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6-05-14严娟娟
严娟娟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02—01
数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能成功地促进学生学习,又能有效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预定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符合教育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尽可能地实现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保证。
一、课前激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课前学生们在等课,有的教师利用这几分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可见,课前激趣至关重要。
如,教学“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找一个漂亮的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后面的教学必然有效。同时也可以使用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及各种游戏等等,以此激发兴趣,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是要对学生的数学方面的认知进行掌握,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内容,让情境与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融合。
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笔者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和猫妈妈去钓鱼,小猫一会抓蜻蜓,一会捕蝴蝶。天黑了,猫妈妈要回家了。此时,小猫才发现自己的桶子里一条鱼也没有。一条鱼也没有能用前面所学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学生非常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来引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条鱼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有效教学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笔者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万岁,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乾隆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样,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有效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