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6-05-14陈群珠
陈群珠
【摘要】《义务教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信心 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
近年我校开展“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学校要求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分成6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近年来学生群体渐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的性格存在孤僻、任性、自我意识强、缺乏合作精神;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且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习缺乏自信心等。基于以上原因,教学中我坚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家庭背景及守纪状况等方面来合理建立相对稳定的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不仅要求每位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且要求各组员间充分合作。小组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有班风、学风良好的班集体;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性较强;纪律方面自觉性强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等。回顾近年个人的教学工作,小组合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对学生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满足感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小组合作学习把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变为“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如教:The elephant is too big to go through that door(大笨象太大了以致不能穿过那道门)这句型时,让同学们讨论它的同义句转换有多少个:(3分钟的小组讨论与记录,小组成员纷纷发表意见。执行过程中对小组进行评价:答对一题,小组可得一分,多对多得分;而非本组内的其他成员勘误其他组的答案,成功改正的小组得一分)。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表达:
1.The elephant is so big that it cant go through that door.
(大象如此大,以致它不能进入那到门)
2.The elephant isnt small enough to go through that door.
(要进入那道门,大象身体不够小)
3.The elephant is too big .That door is so small.
(大象太大) (门如此小)
4.That door isnt big enough for the elephant to go through.
(门对大象要进入来说,不够大)
5.The door is so small that the elephant cant go through.
(门如此小以致大象不能进入)
6.The door is too small for the elephant to go through.
(那道门对大象来说要进入太小了)
生7:That door is so small. The elephant cant go through it.
(门如此小) (大象不能进入)
教师把小组讨论后的答案呈现出来,让组与组间相互发表见解,同时进行评价。在众人智慧之下,病句也变完善了,并且有的小组的答案多得令人吃惊,也很精彩,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在既激烈又和谐的气氛中,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而且活学活用,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理解也越深。
二、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习信心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团队精神,每位学生在团队中都会得到尊重,小组活动中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每次发表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被重视,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缺乏自信心,学习能力不均等。这样,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要使该部分学生重拾自信,就需要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功体验,我们知道:“成功是由不断的成功积累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既给了学生自由发表的机会,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一般流程是:理解或练习——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教师点拨。在第二环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都进行相互分享和辅导,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得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即使学困生也或多或少积累了知识,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和得到同伴的鼓励和认同,久而久之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对学习也产生兴趣与期盼。
三、体现学生主体,提升口语能力
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自始至终贯穿和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外语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并能提高学生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的一般环节:“理解或练习——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教师点拨”中。第三环节是分享交流,小组讨论后,教师鼓励学生把各自独特的见解在全班分享,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地展示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既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4A Lesson one 第一部分的拓展问题: (What is your favourite hobby? Why? 你最喜欢的爱好是什么?为什么?)我引小组内成员互相练习,然后每抽其中一些成员进行展示:
Q: Whats your favourite hobby? Why ?
生1:Running. Because I want to do more exercises.
(跑步。因为我想多做锻炼)
生2:Fishing. Because I like eating fish.
(钓鱼。因为我喜欢吃鱼)
生3:Reading. Because I think knowledge is power. When I read. I can learn more from the books, so books are “The chicken soup of heart”, I think.
(看书。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当我看书时,我从书中吸收到很多营养,因此我认为书籍是“心灵的鸡汤”。)
小组合作学习,把时间、空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种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全面得到发展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程教学的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