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迈山:万千宠爱于一身

2016-05-14庄生晓梦

普洱 2016年4期
关键词:景迈山布朗族澜沧

庄生晓梦

2008~2009年以后,普洱茶市场伴随着古树纯料概念的提出而逐渐回暖。景迈山因为茶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并且茶质优异,香气独特,其古树茶拥有区别于其他茶山的蜜香,且韵味悠长,能够适应多数茶客的需求,所以,景迈山成为众多茶商追捧的山头,也迅速被列入了一线名山头。

本刊今年三月刊杂志中的一组图片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那就是“回望古道”栏目中的《周光倬莱卡镜头里的民国普洱》,其中有两张照片,是1935年摄于景迈山的,黑白照片上还清晰可见80多年前,景迈山上的茶农生活场景,以及他们揉制晒青茶的情景。与今日之景迈山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一眼就能看出即使光阴阻隔,却渊源颇深。而这两张照片应该也是目前能看得到的最早的关于景迈山的影像资料了吧。

当然,景迈山的种茶历史远远比这悠久,追溯到布朗族茶祖帕哎冷的迁徙传说,至今已是1700多年了。景迈山上的村民世代种茶,以茶为生。也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这被誉为“古茶树资源博物馆”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虽然景迈山的种茶历史悠久,但是,和云南大部分种茶少数民族一样,茶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是饮品,是药,是菜,是祭祀品,而商品属性反而是排在靠后的。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景迈山所属的惠民乡以及澜沧县都纷纷建立了国营茶厂,景迈山才慢慢成为茶厂的原料收购点,但是因为古树茶采摘难度大,产量小,所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国家的统一指挥下,众多青年走上景迈山,大力发展和种植密植高产的茶园茶,不过在四五十年后,景迈山上的这些台地茶已经被改造了稀疏留养的生态茶园。今天的知名普洱茶企业:澜沧古茶公司的董事长杜春峄老人就曾回忆,她16岁被招进茶叶培训班,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在她的青春岁月里,有近10年的时光都是在景迈山上种茶,直到七十年代后期她才被调入澜沧县茶厂工作。据杜春峄说,她在澜沧县茶厂当制茶工人的几十年时间里,澜沧县境内的优质茶原料,当然也包括景迈山上的茶叶,都是用来做名优绿茶的,按照等级分为春蕊、春芽、春尖、春玉,滇配茶等,只有最等级最低的茶才会被压制成普洱茶。无论茶叶的命运如何,在计划经济时代,“景迈茶”是一定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的,外界没有人知道景迈山位于何方,其实纵观云南大多数今日声名显赫的古茶山,在那个年代,命运大抵相近,甚至只会更加的籍籍无名。

时间迈进21世纪,普洱茶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断代之后,复兴之风从香港、台湾等地吹起,直至蔓延整个中华大地。尤其是到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巅峰,在这阵风潮之下,盛产普洱茶优质原料的茶山,也一个个走进了公众的视野。那个时期,容易攒到名气的茶山,大多都是交通便利,茶树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生态环境良好的茶山,景迈山便是其中之一。当然,景迈山除了有优质的茶树资源,还有保存完好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民居和他们伴茶而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都被当时亟待打造特色区域名片的思茅地区(今普洱市)政府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幸运的是,从一开始,政府对于景迈山都是持以保护为主的态度,并且至今从未改变,这10来年中,政府不仅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景迈山的生态和人文环境,而且有规划地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比如,将翁基和糯干两个布朗族和傣族的古村落按照原始的形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每一个上景迈山的游客的必到之地。

2007年4月8~10日,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召开,活动热闹非凡,茶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在“普洱绿三角”签字仪式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澜沧县景迈山各少数民族代表一起朗诵了《景迈山宣言》。宣誓称:作为现代人,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决不能对自然界过度索取。我们要争取立法,保护和尊重各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方式、建筑风貌。保护景迈山每一棵参天的大树、每一块古老的茶园,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捧水……整个宣誓的过程震撼人心,当时,在以央视为首的国内权威媒体的报道下,不仅让这段《景迈山宣言》深入人心,更让“景迈山”进入了茶界的热词榜首。

2008年,整个普洱茶市场进入了寒冬期,这一年的7月,景迈山下的柏联普洱茶庄园正式启幕,柏联成为中国茶庄园模式的先行者。擅长旅游产业开发的柏联集团,将国有老厂惠民茶厂经过全新翻修,建造出了一个时尚性与民族性并存的茶庄园,并依托景迈山的古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环境,打造成为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仓储、茶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无论如何,在普洱茶市场的低迷期,柏联普洱茶庄园确实给整个惠民乡及景迈茶区打了一剂强心针。柏联普洱无论是在包装设计还是宣传推广方面都大量地运用了景迈山的元素,加之柏联普洱的流通渠道主要在柏联集团的旅游项目体系中,如精品酒店、特色景区,所以,“景迈山”的概念能够在更广泛、更高端的领域内传播,有时甚至是跨界传播。同时,在柏联的带动下,通过政府的规划投资,景迈山下的惠民乡也被打造成了富有特色的旅游小镇,一改往日邋遢不堪的面貌。2011年柏联普洱茶庄园旁边的精品酒店建成,很难想象在那样远离城市的山区里,能够有如此时尚、典雅、高端的精品酒店。几年间酒店接纳了众多各界知名人士,一旦入驻柏联精品酒店,游览景迈山便是接下来的不二选择。马云、李连杰不就是因为一次景迈山之行后,继而投资了普洱茶产业,创建了“太极禅”茶品牌。

2008—2009年以后,普洱茶市场伴随着古树纯料概念的提出而逐渐回暖。景迈山因为茶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并且茶质优异,香气独特,其古树茶拥有区别于其他茶山的蜜香,且韵味悠长,能够适应多数茶客的需求,所以,景迈山成为众多茶商追捧的山头,也迅速被列入了一线名山头。一些有实力的茶企也纷纷把景迈山列入了重点的收料基地。比如前文提到的澜沧古茶公司,其创始人杜春峄原本就与景迈山渊源颇深,所以澜沧古茶始终深耕景迈山,不仅出品了众多以景迈山为基础原料的普洱茶产品,而且该企业近几年每年组织众多经销商、茶友以“回家”为主题,走访云南茶山,而景迈山永远是必到之地。

这些年来,靠着这份天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景迈山的人气有增无减,也不断地吸纳着大量的外来资金,众多茶商、茶企与当地茶农合作,建收料点、初制所,一段时间里整个景迈山都在轰轰烈烈地大兴土木。景迈山的古树茶价格也从2006年以前的几十块钱一公斤最高涨到了2014年的800元一公斤,近两年则维持在600元左右一公斤。茶农们也借着茶叶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很多有经营头脑的茶农也开始从卖毛料到做品牌,从兼营旅馆到将二者有效整合,开发庄园经济,如“景迈人家”“阿百腊”“布朗公主”等都是优秀的本土企业。

景迈山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因为茶叶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活动:山龛茶祖节也吸引着无数游客,为景迈山知名度的提升增色不少。说到茶祖节,不得不提一个人:苏国文,他是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的儿子,布朗族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化典籍、历史文献都曾在“文革”期间以“破四旧”为名被付之一炬,而传承千年的祭茶祖等民俗活动也因此中断多年。苏国文一直怀揣着父亲的遗愿,就是要重新编撰布朗族历史,恢复祭茶祖活动。2004年,从澜沧县教育局退休后苏国文回到景迈山,一方面搜集各方资料,编撰布朗族历史,一方面为布朗族的茶祖帕哎冷兴建纪念馆,2005年帕哎冷寺建成,苏国文以此为契机小范围内恢复了祭茶祖仪式。之后在芒景村村干部及普洱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祭茶祖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并且是尽量遵循古老的仪式。政府还特别在哎冷山上修建了茶魂台,专供祭祀活动。如今每年固定在4月14~17日举行山龛茶祖节,每年这个时候,景迈山上人头攒动,陷入歌舞的海洋,所有的旅馆、客栈一房难求。许多爱茶人士怀着朝圣的心理,不远千里来到景迈山,如一个虔诚的信徒一般,在茶祖的塑像面前跪拜、叩首。

其实,云南的众多茶山上都有着自己的世居少数民族,然而能够像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有共同的意愿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复原并传播出去的并不多,所以景迈山今天的盛名之下,总留有这样魅力多姿的一笔亮色,这在云南的众多茶山中是独具一格、无可取代的。所以,景迈山也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比如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茶颂》就是在景迈山大量取景,山上的茶农有不少都加入了群众演员的阵营;央视出品的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也从景迈山开篇,苏国文的身影出现在了第一集的第一场里;偶像派演员刘诗诗、周渝民主演的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也几乎完全以景迈山为故事背景。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各种类型的影像作品从景迈山吸取创作灵感,然后展示在山外的各类平台之上,也许每一个用心欣赏的人,都会在心中思忖,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说景迈山是云南茶山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茶山,那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也只是限于国内。但是目前景迈山却有机会走向世界的舞台,被全世界所了解,那就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普洱市政府在全力推进的项目。早在2013年11月17日,景迈山便已经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也就意味着景迈山已经拿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一旦“申遗”成功,景迈山将是全球唯一一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申遗”,政府对景迈山古茶园、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居所的保护工作可谓是不遗余力,景迈山才能够以今天这样原始、古朴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申遗”的工作正在开展中,而我们也期待景迈山能够早日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猜你喜欢

景迈山布朗族澜沧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中国茶的朝圣之山 茶旅“心”体验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考古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澜沧基督教调适及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