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支付硝烟再起

2016-05-15法人肖岳

法人 2016年8期
关键词:二维码银行传统

文 《法人》见习记者 肖岳

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

二维码支付硝烟再起

文 《法人》见习记者 肖岳

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而言,双方的关系更多是相互依存和互利共生。银行的开放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每一笔交易,也会为银行带来利益,因此双方合作共赢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被暂停两年之后,二维码支付卷土重来。

7月初,“央行将重新放开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消息甚嚣尘上。据财新传媒报道,央行已正式授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并在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加密措施、敏感信息存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中国银联也将在前述标准基础上制定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与业务规范。

上述消息透露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二维码支付在被禁两年之后,即将迎来解禁;二是国资背景的银联也将切入二维码支付领域,今后,二维码支付将不再是支付宝、微信等民营支付机构的天下。

作为市场发展迅速而又话题不断的支付方式,二维码支付到底有何利弊?市场将如何走向?伴随着放开之后的国资切入,市场格局将会有怎样变化?

二维码支付或迎春天

种种迹象表明,暂停了两年之久的二维码支付市场,或将迎来转机。

2014年3月13日,央行曾发布紧急文件,暂停支付宝公司、腾讯旗下财付通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有关业务。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曾就此做法对外做出过回应,他表示:“央行此举意在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并非针对某家企业,是‘暂停’而不是市场传言的‘叫停’。”

而随着央行重新开放二维码支付,业内普遍认为,该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

对于两年前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一事,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介绍,央行之所以在2014年暂停二维码支付,更多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毕竟任何一种支付方式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安全。而从目前来看,二维码支付是一种最为便捷,同时又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支付方式,因此如果能解决好安全问题,二维码支付市场前景广阔。

“监管机构暂停二维码支付,是出于一系列的考虑,其中包括风险,而央行在此后可能基于互联网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量,政策上才会有这种放开的趋势。”艾瑞咨询分析师杨春秀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春秀亦认为,央行的叫停,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伴随新的支付技术(二维码支付)而出现的一些风险和安全隐患的考虑。现在由于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市场上一种较为主流的支付方式。央行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些变化,所以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使得二维码支付能够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更好地获得发展。

“也只有在保障支付安全和明确标准的前提下,传统银行以及互联网支付企业才能更好地在顺应监管的同时更多参与到行业中去。”杨春秀认为。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金额793.97 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56.15 亿笔,金额52.13 万亿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在总的电子支付业务中,移动支付业务占比并不高,若二维码支付能够在完善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下进行有序的放开,势必会使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得更加有力。

《法人》记者就二维码支付相关问题联系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该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正在制定过程中,暂时不对外回应,发布时会统一说明。”

安全是挥之不去的话题

谈起“二维码”,人们大多会联想到支付便捷、使用场景多等积极因素。在人们生活中,二维码可以是电影票的取票凭证或是一张门票,毋庸置疑的是,二维码的出现,简化了日常交易需要输入账号或刷卡签字、找零等繁琐,使用户可以体验到更加舒适的消费体验。

但在享受二维码支付带来的便捷和舒适的同时,这种支付技术相关的安全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

从目前阶段看来,二维码支付方式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支付时所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存在被窜改和恶意设置的风险;二是二维码支付的终端设备,即手机、平板电脑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其中,交易时消费者扫描的二维码风险,主要源于二维码生成相对简单并且技术含量较低。若将病毒程序等伪装成二维码,并以一系列手段诱导用户扫码,用户往往难以识别,这无异于增大了二维码支付的风险。

而在手机这一支付终端上,智能手机往往存在被盗用的可能,而且与传统的刷卡机相比,手机更容易被病毒程序攻击。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维码支付更应用在互联网平台上,与银行内部专用的支付终端相比,更加开放而且技术门槛较低,尤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安全保护技术和黑客往往呈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态势。

“因此使得手机支付终端扫描二维码的风险性也会增多,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是将来二维码支付推广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通常来说,二维码支付会更加趋于完善和精细化,用户的安全保护也会更加严密。”董彦岭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关于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问题,除了采取更加高端的技术手段外,事前的防范和准入的审核也是非常重要的。

杨春秀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维码支付的风险防控,核心还是针对二维码支付技术上进行一些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此外,对于出具二维码的商家也要核准其真实性,对于二维码支付开放的渠道也应进行核实和判断。这样二维码支付的风控才能做得较好,并使得二维码支付市场迎来更好的发展。

杨春秀进一步指出,正因为二维码支付技术门槛较低,其在安全性上才更应有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空间。

显然,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问题将会影响到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发展。而从二维码支付的流程来看,从最开始的条码制作,到传导,再到最后由商家或企业向用户发布,整个流程都应该是监控的范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毒程序以二维码为伪装,或者商家利用二维码恶意盗刷现象的出现,进而保证用户所扫描的二维码可信与安全。

而对于用户而言,也应加强支付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手机作为支付终端时,不应随便扫描不明来源或他人发送的二维码,从而保障自身的支付安全。

逐渐缩小的技术差距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涉足二维码支付领域的企业,除了以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外,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传统银行的身影了。

在6月29日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主办的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工商银行所展示的二维码支付产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该款二维码支付产品中嵌入了Token技术(国际清算组织领先的令牌技术),通过对卡号变异处理、隐藏真实卡号信息等多重手段保护用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相关信息显示,工商银行也是国内首家拥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中国银联也宣布正在央行拟定的标准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体系。

工商银行和银联的切入,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得到确定后,传统银行和国资背景支付平台也将逐步迎合“互联网+”的浪潮,成为二维码支付领域新的主力军。

在谈及传统银行入局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缘由时,董彦岭介绍,二维码支付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银行的支付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颖、并且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可以说是从外围对银行业务的一种支付革命或者冲击。

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产品的出现,通过围绕支付功能,进一步衍生出很多服务。由于二维码支付本身带有一种“微支付”的特征,虽然安全程度上未必有传统银行的转账支付高,但迎合了大量发生频率高的小额支付,所以发展较快。

而且在此之前,银行对于小额支付业务也并不重视,由于民资背景的互联网企业占据了支付领域技术和手段上的优势,所以在新一轮互联网技术变革中,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小额支付上对传统银行起到了一定的业务侵蚀作用,这也使得传统银行在支付领域之前的竞争中显得过于被动。

因此,工行和银联切入二维码支付领域,也被认为是国资背景的平台与民营互联网支付企业反向的竞争,传统银行不再因为技术的原因而失去先机。另外,商业银行作为传统支付的主渠道,开始关注二维码支付领域,也符合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董彦岭还指出,传统银行虽未在上一轮二维码支付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但也不必失去信心,因为传统银行的独有优势也不能忽视。

“比如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核心的大项目和大资金的调度、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等,这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风险管控方面。”董彦岭表示,与此同时,传统银行既要吸取教训,不高估自身优势,也要认真应对包括二维码支付在内的支付业务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并为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未来发展,积极争取一席之地。

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想在今后二维码支付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与二维码有关的一系列技术。因为切入二维码支付市场,也意味着传统银行一改以往更多面对大额支付的情况,开始面对小额、高频的支付形式,如何保证设备和系统同时满足小额支付和高频支付的特性,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是传统银行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这就需要传统银行在技术研发上大量投入资金和精力。

一旦传统银行在技术方面进行积极研发,再借助自身所独有的网点优势、机构优势、资本优势以及影响力优势等,那么在将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优势将会得到扩大,并也将获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场。

竞争不是唯一路径

杨春秀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对于传统银行和互联网支付企业而言,并不仅仅是竞争的关系。由于双方此前所注重的用户并不相同,所以还应注意服务好现有用户,而在将来,双方合作共赢或将成为趋势。

截至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也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产业尤其是电商、O2O等产业的发展。对于传统银行来说,第三方支付的优势恰恰是其需要借鉴的。在二维码支付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则尚未落地之前,及时反思双方的优劣势,无论是对于在二维码支付市场中起步较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还是对于发展脚步较快,并在逐渐缩小差距的传统银行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董彦岭看来,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银行仍有一段路要走。他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宝和微信等民营机构,在支付方面很注重用户体验,倾向于使消费者获得舒适的消费体验。此外,在满足小额支付及高频率支付的要求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这些请求的系统和技术也很完善,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上也强于传统银行,因此这些方面都需要银行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弥补。

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第三方支付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其符合了创新的潮流,又处于互联网浪潮下,在涉足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中,往往具有身为互联网企业的天然优势,所以更加了解用户,了解消费场景。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对于银行而言更多的是促进作用。而且二者定位也有根本不同,第三方支付更倾向于针对于小额度和高频的支付需求,而这部分市场实际上以前也是银行不愿去做的业务,这也是高度市场化的结果。总体而言,第三方支付市场从资金量上看,并没有想象中的巨大。

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而言,双方的关系更多是相互依存和互利共生。银行的开放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第三支付企业的每一笔交易,也会为银行带来利益,因此双方合作共赢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支付宝公关经理朱建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单独一家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可以支持更多的银行卡支付,另外对于商家而言,也可以使其覆盖更多的用户。除为商家提供支付服务外,支付宝还在做很多支付以外的事情,比如在线下二维码支付时,支付宝提供支付级会员服务,使得消费者在二维码支付时成为商家的会员,使得商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为其提供一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从而帮助商家在营销上形成一个价值点。

“传统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未来合作空间还是很大的。”朱建亦认为。

各施所长赢市场

尽管被央行暂停了两年,但二维码支付却一直在暗中发展。今后二维码的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得到确定后,商业银行也将在二维码支付领域能够有更好和更合规的发展空间。

在谈及商业银行入局二维码支付的原因时,杨春秀告诉《法人》记者,入局二维码支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更多是基于对自身现有业务发展的一种补充。近年来,传统银行也在发展自己的手机银行、支付业务,甚至是电商业务,其中包括对于线下网点设备的升级和一些越来越智能的终端设备的投入。

“入局二维码支付将使得传统银行能将自己已经具有的优势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仅仅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争夺某一市场,毕竟传统银行也要为自身银行的用户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在消费场景的体验,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跨行转账、缴费等等业务的体验。”杨春秀表示,所以传统银行入局二维码支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与第三方支付抢夺市场,而是丰富自身服务的一种方式,从而有助于提升银行客户的体验,并依靠可靠度吸引更多的用户。

杨春秀也指出,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发展上,传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各有优势,二者应该各施所长,以赢得各自的市场。

其中,传统银行在线下POS机的铺设能力或者是线下其他支付终端的铺设能力,远远高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果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线下拓展方面能够与传统银行进行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很有益。

第三方支付借此也可以较快完成线上、线下的O2O市场整合,依靠线下的智能终端铺设的能力,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用户也会更广,推广的成本也会更少。

而银行也能够通过合作获得将一部分用户转化为自身二维码用户的机会,双方各自发挥在线上或线下的不同优势,来更好推动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发展。

“竞争对于用户而言是有好处的,一方面会促进双方降低用户所需支付的服务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技术的升级。而从近些年银行的变化来看,对于用户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好,其中一部分原因即来自竞争,包括同行业内与其他银行之间的竞争。”董彦岭表示。

董彦岭同时指出,在围绕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在看到支付领域的问题时,也应看到整个产业链上所衍生出的价值,包括在服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客户信息的大数据收集和利用,从而使其将来的服务和营销从中受益。

对此乔聪军则表示,传统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关系是良性的,从现状而言,双方各做各的特色服务,而双方不断去巩固特色和优势,都会拥有各自的市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银行传统
江西银行
记忆银行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二维码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