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协同创新的典范——斯坦福大学

2016-05-14王宏月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协同创新举措

王宏月

摘要:美国的协同创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世界典范。斯坦福大学协同创新的举措主要有:通过出租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风险投资;加强校企协作,实现互利双赢;聚集资金,吸引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硅谷;协同创新;举措

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如果从斯坦福夫妇于1885年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算起,就整整有130年了。事实上,在半个世纪以前,斯坦福大学还只是美国西部一所比较优秀的地方性大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斯坦福大学出现在美国“十佳”大学的名单中。如此迅速上升为顶尖大学是斯坦福大学的显著特征。大学根据固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和革新,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协同创新之路,并且奇迹般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硅谷高新科技园区。斯坦福大学通过与硅谷的合作,最终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是世界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典范。

一、斯坦福大学协同创新的举措

(一)出租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风险投资

原斯坦福大学校长肯尼迪曾说过:“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有今天,有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特曼非凡的远见卓识。”特曼对二战后的形式进行清晰准确的分析,美国的西部不比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虽然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但却缺少足够规模的企业与本地的农业资源相匹配。倘若西部的工业想要寻求发展,与本地高校合作将是企业家们的首要选择,由此,带来的资助将会充实学校的财政收益。而当务之急,便是在高校与工业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而要实施这一计划,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斯坦福夫妇的《建校捐赠证书》明确表示:学校的土地是非卖品。但是,老斯坦福却并不反对土地的合理使用。在校长史德龄和特曼商榷后决定,出租了斯坦福大学校园7.5%的土地用于修建高科技产业的基地,这也就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出所料,出租土地的资金成了斯坦福大学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些人驻企业很快将200英亩土地占满,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在20世纪60年代初,高新科技园区已经扩充到了700英亩,截止到1963年,科技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2家,雇员共计12000人。每年给斯坦福大学带来600多万美元的收入,这为学校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校企协作,实现互利双赢

斯坦福大学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地缘位置上的优势,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中期,斯坦福大学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紧密的工作关系。斯坦福大学和工业界签订了长期的“学位合作计划”和“工业联盟计划”。前者是指大学为在职员工开设专业课程,雇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攻读硕士学位,以及更高一级的学位。除了需交纳学费以外,企业需提供参加项目所需的费用。“工业联盟计划”是斯坦福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企业合作的计划,企业在开发研究过程中,吸收顶尖的技术与人才。二者的合作对双方来说均是有利的,斯坦福大学不但获得了丰厚的资金收益,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企业通过加深与大学合作,获得前沿的科研信息及学科顶级人才,从而带动了企业的成长,赢得了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三)聚集资金,吸引一流的师资队伍

斯坦福大学从建校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任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JordanDavid Starr,1851-1931)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他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根据这一标准,来到斯坦福任教的第一批教师,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公认的才华出众。史德龄校长将这一理念推向了顶峰,提出了汇集资金,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的构想。他确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确保大学更好的发展。为此,史德龄校长排除众议,反对将资金用于设施建设,而是集中资金用于教师的选聘。并于1961~1965年间开展了大型的募捐运动,共筹得资金2.78亿美元。据统计,在1959~1965年间,斯坦福大学每年都会增加50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1952年,物理学家布洛克为斯坦福大学收获了第一个诺贝尔奖,此后的30年间,共有16人相继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师资,既与其迷人的校园风光、舒适的加州气候、高额的酬金有关,也与斯坦福大学强大的教学激励政策和自由的学术气息密不可分。从20世纪50年代,学校成立了本科教育委员会,专门指导本科生工作,并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教学,为教学工作提供补助金和奖励。

让“自由之风劲吹”不仅是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也是这所大学的灵魂和信仰。历任校长都在为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不遗余力。在1974年通过的《学术自由声明》中明确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斯坦福大学的教学、学习、研究和学术这些职责的实施取决于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探究、思想、表达、出版及和平集会的自由得到充分的保护;最广泛的观点的表达受到鼓励,不受常规及内外势力的压制。”

(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大学中较早开始创业课程的大学之一,硅谷科技园区最早的两位创业者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他们在特曼的支持下在帕洛阿尔托(Palo Alto)一个车库创办了惠普(HP)公司,开始了硅谷的创新之路。这个车库后来被称为“硅谷的发源地”。如今的惠普公司已成为硅谷雇员最多、全球最大的IT公司之一。高科技工业园很快就吸引了包括瓦里兰、柯达、通用等一批电子企业入园创业,科技人员、高新技术、公司企业通过优化组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学生的创业精神应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出来的。在校园中,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例如,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创业协会等组织会定期邀请业界人士参加有关创业的报告或沙龙,为学生讲授真实的创业经历。这些丰富多样的创业社团,都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斯坦福大学把同企业的协同创新作为一项制度加以实施,紧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作为实训、实验基地的硅谷科技园区,为斯坦福大学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师生可以在企业和研究室内同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士共同从事应用研究。这样,学生在毕业前就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真实的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斯坦福大学的教育者们致力于挖掘学生的本能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回报却是丰厚的。

二、斯坦福大学协同创新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敏锐洞悉并抓住机遇,推动高校协同创新战略实施

高校的办学资金和精力投入是有限的,因此能够敏锐洞悉并迅速抓住政府和社会给大学提供的发展机遇,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以办出若干所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14所人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的首批名单,这是继“985工程”和“211工程”两项重大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大重点战略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应对挑战,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下各大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二)培养和创建创业型大学,加速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美国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提到,世界发展大势:正进人全球化3.0时代,未来全世界将不再简单地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来划分,而将分为HIE(高想象力)和LIE(低想象力)两种国家,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和战略转型期,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应对这个挑战,教育部2014年11月28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高校应加强就业创业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我国在创建创业型大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一学校一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系统。首先,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业能力,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或大学出资来培训教师和科研人员创业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和技巧。其次,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迄今为止,我国的技术人员和从事科研技术研发的人员分别位居世界的前列,加之近些年我国的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已与中等国家的科技投入基本持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仅有10%。在当前,我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体制变得尤为重要。最后,政府要为高校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环境与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优惠,并且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力度。同时在知识生产方大学与知识应用方企业合作过程中,在二者自我诉求存在差异、产生矛盾纠纷时,政府需要及时进行协调和沟通。

2.在人才培养方面,社会应广泛参与进来,在与高校协同创新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开发、成果转让、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增加学生创业就业机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偏向于实际应用、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学校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才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发展中献计献策,提供急需的智力支持,这才是得到企业青睐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1.应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高校在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和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学界精英前来任教。还应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及所需人才,通过多渠道了解人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的协同创新机制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理应成为我们学习、交流与合作的首选。一是遵循“走出去”和“引进来”原则,即一方面高校公费选派优秀的教师去国外进修相应学科知识或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另一方面,邀请国外创新创业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二是实行“嫁接式”培养模式,在高校中选取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合作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三是引进国外高校的教材、教育方法等,进行本土化培育,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可行之处。通过上述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加速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战略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斯坦福大学协同创新举措
斯坦福大学“CS+”跨学科工程教育新尝试
课程·教学·科研:斯坦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评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使命与专业化管理
斯坦福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研究