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驱动 提升小学老师发展力
2016-05-14李小强
李小强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4—0049—02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角色有着新的定位: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新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育过程的学习者。现阶段,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已经普遍被一线教师认可,与此同时,教师发展就成为管理者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课题。我校在教师发展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动力
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教书”与“育人”已成为了唯一的旋律,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渐渐被忽视甚至遗忘。如何发展教师,我们认为研讨与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驱动力所在。
(一)专注课堂就是专注教学
课堂是已知(预设)与未知(生成)碰撞的场所,是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平台,专注课堂就是专注教学。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下给出了自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并在学校内部开展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和“1+1教学研讨”活动(第一个1表示教研组内研讨教学设计与目标达成等,第二个1表示年级组内研讨课堂组织与分层管理等),两者相辅相成。
以某学期四年级数学为例谈谈基本做法:首先,按照学校工作部署与教学进度。四年级四位数学教师确定将乘法结合律作为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个人主备、集体修订的形式基本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再次,由四位教师结合本班的学情实际开展研究课教学。这是第一部分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于一周内开展“1+1”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内主要是学科教师,讨论教学内容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巩固与练习设计等。这样既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一、二、三年级教师可以了解高年级学习动态,五、六年级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有助于课堂延伸与提升的意见,以便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基。年级组内主要是教授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较为了解,主要提出一些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横向与纵向交织的研讨模式,将教师置身于集体智慧中,让荣誉感与集体观从内部驱动教师自我发展。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
专家对于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定位为小而实,“小”指问题来源于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切口小且研究周期短:“实”指问题一定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经过研究可以给出策略或办法,可以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正因为这样的特点,小课题也称作微型课题,我校在2013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省教科所的年度微型课题申报与研究,最终有88个微型课题顺利结题,如《基于“导学案”背景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探索》等等。通过小课题研究,促成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成就感驱动着教师自我发展。
二、教师发展的外驱动力
(一)组长双向听课指导
在很多学校,指导课堂教学就是教学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情尤其是在学科区分明显的形势下,教师总会抱着听不懂的心态而“逃避”听课学习。教学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指导往往停留在教学主任(或教研组长)的学科指导层面。事实上现阶段提倡学科融合,我们更应该学习不同学科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我校实行教研组长(或教师)、年级组长(或教师)双向听课、指导与交流的办法,前者侧重于指导学科知识的达成,后者侧重于对课堂组织与管理的交流,两个方面共同促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提升,此为外部驱动力之一。
(二)教学常规汇报与抽检制
走过不少学校,听到的都是教学常规检查,显然这是从管理者的姿态出发指向被管理者,所以教学常规检查总会出现“平时松、查时忙”的现象。我校实施教学常规汇报与抽检制。首先,汇报是由下而上的一个主动行为,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学常规是自己的事情,抽查只是为了进一步促使你将工作做得更加优秀。其次,教师将作业批改的次数、听课的节次、教学常规的亮点、存在的问题与意见作为汇报内容,大大减轻了主任(或组长)检查时繁琐的工作,而且自我查阅、自我总结之后的问题和意见一定比教学管理发现或谈到的更加具体与真实。我校将抽检作为一种督促形式,以保证教学常规汇报工作真实、有效地开展,此为外部驱动力之二。
(三)教学质量过程性监测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的核心词。教育质量包含面较广,我校在其教学质量这个分支上做了一点研究,形成了基于标准分的区间增值量化办法。该办法打破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中主要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为参照依据的单一评价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兼顾原始分数、年级排名、分数区间人数比例、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差异、班级成绩离散度等多个维度,利用统计分析模型给出量化结果的教学质量增值评价路径。主要是对学生前后两次测试的原始成绩(前一次测试成绩为对照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经多个维度、过程性增值量化分析,实现对教师一个阶段的教学效果的质量监测。
以某学年四年级语文为例:在表2中明显可以看出403的成绩处于前列,但这不能否定其他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事实上表1中同一时期(列)进步明显的班级并非只有403,还有404、405等,这就说明了其他班级的任课教师同样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表2中405语文的平均分(行)在稳步提升,但表1中的量化增值(行)却在下降,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试题的难度在降低,但其教学效果并没有进步反而相对在退步。
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可以督促教师在思想上不松懈,明显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与竞争力。总之,教师发展既需要内驱动力的支撑,同样也需要外驱动力的辅助,只有两者协调统一、统筹兼顾,教师发展才会在学校发展中落地生花。
[责任编辑:孙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