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稳定专业思想与转变就业观念为导向的专业预警机制研究

2016-05-14范晶王倡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范晶 王倡宪

摘要:高调剂率与低就业率是高校出现专业预警的关键信号。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从学生专业思想与学生专业就业率两方面分析该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该专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思想;专业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4002203

一、引言

专业预警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由教育部发布的预警专业名单,以引导高校及时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目的是及早提醒学生或求职者做好面对可能到来的求职困难的思想和行动准备。这些专业之所以被预警,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在全国高校中存在重复设置,连续多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低,调剂和征求志愿录取率高,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等诸多突出问题[1]。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属于农学大类。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4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以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与保护农业环境为主要研究目的,将资源与环境有效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并具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就业时能够在农业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项工作。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与环境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国家建设步伐的迈进,社会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该专业本应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属于农学大类中的走俏专业,但是,近年来,由于该专业的扩招加之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念等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突显。因此,如何在全国该专业呈现“过饱和”的态势下,及时发现黑龙江大学该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该专业的健康与稳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结合笔者近10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及工作之余与各级学生不间断的沟通交流,发现该专业各年级学生在专业认识上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第一,学生专业思想极不稳定,尤以调剂来的新生更为明显。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因为思想是一个人行为与习惯的立足点,只有在一个稳定的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功立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形成自然也是如此。笔者在长年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专业思想的稳定与否不仅影响学生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关系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目前,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因所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视野宽窄不一,对本专业的认知度也不同。据统计,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每年的调剂率基本均在90%以上,大一新生中约有8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大二的学生中约有60%的学生对本专业有所了解,大三学生中约80%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大四的学生中,除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外,约85%的学生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由此可见,该专业各年级学生的思想普遍缺乏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大一新生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分析认为,新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源自于因调剂产生的“失落”与“自卑”感。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刚步入大学殿堂的新生而言,不但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对自己未来就读的专业也充满好奇,但是,如果自己是因为“被调剂”而迫不得已才就读该专业时,心理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失落感[2]。另外,大部分学生被调剂自偏远的西部,对农村贫苦的生活条件有切身体会,部分新生认为考学只是自己的一个跳板,只想借此尽快跳离“农门”,而事与愿违的是自己又被选进了“学农”的大军,“三农”将是自己未来的服务对象。而在许多人的传统意识里,“农学”又是一个引起偏见与误解的专业大类,与名牌高校或普通高校的优势专业相比,部分想“跳农门”的学生会因学农而感觉“低人一等”,无形中有些“自卑”,在亲戚朋友面前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专业,在失落与自卑中很难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对于这些才刚刚准备踏上专业之路的新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这种“失落”与“自卑”心态,对自身重新树立自信,那么,就会为未来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埋下隐患,出现学生沉迷网络,或者补考挂科导致留级与退学。

因此,在历年农资专业新生调剂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们应针对该专业新生的上述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家长见面会与学业导师这两个平台,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工作。具体而言,在迎新时的家长见面会上,可灵活采取座谈、报告或会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为新生及家长介绍该专业的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规划、人才去向等基本信息及专业亮点,并从各年级选取若干优秀学生代表,以他们的现身说法给尚在专业思想动荡期的新生们以专业自信,尽可能让新生在“耳闻”与“目睹”中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同时,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对未来有所期待,逐步减轻他们的“失落”与“自卑”感。另外,学业导师在新生的专业思想稳定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业导师不仅是新生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领航者,更是新生在专业认知阶段的启蒙者。因此,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每年都会根据新生数量择优配备至少1位学业导师,院系在举荐学业导师时本着唯才是用的原则,实行民主选聘与集中管理的体制,在教师自荐的基础上选聘部分专业精通、阅历丰富、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担任新生的学业导师,以帮助新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院系也会依据学业导师的工作业绩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还应该注意的是该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即该专业的生源较特殊。其特殊性在于对农业生产过程相对较熟悉。从这点上看,该专业的学生本身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根基,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在利用上述两个平台时应将学生固有的这些优势有效融入专业思想的稳定工作中。

第二,专业就业率较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择业观念有待转变。

如果在新生入学阶段做足了专业思想的稳定工作,那么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思想的稳定工作是否就可以放手不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专业知识日趋丰富的他们终将要面临择业问题,而且他们专业就业率的高低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该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社会认可度及需求度。这里所谓的专业就业率是指毕业生中从事本专业人数的比例。不言而喻,专业就业率高,说明学校为该专业配置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达到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需要该专业的人才;相反,专业就业率低,意味着我们尚未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简言之,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农业生产”的大舞台上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身才干,真正成为“献身三农,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学生主要来自偏远的农村,且90%以上的学生是调剂至本专业的。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达160人,共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人才160余人。表1为该专业近4年来的就业情况。表12010—2013年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本科生就业统计表

年份毕业人数择业方式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应征入伍升学待业出国创业201030980112002011391717140002012421414491002013531525013000由上表可见,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维持在90%以上,且主要以协议就业、灵活就业与升学为主,出国深造与自主创业率为零。其中,协议就业与灵活就业者中多以市场营销为主,但营销产品中与农用物资有关者寥寥无几,年均人数不超过5人;升学就业中除极少数本着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思想外,绝大部分升学者是将考研做为就业面临的“寒冬”的一个过渡期,而在为数极少的升学就业者中每年仍有至少2—3名学生跨到别的热门专业去。笔者通过与历届参加招聘会的农资专业学生的交流发现,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致认为,人才招聘时基本没有与该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专业市场需求,参加招聘会后大多学生有失落感,部分毕业生对招聘会甚至有畏惧感,感觉自己四年来专业上所获无几,不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能干什么。这种人才市场上的冷板凳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到更迷茫,而毕业生这种迷茫与就业信息会在各年级学生间传递,受此影响,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可想而知。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专业就业率低主要与学生的择业观念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较低有关。

荀子的《劝学》篇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意即真理源于实践。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或迟或早都要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但是服务社会的前提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获得离不开实践。黑龙江大学现有可供农资专业学生实习的基地10个,其中,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黑龙江鹏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有生态农业规划、配方施肥、土壤肥力评价、环境监测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题,但是,这些已建立联系的实习基地利用率却并不高,学生只有在第4学期的认知实习(1周)与第6学期的专业实习(2周)中在基地开展专业实践,但是,农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大类,农业生产周期短则1年,长则数年,2周的专业实习对于如此长的生产周期而言只是沧海一栗,历年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在田间,甚至真有部分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专业实习过程中大多时间也是将学生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因此,这种流于形式的专业实习实际上并没有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当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式有很多,例如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的申请工作,还会为大二以上的学生配备科研导师,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尽管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但毕竟参与的人数有限,且实验室条件不同于田间自然条件,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基地这个平台。至于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则需要对学生不断加强专业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主动转变择业观念[3]。

众所周知,薪酬、待遇及工作生活条件往往是学生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需要提及的是,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广大的基层、农村才是该专业学生真正的用武之地,尽管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在农村,他们才会发现专业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而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自身价值。当然,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便捷的信息交流等诸多因素会给该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如果不能将这种“学农爱农”“献身三农”的就业观念灌输并植根于学生的思维,无疑会造成学校为该专业建设投入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基层、农村却因缺乏该专业的人才而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该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可谓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逐步达到这一长远目标。

“科技小院”对于各高校农资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自2009年起推行的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大批专业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员服务于生产一线,让学生在那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科技小院40个,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4]。科技小院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而且这种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激发了学生学农爱农的情怀。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中每年都不乏部分专业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并热爱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另外,可充分调动该专业现有的校友资源,不定期邀请一些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有突出成就的该专业的优秀校友来院做报告,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或者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或访问优秀校友所在生产单位,形成校友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使该专业的学生择业时更理性,也更自信。此外,订单式培养该专业人才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学院可以牵头与国内相关专业企事业单位洽谈,让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就业时需准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更明确,有目的地学习会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学生学业期满后经院级与企事业单位双方考核合格可考虑优先录用。长此以往,也为该专业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就业范例,学生的专业思想自然就会稳定,专业招生时调剂率也会相应下降,专业预警问题也随之解决。

参考文献:

[1]钱强,周芸,王瑾.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72—74.

[2]邹长明.稳定新生专业思想,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J].中国农学通报,2008,14(19):203—204.

[3]陈宝泉.专业吃“黄牌”高校须警醒[N].中国教育报,20130426(003).

[4]何志勇.“科技小院”里的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记实[J].中国教育报,20140108(011).

Research on the Major Prewarning Mechanism Guided by Consolidating

Major Thoughts and Transforming Employment Concepts

——Tak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for Example

FAN Jing, WANG Changxi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e key indexes to prewarning of major are high rate of transfer and low rate of employment. In the study, we tak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jor are analyzed from aspects of major thoughts and employment rate of the major, and th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help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Key words: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thoughts of major; employment rate of the major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