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丝菌多糖的单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探析

2016-05-14赵大群丁祥刘露钱叶侯怡铃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赵大群 丁祥 刘露 钱叶 侯怡铃

摘 要 实验采用黄丝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柱层析以及透析处理,得到黄丝菌多糖(CC-1),采用三氟乙酸水解黄丝菌多糖样品形成单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法)分析了其单糖成分;同时,研究了低浓度黄丝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丝菌多糖由甘露糖与木糖组成,比例为7∶1。抗氧化实验表明,黄丝菌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0.5~5.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对DPPH-自由基也有一定清除作用。

关键词 黄丝菌多糖;高效液相色谱法;单糖成分;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黄丝菌(Canthar-elluscibarius Fr.)又称鸡油菌、杏菌,是四川、云南地区一种常见野生食用菌。其子实体肉质,全菌杏黄色、蛋黄色或枇杷黄色,有浓郁的杏仁果香味[1,2]。本研究主要以黄丝菌菌体为原料纯化得到黄丝菌多糖(CC-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法)对黄丝菌多糖(CC-1)的单糖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低浓度黄丝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探,为黄丝菌多糖(CC-1)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材料

黄丝菌采自四川省小金县海拔3 500 m的高原地带,由西华师范大学丁祥教授鉴定。

1.1.2 药品试剂

DPPH试剂,Sephadex G-100 column,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氢氧化钠、三氟乙酸;维生素C;ABTS试剂;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主要仪器

126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酶标仪(配有Gen5仪器控制及数据分析软件),离心机Centrifuge5418R;电热恒温水浴锅(W-1300083)。

1.2 实验方法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单糖成分

取多糖样品5 mg,用5 mL浓度为2 mol/mL的三氟乙酸溶解,在100 ℃水解6 h,除去三氟乙酸。将水解后的单糖产物以75%的乙腈作为流动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检测。

1.2.2 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参照相关文献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3],实验组吸光度为A1;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为A0;阳性对照组吸光度值为A2。

清除率=[1-(A1-A2)/A0]×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丝菌多糖的单糖组分鉴定

黄丝菌样品多糖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处理后出现两个明显峰,时间分别是在6.923 min以及8.086 min,其峰值时间与木糖6.833 min和甘露糖7.975min对应单糖峰时间吻合,可知黄丝菌多糖的为木糖和甘露糖构成。两单糖对应的峰面积分别3.5831%和25.7403%,可知其两种单糖比例约为1∶7。

2.2 黄丝菌多糖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

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0.5、1.0、2.0、2.5、3.0、4.0、5.0 mg/mL),ABTS的清除能力随着黄丝菌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黄丝菌多糖浓度为5.0 mg/mL时,清除率达至52.37%。当VC质量浓度为6 mg/mL时,对ABTS的清除率可达98.02%。

2.3 黄丝菌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0.1、0.3、0.6、0.9、1.5、2.1、2.4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随着黄丝菌多糖浓度的增加而改变,清除率稳定在23.81%~32.91%。当黄丝菌多糖浓度为2.3 mg/m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32.91%,继续增加样品多糖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没有提升。与VC相比,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

3 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采用黄丝菌子实体,经柱层析以及透析,得到黄丝菌多糖(CC-1),采用三氟乙酸全水解,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法)分析了其单糖成分[4,5]。结果表明,黄丝菌多糖由甘露糖与木糖组成,比例为7∶1。这是首次确定黄丝菌多糖(CC-1)的单糖类型和含量,为进一步确定其精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细胞或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可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活性氧可以导致细胞内脂、蛋白和DNA等的氧化损伤,诱发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各种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本研究采用的ABTS+和DPPH- 检测黄丝菌多糖(CC-1)的总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黄丝菌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对DPPH-自由基也有一定清除作用。黄丝菌多糖(CC-1)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呈现一定的胶体性质,且多糖的羟基基团被水分子包裹,难于接近位于DPPH中3个苯环氮中心的自由基,这可能是导致黄丝菌多糖(CC-1)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低于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

综上,黄丝菌多糖(CC-1)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资源。但是关于黄丝菌多糖(CC-1)的精细结构及抗氧化相关分子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培贵,壬向华,于富强,等.中国大型高等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85-296.

[2]张传利,杨发军,桂雪梅,等.鸡油菌研究概况与展望[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3):35-39

[3]李世峰,陈桂琛,毕玉蓉,等.两种野生食用菌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5,24(3):58-63.

[4]张汇,鄢嫣,聂少平,等.黑灵芝不同部位多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1,32(1):56-61.

[5]李华,窦晓兰,陆启玉,等.葡萄状枝瑚菌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2,19(3):69-7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抗氧化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香芪生乳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鸡骨草叶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腰痛康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丙酸睾酮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山苓祛斑凝胶剂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麒麟尾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牡蛎多糖苹果果醋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海洋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