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3)你阿无钱?=你咸无钱?(你有没有钱?)

三、 翁源客家话的疑问功能

(一)未然体正反问句

1.阿唔VP

“阿唔VP”问句中的谓词性词语VP可以是助动词短语、单音节动词、动宾短语、连动短语、动补短语以及性质形容词。例如:

(5)你阿妹这对鞋? (你要不要这双鞋?) ——爱/唔妹

(6)佢今日阿唔使上班? (他今天用不用上班?)——爱/唔使

(7)阿唔看电视? (看不看电视?)——看/唔看

(8)你阿唔去买衣裳? (你去不去买衣服?) ——去/唔去

(9)这件衫阿唔靓? (这件衣服漂亮吗?)——靓/唔靓

“阿唔VP”表示的是中性询问句,用于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动作行为进行提问;当“阿唔”后面跟的是形容词时,则用于询问事物的性质或属性。“阿唔VP” 问句的发问词是“阿唔”,发问词具有提示疑问焦点的功能,句子的疑问焦点是紧跟在发问词后面的成分,回答时只需针对疑问焦点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 “阿无NP”

“阿无NP”是未然体中性询问句,用于询问人、事物等的存在或拥有,只对体词性成分提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有没有NP”。“阿无”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下面两例不能成立:

(10) *阿无今日?

(11) *阿无外背?

(二) 已然体正反问句

1.求证型问句

试验场地选定为临近河边的场地,地层为回填土,地下超过5 m为湿泥,黏性比较大。选用的钻具外径为60 mm,钻杆外径51 mm,实验深度为5 m时,通过液压绞车起拔钻杆顺利提出。实验深度超过8 m时,利用液压绞车难以起拔,绞车的支撑架发生变形。液压绞车额定拉力为10 kN,加装一个动滑轮,使得实际拉力达到20 kN,质量60 kg。实验深度达到15 m时,使用钢球夹紧起拔器起拔钻杆,顺利提出,起拔出来的钻杆裹满黏性湿泥。由于只带了17根钻杆,最终实验深度为17 m。利用钢球夹紧液压起拔器起拔钻杆时,一次可起拔多根钻杆,且省掉桅杆结构,进一步减轻钻机整体重量。

说话人根据已有知识,或周围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对事件有一定的猜度,提出询问想求得对方证实。如例(26)中,问话人可能看见第三方和对方长相相似,心里猜测他们可能是兄弟,于是发出疑问以求证实。

2.建议型问句

四、正反问句的语气词

(一)“S+嘞”

“F-Neg-VP/NP”句式可以加语气词“嘞”,即“S+嘞”。这个“嘞”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表示新情况的出现。例如:

例(34)在S后加上“嘞”表示对新情况(裤子弄脏了)出现之后的疑问;例(35)蕴含的是听话人可能原来有钱而现在可能有钱也可能没钱,于是加“嘞”表示新情况的出现。

(二)“S+嘅”

“F-Neg-VP/NP”句式还可以接语气词“嘅”,当“S+嘅”的句调下降时,带有怀疑的语气,疑问程度不是中性询问句,而是疑大于信,倾向于对命题的否定。当“S+嘅”的句调上升时,句子原来的疑问程度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语气表达,要依赖于具体语境,有时带有不耐烦的语气,有时又带有委婉、缓和的语气。在“S+嘅”的句子中当出现新情况时,可以在“嘅”前面加“嘞”。试比较:

上述例句中a组是中性询问句,b组多了一个句末语气词“嘅”,疑问程度或语气发生了变化。如例(36)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降调的“嘅”,疑问程度发生了改变:a句是中性询问句,不知道对方是否会做饭;b句是疑大于信的询问句,对对方会做饭表示怀疑。例(37)的a句是中性询问句,加上升调的“嘅”之后,疑问程度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表达不同的语气:(37)b如果在问话人心情愉悦或态度良好的情况下,为表达委婉、缓和的语气可能会加上升调的“嘅”,语气较轻快;如果是出现在听话人犹豫不决,而问话人对此感到烦躁的语境中,问话人加上升调的“嘅”表达不耐烦的心理状态,语气偏重。加“嘞”之后,表示听话人有一个从想要到犹豫不决的过程。

(三)“S+呢”

“F-Neg-VP/NP”句末还可以加上“呢”表示深究的语气,通常是降调。“呢”经常跟副词“到底”同现。例如:

五、关于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的来源

(一)翁源客家话的选择问句

1.选择问句式及其关联词

大部分客家方言选择问句的关联词用“还系”,同时也存在其他关联词。如下表所示:

客家话粤北、粤东[8]赣南[9]闽西[10]选择问关联词还系、啡系、还就、还、啊、也抑(系)[ia?5he53]、还系、还就、还([he53]、[xai24])啊、也抑还是[ə35va55sɿə33]、抑系[iahei]、啊(到底)

由此,可将客家话的选择问关联词归为三类:①“还”类,包括“还系”、“啡系”、“还就”。②“啊”类。③“也”类,包括“也”、“抑(系)”、“抑还是”。

(二)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的来源

1.“咸唔VP”区正反问来源

图2 “咸唔VP”区正反问来源示意图

2.“阿唔VP”区正反问句来源

图3 “阿唔VP”区正反问句的演变路径示意图

六、小 结

本文描写翁源客家话的正反问句,并揭示其来源。我们认为翁源客家话的“F-neg-VP”正反问句与粤赣交界地带的其他客家话的“F-neg-VP”问句具有相同的生成机制,都来源于正反选择问句。

*本文是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13AYY00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本文采取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第67~85页)的观点将“F-VP”问句归为正反问。

[2] 客家话正反问句的基本类型参考了邵敬敏、周娟:《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2期,第109~117页。

[3] 详见黄年丰:《龙川客家话的正反问句研究——兼论客家话正反问句的类型和特点》,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下文所引黄年丰(2015)皆同。

[5] 陶炼:《“是不是”问句说略》,《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第105~107页。

[6] 邵敬敏、朱彦:《“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第23~36页。

[7] 仙鹤是江尾镇管辖下的居委会,2004年以前是独立的镇,2004年并入江尾镇。

[8] 粤东、粤北客家话选择问关联词材料来源:练春招、侯小英、刘立恒:《客家古邑方言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5~286页;黄年丰:《龙川客家话的正反问句研究——兼论客家话正反问句的类型和特点》,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5页、第102页;李小华:《客家方言的反复问句及其句末语气助词》,《龙岩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1~7页。

[9] 赣南客家话选择问关联词材料来源:刘纶鑫主编:《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746页;刘汉银:《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2页;邵敬敏,等:《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5~86页。

[10] 闽西客家话选择问关联词材料来源: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第377页;张桃:《宁化客家话语法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266~267页;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70~172页。

[11] 蓝小玲:《闽西客家方言》,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8页。

猜你喜欢

客家话暨南大学关联词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阐释“四个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