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高校信仰教育路径探究
2016-05-14孙勇王昱衡
孙勇 王昱衡
摘 要:文章从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信仰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知行合一的信仰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多维视角下高校信仰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信仰教育;知行合一;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4-0079-02
一、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关学者研究表示当前我国居民普通缺乏信仰,因而在当前信仰教育对于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信仰的含义
所谓“信仰”顾名思义,从汉语动词的角度来看信即相信、信任,仰则可以理解为敬仰,“信仰”可以解释为信任敬仰,因而名词角度可以将“信仰”看成是出于对某种主张信任与敬仰而将其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动指南。关于信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六版称, 信仰是指 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 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显然是一种由内省产生的现象, 它或者是一种智力的判断, 或者如18世纪苏格兰不可知论者休谟所主张的, 是有别于怀疑感觉的一种特殊感觉。
(二)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
信仰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未来意义深远和重大。从国家的角度讲,它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的政治保证 ,是抵制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手段 ,是抵制和反对各种非科学信仰的必要条件;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讲 ,只有加强信仰教育,才能塑造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健康完美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 ,实现自身价值 ,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1]。
二、高校信仰教育现状及挑战
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国家对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战略意识,高校党员的思想及信仰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多元化现象在社会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愈来愈明显,也极大冲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效果,使得当下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端正政治思想,强化信仰,自我提高党性修养成为目前当务之急。
(一)来自宗教传播的挑战
我国高校信仰教育的主体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无神论教育,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德育体系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正逐步失去其灵活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来自西方的宗教文化在其影视作品中产生的新鲜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大学生。作为文化载体的宗教,对于要学习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是必要的,而且近年来多角度介绍东西方宗教文化的书籍大量出版发行,加强了高校大学生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但是由于对于西方宗教无普遍引导,加之校园传教的出现,宗教传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除校园传教的影响外,宗教社会化导致了目前许多家庭为寻求精神寄托和慰藉,信仰宗教,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信仰[2]。
(二)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外来价值观的入侵,一度在中国大陆绝迹的不良习气,如落后的文化与腐朽文化等死灰复燃并且“蔚然成风”,许多一度令人引以为豪的词语成为了历史并且遭人嘲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尤其是党员的信仰的纯洁性。保持高校党员信仰的纯洁性非一日之功,但毁在旦夕之间。当前的严峻的反腐斗争形势对于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危害很大[3],对于尚未形成成熟世界观的高校学生党员而言更有着剧烈的信仰动摇。
(三)来自教育环境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教育理念还相对滞后,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非常明显,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追求超过了对于其思想道德的要求。从小开始学生就缺乏对于信仰的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其信仰教育构建的难度不言而喻。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淡化了学生的信仰,而过多地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对今天的信仰教育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我国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这些给学生党员的信仰构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三、知行合一:信仰教育的思想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精华之一,自王阳明正式提出以来,历来为世人熟知借鉴。作为哲学难题之一的知行问题,中国哲学家至今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加之由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界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思想,中国古典的宋明理学中的精华一度被忽视,因而至今人们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仍然知之甚少且不甚重视。
(一)知行合一思想体系概述
知,是指科学的理论知识;行,是指人的积极的理论实践。强调知行合一,既不是知在前,行在后,知吞并行,也不是行重于知,轻知重行。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认识道理与掌握运用道理是同样重要而且应当在二者同步的情况下才可达到最佳状态。
(二)知行实践现状
中国思想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非源于行的缺失,而在于知与行的不同步。依照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言,中学阶段为典型的知先于行,行大步落后于知,进入大学后,行的落后所导致的弊端正逐步显现,并进一步影响到知的形成,大学的后半期知基本没有,行的盲目与随从性特征越加明显,从而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现实的残酷性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直接导致步入社会的青年们失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
(三)知行合一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对于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而言,笔者认为身兼言传身教的教师们应当肩负起更多的身教的责任。在高校校园中,不仅仅是任课教师,校园的所有教师的行为、品格与人格魅力等等无不影响学生的思想形成与日常行为。除了自身外,高校教师还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品格与思想觉悟能力的培养,而并非目前所执行的侧重于专业成绩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内容与形式也应当大幅度改革从而平衡知与行的地位与关系。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创业创新教育的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创新中实现知行合一。
总之,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融入知行合一的思想,让学生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思想道德规范,同时要真正地身体力行,只要做到了所说的规范,才说明做到了真正的认知,不仅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4]。
四、多维视角下高校信仰教育的路径
上文我们已经论述过了,信仰教育本身是个综合体系,它的全面长久地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当前若想做好高校信仰教育的工作,本文认为仅仅凭借高校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综合发挥各方的力量,如社会和国家等。
(一)个体层面:主观配合
首先,当前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对主流价值观主动认同与接受,而不应该是消极被动地对待。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思想境界上不断提高,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坚持定期阅读马列主义作品,多接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文字作品。其次,对于信仰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知的层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大学生需要主动认同主流价值观,认识到它的存在和坚持信仰。而行的层面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就是需要大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认识到信仰更将信仰转化为行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按照主流价值观行事。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在社区充当志愿者奉献爱心,聆听道德模范的巡讲会等。
(二)学校教育:不断强化
第一,高校应该完善自己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与信仰相关的课程设计。这就是学校努力将信仰理论以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广大的高校学生,引导和督促他们树立信仰、按照信仰从事。
第二,实行多元化的信仰教育方式。只有课程的设置而缺乏其他方式难以做好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文化史潜移默化得,因而高校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信仰。比如,可以开展有关大学生信仰的演讲比赛,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定期开展信仰新的活动,让大家在相互竞争、合作、交流与学习中领略信仰的伟大力量和共产主义伟大信念的美好。第三,综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往往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于学生思想方面尤其是信仰的考察,在这种评价的影响下一定程度地导致了高校学子们自身对于信仰教育的忽视,学校一定程度对于信仰的不重视导致难以发挥信仰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
(三)社会:坚持主流信仰诉求
有了学生个体与学校的努力要想将信仰教育做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的深层次参与。首先社会上应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对信仰有所诉求,坚持主流的价值观而不能说虚无主义。这样就为实现信仰教育提供了可能的社会土壤。其次,社会舆论也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觉与党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弘扬主流的价值观,自觉与邪教等各种错误的价值观、信仰做斗争,积极主动传播健康文化。
(四)国家政策:支持引导
高校的信仰教育还需要国家的努力,国家应该出台适当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帮助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高校的信仰教育体系构建中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职能。
首先,应该加强信仰教育的立法工作,将信仰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措施,将对高校信仰教育课程的安排用法律等形式固定化,从国家层面严格要求各校的相关课程,避免有关单位畏难而不开展相关课程的做法出现。
其次,在国家的层面提供一个高校信仰课程的交流平台,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某一个高校的信仰教育取得巨大成功不是我们的成功之处,重要的是将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广,推动全国高校的信仰教育课程的开展。如国家定期组织相关论坛,使得各个高校能够相聚一堂共同为我国的高校信仰教育建设出谋划策。
最后,国家应设立相关资金,为有关高校的信仰教育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持,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国家有必要增加教育的资金投入,比如可以为各个高校的信仰教育提供资金用于购买教材与相关教学设备;为开展优秀信仰教育的学校以及个人信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提供奖金以资鼓励;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财政上大力扶持坚持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流文化等的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1]傅开梅,路来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
学报,2002,(3).
[2]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熊项斌.社会多元化视域下保持党员信仰纯洁性问题研
究[J].领导科学,2013,(11).
[4]徐晓炜.中国传统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王阳明
的“知行合一”思想为例[J].理论观察,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