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2016-05-14李楠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医学院校民办

【摘要】民办医学院校在我国高校发展大潮中势不可挡,其专业发展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而其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较大差异决定了其英语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文将根据语言输入理论中的“i+1”理论,从英语分级教学对于民办医学院校的必要性,分级教学在民办医学院校的独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来研究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民办医学院校 英语分级教学 “i+1”理论

我国自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对英语教学都十分重视。传统大班教学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尤其在民办医学院校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民办院校中,学生英语程度差异较大,急需转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一、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民办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发展及问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跨越到大众模式,民办院校的发展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为满足国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民办院校应着重因材施教,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民办医学院校正符合此类要求,如全国高校星河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发展总避免不了遇到问题。我国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较为曲折、徘徊的状态。“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谢大任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英语教育家们推出了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987年我国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后,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又转向以基础英语为主的模式;90年代至今,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实行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先后教学的模式。我国医学专业与医学技术发展要与国际接轨,离不开医学专业教育与英语教育的结合。

2.“i+1理论”指导下看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时代背景、中小学英语教育与学生水平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出现了比以往更大的差异,而这种情况在民办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相较于一、二本高校学生,民办院校学生英语能力整体较弱,水平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在民办医学院校更加明显,因为一部分医学相关专业录取分数比之于院校内其他专业要高,一些学生的高考成绩甚至已超过二本分数线。因此,民办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就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兴趣较高;而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被动。

针对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英语教学现状,诸多英语教学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中的“i+1”理论也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人类需要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方能习得语言。“i+1”就表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知识为“i+0”,则学习者并没有接触到新知识,也就无法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而当语言输入为“i+2”时,则新知识远远超过了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学习者也难以较好地获取新知识。

从英语教学实践上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少有两方面因素需要考量。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方法及进度等应符合自身现有水平,即“i”。无论难度过大的“i+2”或者是根本没有难度提升的“i+0”,都无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民办医学院校学生自身现有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使大多数学生获得“i+1”的英语输入,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等级进行区分,使得英语教学效果最佳化。

由此可见,在民办医学院校中,英语分级教学成为必要。“i+1”理论为民办医学院校的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分级教学也成为实践“i+1”理论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9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民办医学院校,该模式更有其必要性和优势。

其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民办医学院校学生的发展。上文中提到民办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根据“i+1”理论,只有使多数学生能够获取比自身水平较高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因此,民办医学院校可通过入学分级考试等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按需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两年的英语学习中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或得到更高的提升,再根据医学生发展需要安排医学英语等更专业化的英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能力与专业结合,为未来铺路。

其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民办医学院校自身的发展。与其他综合类高校相比,民办医学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医学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之上。为衡量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中国教育部与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要求医学生‘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要使医学专业与国际接轨,民办医学院校就要着力提高其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学科交叉,学科互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无疑是其长远发展的得力助手。

三、英语分级教学对民办医学院校的要求

对于民办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能给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问题与要求主要体现在分级方式和学生心理两方面。

其一,我国民办医学院校中英语分级方式主要有两种,多数院校采取新生入学英语摸底测试来进行分级,还有一部分院校根据新生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级。这两种分级方式均有利有弊。根据高考成绩分级的方式方便快捷,同时,高考试卷科学正规,监管严格,评分严谨,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英语水平。然而高校招生面向全国,我国高考试卷却并非统一,甚至难度差别很大,因此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无法公平比较,作为大学英语分级依据也就欠妥。为解决这一问题,多数院校采取入学测试的方式进行分级。这一方式不仅做到了试题统一、公平竞争,也给了学生第二次显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在我国,从高考结束到新生进入大学,通常历时两到三个月。这期间,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可能已出现变化——长期不学习英语,水平下降;或利用假期继续学习,水平上升。入学测试恰能反映这些变化,提供更新的数据。但与高考相比,各院校自己所出试题水准参差不齐,也存在监考不严格,改卷不严谨的情况,加上学生出现的排斥或过于紧张的心理,入学测试的结果也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因此,民办医学院校应本着让每位学生得到最大提升的原则,研究出更加妥善合理的分级方式。

其二,英语分级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大影响。通过观察与交流,本文作者发现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民办医学院校由于其自身学科专业特点与招生要求,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学生偏科情况较多,其中多数是理科成绩较好,而英语等文科程度较弱。进入A班的学生,一部分得到鼓励,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一部分则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理,认为自身英语能力强,便放松了学习,出现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解的情况,甚至波及其他课程。而进入B班或C班的学生,一部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英语学习上更加努力;一部分学生却产生抵触反感情绪,认为学校对其不够重视,丧失了学习信心,甚至产生了放弃英语学习的偏激想法。学生心理会对其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分级教学的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使各级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根据“i+1理论”可以分析得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在民办医学院校当中必要、可行,且行之有效。针对民办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与前景,该模式有其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院校如若能设法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分级方式不够合理或学生心理阻碍等问题,该教学模式将是民办医学院校长远发展的得力助手,并成为其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1):17.

[2]张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分析[J].科教导刊,2014,(11):1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

[4]陈伟平,余晓峰.黄国君.《IIME标准》视域下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90.

【课题项目】该文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15年度课题“民办医学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mx20150385),主持人:李楠。

作者简介:李楠(1987-),女,河南焦作人,研究方向:文学翻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医学院校民办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句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奠基石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