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建设

2016-05-14张莉

企业文明 2016年4期
关键词:核电廉政工程项目

张莉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案件高发多发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随着核电建设迅猛发展,核电项目建设、运营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相关利益群体越来越关注核电建设、运营所涉及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安全可谓是核电的生命线,而这一生命线的起源从核电工程建设伊始便已萌发。

核电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土建、机械、电仪等较多专业领域,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具有标准高、设备杂、供方多等特点,相应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贯彻“以预防为主、全过程全保障覆盖、持续改进、严格管理”这一核安全工作原则,确立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监督防控体系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影响核电工程项目的主要因素、监控体系建立过程、应对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就如何建立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监控体系进行了如下思考。

明确影响核电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

类同于其他行业的工程项目,核电工程建设的生命周期亦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项目前期策划阶段、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验收。所不同的是,基于核安全的考虑,各分项工程对于工程项目整体都严格承载着各自明确的安全功能。

根据核电工程项目的管理重点,从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管控三个维度,可将影响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经济风险、安全质量风险、决策风险、人因风险、环境风险、物资风险等,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核电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是指以企业的内部监督资源(纪检、审计、内控)为主力,借助外部的设计、监理、造价等力量,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把关,以系统性思维进行监控流程与规则设计,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监控,保障高效能管理目标与高品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构建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的过程

构建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必须使各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在闭环管理中不断完善,实现阶梯式上升,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能。

识别环节,突显实施目标的差异性。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在初步设计和查找识别阶段,应结合项目实际,依据不同环节设定不同重点,准确制定预防措施,制定风险监控和处置的方法。符合行业特点和单位特色,应具有差异性,才能确保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效,是开展其他各个环节工作的基础。针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可利用行业标准和规范、历史研究信息、行业内风险事件数据库、国内外专家学者经验等找出影响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潜在风险。常用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故障树分析法、工作分解法、核对表、专家调查等。

评估环节,突显分级管理的全局性。风险评估是对整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风险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梳理和集中,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衡量,评价项目是否可以承受可能存在的风险。首先明确项目的风险评估基准,其次明确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第三权衡以上的风险是否能被整个工程项目所接受。核电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对项目实施前后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执行环节,突显“三道防线”的全覆盖。在执行阶段,应建立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等“三道防线”,形成对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措施体系。如:在前期预防可以在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岗位职责等方面入手,中期可以通过信息监测、自查、动态监督等来监控,在后期处置上要强调责任追究,开展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

反馈环节,突显检查整改的全程性。考核内容应贯穿于工程建造期间的全过程,全面反映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及被监察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分级管理、权责明确、有序执行。根据考核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风险监控工作,奖惩的意见要明确,整改的意见要有针对性,纠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监控体系,推进体系完善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把握核电工程项目监控体系建设的关键

工程建设项目监控体系是以廉政监督为保障,以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监督为突破,以建造效益监督为切入点,实现监控渗透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建立监控体系,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核电特点及项目监控的具体需求,建立层级明晰、职责分工明确的监管组织机构,分工程技术人员、内部监督人员、外部支持人员三个层面来确保监控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实现。其中,内部监督人员可以由企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等人员组成,联合开展监督;外部支持主要包括设计、监理、造价、外部技术人员等外部力量构成。三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制度审查,规范权力运行。

制度建设是确保国有企业规范有序实施工程项目建设、高效廉洁地建设好工程的基础。及时掌握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势,实现制度建设的相对稳定和动态变化,以企业标准化及内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对原有制度进行充实完善。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设计工程项目各流程之间的制度制约,形成制度规范行为的良好机制。要采取自查自纠、现场检查、重点督查相结合,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最大限度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突出三个抓手,构建机制保证。

——以纪检监察为抓手,强化纪律审查。首先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重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履职监督,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插手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工程评议、述职述廉、提醒谈话等制度,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那里。三是突出廉政教育,与参与各方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建立工程建设内部廉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程建设廉政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监督中遇到问题。

——以内部审计为抓手,强化审计监督。一是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完善审计流程,延伸审计领域,使内审成为企业运行管控的重要工作,实现管理流程的规范。二是逐步实现“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完善工程项目的检查、评价、咨询等活动,增加效率和价值,帮助工程项目实现既定目标。三是将工程审计、合同审计、财务审计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对工程项目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工程项目整体投资控制与单项、单位、分部、分项投资控制有机结合,将工程决算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以内控管理为基础,强化流程控制。一是将工程建设项目的管控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和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并按年度进行循环管理监控。其次是拓宽监控领域,从侧重于招标、投资、合同等环节,适当延伸至立项、隐蔽工程验收、施工变更、进度款支付等环节,对施工进行全程监督。三要加强跟踪验证,教育强化自律、监督强化他律、制度强化约束、考核强化奖惩,推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工程项目的监控转为日常化、长效化,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运作效率。

整合监控资源,搭建监管防线。

为把工程项目建成优质廉政工程,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预防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发生,必须要注重发挥纪检、审计、内控“三位一体”的监督功能和监控作用,建立完善协调互动机制。

纪检监察应侧重于效能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的监督等方面,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审计工作应强化项目过程审计和退场审计,加强对企业内外审计成果的分析和应用,落实整改责任。内控方面坚持与业务关联单位开展“联防联建”,专题交流,及时通报工程状况,签订廉政协议。

通过对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建立的分析,强化对工程全过程的管理监督,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确保管理过程的合法合规,实现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使工程项目的监控有序开展,为核电的推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核电廉政工程项目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廉政之歌
核电链接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